李苗苗
(西安工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西安 710021)
健康是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表現出來的良好狀態。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為取得核心競爭優勢并實現利益最大化,勢必會對員工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將使員工面臨更大的壓力,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與企業運營息息相關。因此,企業必須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含義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生理和心理功能正常,沒有身體和心理不適;二是能積極調解自身的心理狀態,積極處理自身與外界的關系,有效完善個人生活;三是能夠在自身和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將心理功能保持在最佳狀態,充滿幸福感和滿足感。心理健康是積極心理因素和消極心理因素的共同體,受社會大環境、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共同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不能一直保持穩定,一旦出現心理問題,若不及時調節和疏導,就容易出現抑郁癥、失眠癥、焦慮癥等常見的消極心理癥狀,甚至發生心理疾病。員工心理健康就是指員工有一種持續高效且滿意的心理狀態。
員工心理健康管理是指運用心理學知識,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關注員工的心理問題,通過對員工進行教育培訓,提供專家咨詢服務,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并加強溝通等措施來改善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1]。企業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可以了解員工業績落后的心理原因,進而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員工緩解壓力帶來的心理問題,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使企業員工保持心理健康,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從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適度的壓力能夠調動工作積極性,而過度的壓力則會減少員工的工作興趣,降低員工的工作效率,禁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淡化員工的人文關懷和責任感,不利于員工的心理健康。企業通過心理健康管理可以有效幫助員工進行自身壓力管理,因此,進行員工心理健康管理意義重大。
企業通過進行心理健康管理可以及時了解員工的壓力水平,并提出科學的改進措施,使員工及時調整心理狀態,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員工在工作時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可以增加自我價值和職業價值的正向認同,激發工作熱情,開發工作潛能,最終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企業只有不斷對員工進行正向激勵,使員工感受到企業的人文關懷,員工才會對企業更加忠誠。心理健康管理可以幫助員工保持心情舒暢,培養員工的企業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保護企業的人力資源,減少企業人才流失,同時還能吸引更優質的人才,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從而擁有更高質量的人力資本。
員工的心理健康對員工個人發展和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如果員工長期處于焦慮和抱怨的消極狀態,企業就很難保持和諧。對員工個人而言,關注員工心理健康,能夠了解員工的心理狀況,疏導員工的心理問題,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能使員工突破工作瓶頸,取得更好的工作業績;對企業而言,企業要想維持和諧,就必須培養員工的健康心理,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能使員工取得更好的工作業績,突出的工作業績能使員工獲得領導的正向肯定和同事的積極認同,從而營造正向激勵的企業氛圍,最終有利于建設和諧企業。
員工幫助計劃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為基礎,以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為重心,從而幫助員工增加工作滿意度、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提高對自身健康的管理能力。員工幫助計劃和“以人為本,全面健康”的理念一致,不僅限于將員工視為被管理的對象,而是將其視為朋友,強調通過企業關懷來構建健康和諧的企業文化。
企業可以采用專業的心理評估方法,由專業人員負責評估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和問題產生原因,通過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例如:網上和電話咨詢、群體輔導、個人面詢等,為面臨心理健康問題的員工提供服務,幫助員工保持積極樂觀,改善員工消極的心理狀態。
良好的組織氛圍與積極的心理健康 (例如較低的倦怠、抑郁和焦慮)密切相關。具體來說,同事間的關系對員工心理健康至關重要,Bronkhorst 等學者[2]的研究結果表明,良好的組織氛圍能夠激發同事間相互支持的氛圍,有利于員工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組織支持為員工心理健康創造了有利條件。組織支持使員工滿懷希望,培養員工樂觀的心態,從而主動調動積極性和潛能去執行工作任務。此外,組織支持能夠幫助員工盡快擺脫困境,從而使他們變得更加堅強[3]。
Rubin 和Brody[4]從管理者的道德和家庭支持行為兩個角度研究了如何加強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研究結果表明,管理者的道德和家庭支持行為正向影響員工的心理健康。多項研究表明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對企業發展和員工滿意十分重要。管理者支持家庭的行為不僅可以使員工更好地協調工作和家庭,還可以使員工充分利用企業支持家庭的政策。然而,支持家庭的政策不足以創造一個真正的家庭支持環境,管理者如何使用這些政策尤為關鍵。顯然,解決員工工作與家庭的平衡問題并幫助他們管理工作和家庭的需求,有利于員工心理健康的培養。
商業道德滑坡不僅會對企業形象造成不良影響,產生商業丑聞和商業危機,而且會影響企業日常運作。毫無疑問,員工的福祉會受到企業道德文化的影響,管理和商業道德學者極其關注商業道德對員工心理狀況的影響(例如工作滿意度和員工忠誠度)。Rubin 和Brody(2011)[4]通過實證研究表明,企業的“道德氛圍”正向影響員工的工作滿意度。道德行為的基本指標是員工與管理者溝通時十分信任。管理者應該理解并及時修正企業道德文化,傳達道德標準,建立鼓勵道德行為的獎勵制度。
抑郁和焦慮是員工遇到的最普遍的心理健康疾病,毫無疑問,抑郁和焦慮會導致員工工作效率下降。不僅會影響員工自己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會影響團隊中的其他員工。實際上,盡管許多患有抑郁癥和焦慮癥的員工仍在工作,必須執行日常任務。為了減少焦慮和抑郁對員工和企業的有害影響,必須尋求一種方法以促進患有心理疾病的員工恢復其工作功能。此外,還應保持警惕以免愈后重返工作崗位的員工舊疾復發。Meunier 等學者[5]認為,采取自我管理策略對于患有抑郁癥和焦慮癥的員工很重要。
自我管理策略可以定義為員工個人用來管理其癥狀,優化其健康,并防止其復發的行為。自我管理策略應納入員工心理健康管理的計劃之中,管理人員在尋找可以幫助他們的解決方案時應考慮員工的想法,并幫助患有抑郁癥和焦慮癥的員工有效運用自我管理策略。首先,在工作中要進行積極的心理健康管理并提高工作效率,員工不僅要著重使用減輕癥狀(臨床方面)的策略,還要整合策略,使他們在工作中能夠與同事建立良好的關系(社會方面)、找到能夠勝任且有意義的任務(職能方面)、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身體方面)、專注于自己的優勢并評估工作進度(現有維度)。其次,最有效的健康促進計劃應將員工個人和工作環境結合起來。為了幫助員工,企業相關部門應制定和傳播健康促進計劃,其中應包括以上五個方面的戰略。最后,對管理人員而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對員工最有用的策略,并將其納入尋求解決員工心理健康管理方案的過程之中,以促進企業心理健康管理,保證員工高效工作并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5]。
企業公平指的是員工對公平的理解。員工公平感是通過增強公平性和減少對資源、權力和權威分配的關注來提高的員工的心理安全性。Sharma 和Kumra(2020)[6]認為企業公平與員工心理健康正相關。企業公平可以提高員工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績效。因此,企業公平感有利于員工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
綜上所述,企業要想實現真正的人本管理,必須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員工心理健康管理是一種管理創新,企業管理員工的心理健康就是對企業的健康資本進行投資,我國企業應不斷探索并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進一步完善員工心理健康管理制度,提高員工心理健康管理水平,從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