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斌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第一中學 湖北 竹山 442200)
在如今的考試中,作文無疑占據(jù)了很大一部分的分值,然而很多學生在寫作時只能大體掌握,卻很難寫得出彩。因此,作文的分數(shù)往往拉開了學生語文成績的差距。自人類使用文字以來,寫作就與人類密不可分。從日常的書信到各種報告,作文有時候更是一個動詞而非名詞,它體現(xiàn)了作者的思維。正處在個人思想轉(zhuǎn)變期的高中生,寫作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是對思想最好的表達,因此,我們希望出現(xiàn)有思想有深度的作文。
實際當中,為了能夠擁有高水平的語文閱讀能力,任何一個學生都有必要不間斷地參與大量閱讀練習實踐活動,否則勢必難以順利達到既定目的,即無法促使自身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到較為理想的高度。鑒于此,實際以高中階段學生為對象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時候,各任課教師就可以每天為學生們布置早讀任務,培養(yǎng)學生堅持閱讀的習慣,益于學生主動持續(xù)投入閱讀實踐當中,穩(wěn)步增強語文閱讀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該采用歸納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材料,讓學生進行閱讀與觀察,提升學生的分析概括和思維能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該通過主動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得出結論。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成就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知識點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就可以采用歸納教學,讓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結合課本上的知識,鼓勵學生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觀察,找出共同的特征。
例如在學習“通感”這個修辭手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就可以舉例子,哪些課文中的句子利用了“通感”這樣的手法,并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觀察。在分析概括階段,主要分析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后找出例子之間的共同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對觀察的結果進行概括。此時學生會得到錯誤的假設,教師應該通過有效的引導,借助舉例的方式,將學生不正確的假設推翻。如果學生的結論是正確的,但是也存在著結論不深刻或者不精煉的問題,教師應該通過進一步的總結加深學生的認識。通過舉例補充的方式,教師可以使學生對通感這一概念進行鞏固,加深學生的理解,分析學生的例子是否符合通感這個概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糾正學生的不正確理解,也可以提升學生自己舉例子的能力,從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訓練。例如在學習“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歌臺暖響,春光榮榮”這樣的句子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通感這個修辭手法。例如在學習《大天而思之》這篇文章時,教師應該結合文章中大量的排比,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氣勢磅礴,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這樣的辯證思考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閱讀文章時,學生會有意識的進行對照。
寫作其實就是一個把自己所積累的東西根據(jù)作文要求進行篩選,然后再進行整合提煉,在整合過程中加入一些修辭裝飾,最終產(chǎn)生一篇好的文章,作文中口水話多、詞不達意、素材老套無新意這些問題,就是因為積累的東西不夠,沒有辦法篩選出更好的東西,所以究其根源,上述問題都源于閱讀量不夠,沒有更精準更優(yōu)美的詞句來支撐所以導致文章口水話多、詞不達意,沒有看到過其他新穎的可用于作文的名人軼事,所以導致作文素材總是在翻來覆去地用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事例。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要保證學生寫作素材的新穎,所以加強閱讀量是必要的。加強閱讀量的方法有很多,班級圖書角是最常見的,但同時也是非常有效的,在自習課或者課余時間對學生的閱讀量進行明確要求,并把其中可以用來做作文素材的內(nèi)容寫出來,很多學生是沒有自控力的,所以需要教師適當?shù)貙λ夭姆e累做出要求;圖書角是有限的,而互聯(lián)網(wǎng)是非常龐大的,學生也可以通過網(wǎng)上閱讀來增加自己的閱讀量,但網(wǎng)絡上的文章魚龍混雜,需要教師進行篩選。無論是在哪種閱讀方式中,都要對閱讀質(zhì)量提出要求,不能只是讀還要把其中的好詞佳句進行摘抄記憶,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為學生所用。
總而言之,新時代下,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并無捷徑可言,只有將基礎一步一步扎牢,因材施教,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道路上扮演好指路人的角色,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和幫助,增強學生的寫作自信。另外,學生在平時應該多積累寫作素材,寫作時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再結合上述的一些寫作要點,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既有溫度又有深度,更能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