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峰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高橋鎮中學 浙江 寧波 315000)
書法教學,對國人而言,不僅是單純提升書法技能那么簡單,同時是對于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完美繼承;對于學習者人文素養的熏陶。初中時期對學生進行書法教學,可以在培養學生的書法技能的基礎上,融入傳統文化教學,這樣可以在愛國情懷、文學素養以及人文素養等多個方面對學生展開培養,符合新課改中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理念。
開展書法訓練可以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與構建。字體是記錄語言的重要符號,漢字作為目前現存的“形意字”的代表,與語言的關聯是極為密切的,我們可以結合漢字的外形,對其內涵進行深度聯想。而且,漢字也不僅是以語言記錄工具的形式出現在大眾面前,他將形、表、億聚集一堂,各個部位靈活運用,組成了完善且豐富的文字系統。在學生開展書法練習時,學生可以通過對字體結構與字體形態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悟,長此以往,就可以逐漸培養出語文語感、理解自理的效果,從而提升學生語言構建能力與語言應用能力。下面進行舉例說明:漢字花,他通常指部分植物的器官,或者觀賞性植物的重點表示方式。將花字拆分后展開分析,它是有化與“草字頭”組成的,由“草字頭”完成表意部分,而化則為這個字提供讀音,除去名詞的解釋外,還可以被用作花銷等動詞,或者用于形容外表好看但是實用價值低的品類。這樣一個簡單的漢字,就可以衍生出無數種含義與形式,在進行書法訓練時,教師不僅可以通過書法的形式讓學生對“花”產生一個更為直觀的感受,同時也可以通過拓展引導讓學生產生語感方面的了解。很多有經驗的語文教師會說:“掌握知識需要反復閱讀掃清障礙”這種理念與語文書法訓練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通過文字感知與分析構建語感[1]。
2.1 引導學生觀察字體形態,把握寫字關鍵步驟。著名書法家孫過庭聰表示“觀之者尚精,而擬之者貴似。”這就說明在書法教學時,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在下筆之間觀察字體的筆畫順序、字體結構、字體位置以及筆畫方向,學生只有學會了觀察字體形態,才可以掌握書法的精髓所在,抓緊掌握書法的關鍵所在,即便初中學生的書法經常以硬筆書法為主,不必參照軟筆書法那種模式字體的形態,但是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觀察字體結構,分析字體形態的主要特點,把握筆畫的整體特征,找出書法的筆畫順序以及結構規律。教師應該總結出書法教學的關鍵步驟,如觀察字體結構、分析字體特點、記住字體位置、牢記字體筆畫、找準下筆位置以及找準字體規律等六個關鍵步驟,教師只要引導學生加強這六個關鍵環節的聯系,學生一定可以在書法學習中有所成就。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書法藝術與語文素質的提升,同時可以通過此方式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與學習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這套觀察字體形態的方式是以宏觀的角度展開教學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實際聯系過程中,根據不同歇夠的字體分析出不同的側重點,切實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針對同類字體可以舉一反三,而針對不同結構、不同形態的字體學習時切記不可一概而論,需要重新進行觀察與分析,這樣才可以保證書法的美觀程度[2]。
例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觀察字體的整體結構,觀察這個字是合體字還是獨體字,以及包圍結構、上下結構還是左右結構,對字體的整體結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其次,在牢牢記住字體在整個文本中的位置以及所占比例,通常教師會采用方格限定的方式,這樣有助于學生把握字體與格子之間的比例與位置,寫出來的字才會結構柔和、不松不緊;最后再去記住筆畫,精準把握筆畫的順序與方向體征才可以使字體變得更加平穩,其中主筆的筆畫尤其重要,是整個字體的重心所在,只有確定了主筆筆畫,才可以使字完美的呈現在紙上。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幫助學生找到書法的規律,使得學生寫出的字體參差有度、重心穩定、內緊外松、疏密有致。
2.2 開展精準示范,提升學生理解。相較于其他語文教學內容,書法教學較為抽象,無法發揮其他語文課程中的優勢,由于漢語屬于我國的常用語言,因此,語文教學中很多知識都與語言具有互通之處,學生可以以此加深對于內容的理解,相比之下,書法教學會具有一定的困難。我國著名的書法學家陳振濂就曾表示:“在書法教學時,最簡單、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將書法過程展示給他們看?!币虼?,良好的書法示范可以使初中學生的書法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師在進行書法講解時一定要注重適時展開示范,將抽象性的語言與內容轉化為更加直接的書法過程,這樣可以通過更加直接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字體的走筆、字體的大小、偏旁部首的搭配等等。學生在教師展示中要主動感知書法要領,從而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書法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化、趣味化[3]。
總而言之,書法訓練與語文課程教學十分契合,二者之間有諸多必然聯系,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初中生書法教學時,應該注重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結合課題內容對學生展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以嚴格的標準要求學生,為學生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為學生書法練習打下堅實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在訓練過程中注重學生自主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培養,為初中學生核心素養教育工作提供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