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杰
晉城市體育局,山西 晉城 048026
大多數有身體對抗的運動項目對于身體素質的要求極高,而體能訓練作為競技能力的基礎,是提升身體素質最為直接且效果明顯的方式。摔跤運動需要運動員具備高強度的身體對抗能力,這就要求摔跤運動員在身體素質的訓練手段與方法上進行不斷的升級與改進。體能訓練基于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訓練學等原理,全方位提升身體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協調、柔韌等素質,并根據摔跤項目有針對性的提升運動員的運動表現能力,延長運動員運動壽命,使其在安全有效的范疇下更好發揮運動技巧以及戰術水平,由此可見,優秀的體能水平與良好的身體素質都對摔跤項目運動員提升運動成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運動員青少年時期的一般性體能訓練可為日后專項體能以及專項技巧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已經成為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的標準配置。眾所周知,摔跤這項具備高強度對抗的運動項目對于運動員身體素質的要求較高,比賽中的各種技術動作都需要運動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樣才能使得其戰術風格得以發揮。這些條件不僅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優秀的力量素質,其反應素質、速度素質、協調素質、靈敏素質、耐力素質等都要保持在較高的水平才有可能使運動員在競技對抗中取得更為優異的成績。青少年摔跤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應以心肺耐力訓練為基礎,力量訓練為核心,兼顧靈敏素質、協調素質、速度素質、爆發力等訓練方式。例如大重量深蹲、硬拉、高翻、高拉,心肺代謝訓練、敏捷梯、反應球訓練等等。在此基礎上,結合運動員身體各項素質的不同特點,結合技戰術實際運用,使訓練更具有針對性,科學有序的全面提升訓練水平。
青少年運動員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運動員的髖關節、核心部位以及肩胛系統的穩定與肩關節等關節的主動靈活性都是身體素質發展的關鍵點。如果只是按照傳統訓練方法一味的強調力量訓練,則會限制青少年身體素質后期的發展潛力。在進行穩定與靈活性訓練之前,應首先進行靜態評估及功能性動作篩查,建立運動員初始身體水平數據庫,通過系統的篩查診斷,確定運動員的實際訓練基礎。在此前提下,制訂穩定靈活性訓練計劃,這樣才能讓訓練有的放矢,使訓練效率及訓練質量得到進一步優化,為接下來的專項化體能訓練奠定堅實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在穩定與靈活訓練部分中,應著重強調呼吸能力的訓練,呼吸能力對于運動員軀干的鋼性與穩定性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作用,以正確的呼吸模式來幫助運動員建立身體整體的剛性,以此為基礎的穩定性更具實踐意義,這在訓練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在摔跤比賽過程中,大部分技術動作都在快速且不穩定狀態下完成的,如何在不穩定狀態下快速的調整身體姿態以及身體重心,是運動員必須要攻克的難關之一。良好的身體姿態與穩定的技術發揮都依托于穩定且高效的動作模式,而動作模式訓練主要有:推、拉、蹲、單邊動作、旋轉五個基礎動作模式以及相應多個模式的組合,在實際操作層面可以使用懸吊系統、瑞士球、波速球來進行動作模式的訓練,在不穩定的支撐下完成高質量的動作模式,這樣有利于動作模式的穩步提高。還可以使用彈力帶、藥球等訓練器械進行動作質量的打磨。穩定的且高效的動作模式,需從底層邏輯完成訓練體系的建構,由此才能有針對性的圍繞指定動作技術進行專項訓練,從而提升訓練效果。另外,應提高對單邊動作的重視程度,大部分的技術動作都是單邊動作,所以針對單邊動作的模式訓練應更加全面且具體。
負荷訓練是指在優秀的動作模式訓練基礎上加以不同程度的負荷強度,教練員可根據不同的訓練周期,進行不同目的的訓練,以達成不同的訓練目標。負荷訓練通過循序漸進的“上強度”這一最為簡單且直接的方法強化運動員的力量素質以及代謝能力,這也為運動表現中的各種爆發力訓練、敏捷訓練、反應訓練的建立身體素質基礎,防止在后續強度提升過程中所產生的不良應激反應,也能降低運動員受傷幾率,延長運動生命。在運動表現訓練中,應著重分析項目特點,根據摔跤運動的技戰術要求來分析動作模式以及動作表現訓練中所涉及的訓練內容來進行合理時間分配。如快速啟動能力的提升、反應能力、爆發力能力等訓練在整個運動表現訓練的占比情況。另外,還要注意運動表現與穩定靈活、動作模式、負荷訓練之間的協調組合,在不放松基礎訓練的前提下進行運動表現,以基礎的逐步強化與運動表現的進階相匹配,這樣才能使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得到循序漸進的提升與發展。
恢復與再生訓練是體能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合理有效的能量補給與各種放松形式相結合,使訓練做到張弛有度,對之前的訓練過程中所積累的疲勞進行全方位的緩解與補充,進而在恢復過程中提升各方面能力素質,也為下一階段高質量的訓練做好充分準備。恢復與再生訓練中不僅包含生理層面的恢復與再生,也包含心理層面的恢復與再生。對于摔跤這類高強度身體接觸類項目,每一次訓練或比賽對于運動員,尤其是對青少年運動員來說都是極大的生理及心理的消耗,這些訓練后所產生的能源物質的虧損以及肌肉緊張、緊張的情緒都會影響運動員之后的訓練。所以,在訓練之后應積極的進行筋膜松解、肌肉拉伸及放松、熱療、冷療,這樣可積極緩解運動員的身體疲勞,與此同時教練員應加入冥想、漸進放松等心理放松方法,使運動員緊張的心理環境得到改善。這樣全方位的身心放松才能使下一次訓練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的達成訓練目標。
青少年摔跤運動員處于身體素質發展的快速時期,應根據運動員實際的身體機能來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而不是盲目進行大強度力量訓練。力量訓練雖然是摔跤項目的核心素質,但并不是體能訓練全部內容。教練員應在發展青少年基礎體能的前提下進行多樣化的體能訓練。實踐中應注重運動員的肩胛系統及核心區域在正確的呼吸模式下提升穩定性,在各種不同身體姿態下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技術以及戰術能力。通過多維度系統性訓練,不僅可以避免單一素質訓練所導致的機體疲勞,還可針對運動員特點進行有的放矢的高效訓練,降低運動損傷風險。在各項身體素質得到全方位訓練后,還應進行恢復與再生訓練,無論是生理疲勞還是心理疲勞都應得到積極的重視,只有在高強度體能訓練后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恢復與再生訓練,才能使運動員在短時間內恢復到更好的狀態,使其具備下一次完成高質量訓練的能力。通過這樣一系列的系統、完備、可持續性的體能訓練,才能更好的將青少年運動員的潛力發揮出來,提升訓練狀態,提高比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