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炘瑜 陸鵬程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從最初只是對幼兒進行單一的文化素質教育,到現在的體育素質培養,人們的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幼兒教育更多是語言傳輸與行為教導,把獲取知識看作是幼兒教育的主體內容,并且認為其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因而忽視了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將體育教育排擠到學習的范圍之外。其實,國外的很多研究已經表明:幼兒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除了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之外,其智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以及團隊精神等也會得到充分培養與提高。體育也是幼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在我國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要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籃球是一項集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協調、彈跳、急停急起于一體,同時也具有集體性、對抗性、突發性、瞬時性等的綜合性運動項目,還要求籃球運動員應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較高的運動智能。其中,籃球運動需要的身體形態、心理素質和運動智能等,也與動商的表現形式——運動能力、運動素質、運動心理和身體機能相一致,因此,探究籃球運動對提高幼兒動商的價值具有積極的意義[1]。
關于動商的研究國外最早在1934年McCLOY的綜合運動能力測驗研究中已提出[2]。ALLRED認為[3],動商反映了一個個體自身的運動潛能,動商分數反映了一個個體相比較同齡人自身運動潛能所處的水平。國內學者最早對動商展開研究的是南京理工大學的王宗平教授[4],他從“智商”理論和“情商”理論中受到啟發,研究得出動商是人的本能,是一個人的運動能力、運動潛能、動手能力,且每個人都有;它代表了個體在工作、學習、家庭、生活、體育鍛煉、公益事業等活動中的執行力、專注度和效率,也可以用來表示個體綜合運動能力的高低。同樣的,張紅兵等[5]人的研究認為,動商是指人的運動智力,是人們為了達到增進健康、愉悅身心、享受生活、延年益壽等目的而進行身體活動的能力,主要包括運動意識、運動素質、運動技能等方面。尚云力[6]也研究得出,動商可以分為廣義的動商和狹義的動商,前者指在活動過程中人的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包括身體運動、生產活動、生活行動等的特質和能力,受先天遺傳、外界環境和學習教育等因素影響;后者指個體的運動商數,是個體克服自身和客觀事物進行身體運動的能力,包括運動素質、運動心理和身體機能等。
關于幼兒動商發展的理論,國外學術界也進行了相關研究。SIBLEY等[7]人發現,基于運動使兒童體內產生生理變化,兒童的身體活動可以改變大腦神經遞質在中樞神經結構變化系統和修改后的興奮水平,通過運動來幫助學習經驗的習得是必要的。SINGH等[8]人明確指出,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機能單位,而神經系統又是人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有規律的運動能夠促進神經元的產生和代謝,有助于海馬體的活動,使大腦更靈活,處理信息能力和速度更快,進而提升人的認知水平、記憶水平、學習能力以及注意狀態。通過數據對比發現,有運動習慣的幼兒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表現顯然好于沒有運動習慣的幼兒,且在邏輯分析方面也有著更好的表現。由此可見,規律運動不僅會提高人的認知能力;促進人的心理健康發展,且對幼兒的信息處理和感知能力也有積極影響。國內專家祝大鵬等[9]人認為動商可反映幼兒個體綜合運動能力,對幼兒個體成長、學校體育教育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者在研究動商時,必須以現有的生物科學和心理科學研究成果為基礎開展研究工作。
籃球運動是一項全身性運動項目,且因其極強的趣味性、易于開展性深受廣大家長和幼兒的喜愛。籃球運動有身體的參與,更有意志、情感的投入,幼兒進行籃球運動不僅可以學習掌握籃球運動技能、提升身體素質、培養興趣愛好,還有利于磨煉堅忍的意志品質、培養團隊精神,在運動中放松身心、從運動中收獲友誼和快樂。
1.有利于提高身體素質。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人們進行一切活動的基礎,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民族復興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根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編制和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核心,并提出了“健康優先”原則,表明中共中央、國務院對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視。其中,幼兒時期是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形成運動意識的重要階段。幼兒在參與籃球運動時需要充分調動全身多處器官來完成動作,在運動中練習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感,鍛煉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性等方面的身體素質,使其得到全面提升,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為幼兒茁壯成長以及終身健康打好基礎。
2.有利于培養意志品質及健康意識。籃球是一項運動量較大且持續時間較長的項目,幼兒在參與過程中對身體體力消耗較大,同時對耐心、意志力、抗受挫力等方面也有著極大的考驗。在籃球運動中,對幼兒進行積極地引導和鼓勵對培養幼兒堅毅、專注的意志品質有顯著效果。此外,生動有趣的籃球游戲可以使幼兒對運動產生興趣,從被動運動轉化為主動運動,從小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培養健康意識,在運動中提升體質健康。
3.有利于促進體育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幼兒在籃球運動中會使用到走、跑、跳、投擲等技能,也同樣適用于其他體育活動,比如足球、排球、羽毛球等。對運動技能的學習遷移和掌握也能夠幫助幼兒提高學業和生活中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因此,幼兒參與籃球運動可提升自身的體育運動能力,形成良好的運動素養,受益終身[10]。
1.重視幼兒體育師資和人才建設。大部分地區幼兒園普遍存在幼兒園教師不懂幼兒體育,體育教師不懂幼兒教育的現象,造成整體的幼兒體育專職教師缺乏。建議在幼兒體育教師的培養機制上,采取聯合培養模式,師范院校和體育院校聯合教學或者專門開設幼兒體育相關專業。幼兒園也可與體育培訓機構、俱樂部、體育協會等聯合開展教學,使幼兒體育專業化,提高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成為身心健全的完整的人。
2.實現家校共育,塑造完整的人。只靠幼兒園對幼兒體育進行干預,難以形成身心健康的人。在完成《幼兒運動環境質量測試量表》中發現,被試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默契越來越差,甚至有些家長長時間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爺爺奶奶負責照顧和管理孩子,久而久之會造成幼兒心理缺陷,使幼兒身心發展不健全。家長應多抽時間陪伴孩子,組織家庭活動日,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活動和交流。幼兒園應該定期開展親子活動日,加強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培養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默契,實現家長共育。
3.加快籃球幼兒園建設,成為校園籃球體系及推廣的助推器。建議教育部加快建設籃球幼兒園,擴大籃球幼兒園數量,鼓勵相關專家學者設計和開發籃球運動的教學方案并錄制相關視頻,以供給非體育專業的幼兒園老師學習和使用。
4.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幼兒運動興趣。為了進一步提升幼兒身心發展,在開展籃球教學中,幼兒教師要注意豐富教學形式,構建趣味教學。通過引入游戲、兒歌等方式,從幼兒興趣點出發,設計合理教學,營造良好教學氛圍,并且幼兒教師掌握各種教學方法,提升幼兒學習興趣[11]。
幼兒動商在幼兒整個成長過程及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都有重要作用,而幼兒籃球在幼兒教育中也具有重要的價值,幫助促進幼兒動商的發展。幼兒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幼兒動商對幼兒教育的巨大影響,從幼兒年齡和學習特征出發,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形式等,提升幼兒籃球教學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