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立博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長春 130117)
在社會加速發展的新時代,我國教育行業的改革快速推進,各階段教育涉及的學科、專業都將在教育、教學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學理念、目標、方法、模式都有創新、變化,為學生的全面化發展、健康成長提供了更好的學習環境,滿足新時代學生學習的更多需求。高校會計專業的專業性、應用性決定了它與市場實踐之間的密切聯系,反之市場經濟發展也受到它的影響。因此,會計專業培養的人才質量與市場經濟發展緊密聯系,特別是在當今新信息技術環境下,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顯得尤為重要,保持與時俱進,才能與市場發展緊密接軌,不被時代發展所拋棄。
新信息技術背景下,教育行業相繼運用信息技術幫助教育教學,提升課堂質量和教育效果,高校會計專業也在逐步實施課程改革,通過應用新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實現課堂質量的提升。但在實際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雖然高校大多數教師都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甚至教學資歷較高,但他們對新興事物的接受力往往不夠,對社會快速發展下的新信息技術的了解不夠,對于這些信息技術的教學功能認知不全,也不夠明白應用信息技術對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作用,因此教師往往不夠重視對新信息技術的應用,缺乏學習、實踐,導致自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也較差,對網絡教學資源更是缺少搜索和利用,教學內容也難以豐富飽滿,教學課堂效率往往也較差。在課堂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對信息技術設備的使用率低,這些硬件設施多成為擺設,造成資源浪費,甚至一些高校并未配置新信息技術設備,這直接導致教師課堂教學手段受到限制,使得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高校會計專業是與市場經濟發展緊密銜接的一門專業課程,它要求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質,新信息技術的充分應用可以幫助會計專業課堂教學效果實現提高,但因教師對信息技術設備、信息資源的認識不足,導致學校配置的信息技術資源閑置。導致高校會計專業教學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教師對新信息技術的認識不夠,缺乏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資源的意識;其次,因高校教師的日常工作繁忙,對課堂教學投入的精力、時間不夠,繁雜的事務讓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新信息技術背景下,信息全球化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通過新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各行業對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在生產實踐中,企業財務會計工作對計算機的應用程度達到歷史新高,信息化辦公是實際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經濟效益的基本方式,會計行業要想適應時代發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改革創新,是滿足社會需求、適應時代步伐的基本要求。高校對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符合時代需求,轉變會計專業教學模式,是高校培養適應社會需求人才的必然途徑。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培養出適應社會、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學生是教育行業的最終教育目的,如果教育沒有與時代相適應,培養的人才就會被社會市場所淘汰。
我國高校會計專業的傳統教學模式對于社會發展來說是不能相適應的,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更側重于課堂教學,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堂氛圍常常枯燥乏味,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教學效果較差,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存在較大缺陷。在時代發展環境下,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是實現教育進步的必然結果,新信息技術是現代化教學的基礎手段,運用新信息技術手段實現課堂提升,打破傳統會計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課堂的生動化開展,促進學生高校掌握理論知識,進一步開展對實踐技能的培養,為市場發展培養優秀的人才。
在新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學創新可以通過對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以信息技術為依托構建新型網絡教學體系,在傳統線下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的線上教學方式,實現以多種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目的。在實踐過程中,高校教師對基礎計算機技術應熟練掌握,在此基礎上主動掌握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積極建立系統化的網絡教學模式。例如將線下教學課堂視頻、各類重點學習資源傳輸到網絡學習法平臺上,包括課堂教學實錄、以知識點為中心搜集的視頻資源、教學大綱重點知識匯總等,在網絡上學生學習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反復學習、揣摩,對理解不足的知識可以多次查看、理解,從而增加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現學生的自主化、個體化學習。在線上學習平臺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興趣點、難點、重點等進行自主學習,拓展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由此,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促進學生全方位、綜合性發展。此外,高校教師還可以利用線上學習平臺實現與學生的溝通互動,改變以往課后學生難以與老師見面詢問問題的困境,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及時答疑解惑,讓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及時調整,實現課堂的高效化教學。
在新信息技術背景下,高校教師應注重對教學內容的創新,應加強對知識實踐的應用,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學與生產實踐相脫離的問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遵循創新、貼合實踐的原則來設計課堂內容,加強對市場情況的了解咨詢,以實際應用為指導,設計符合社會發展的教學內容,做到與時俱進,提高會計專業教學培養的教育價值。此外,教師還應注意拓展教學與創新訓練,及時更新實驗資料等,以市場實際為參考設計實踐內容。學??梢酝ㄟ^利用新信息技術構建模擬實驗室,投入一定的資金,購買合適的硬件設施,建立的模擬實驗室應以學生就業規劃方向為導向,通過新信息技術進行會計電子化模擬應用,為學生實踐提供多種參加方式,培養學生的會計應用技能,與市場企業會計工作增強聯系,增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為社會發展培養市場需要的會計人才。
高校會計專業教師作為課堂學生的學習指引者,應注重對新信息技術的學習應用,把握市場動態變化方向,分析市場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以數據統計和數據分析為依據,客觀引導學生進行市場實踐,創新實踐內容,推動高校會計專業的改革發展。教師應關注每年畢業學生的就業發展情況,保持對市場變化的靈敏度,綜合分析市場發展動態與專業需求走勢,預測市場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調整對學生的培養方向和教學重點,為學生學習就業進行準確定位,實時更新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和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讓學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在適應崗位需求的同時還能保持創新創造,保持良好的職業操守。
教學實踐是教學內容中的重要一項,高校會計專業教研部門應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實踐培養體系,讓學生在完善的實踐培養體系中通過逐步的實踐活動,讓自己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樹立工作信心,激發工作熱情和創新創造能力。具體來說應該從低年級開始設立基礎實踐活動,這個實踐活動可以由教師進行活動主題設計,組織學生根據自身專業愛好等選擇主題相關的事項,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實際企業參觀、企業活動參與、社會調研等進行學習觀摩,提升實踐能力,學校再通過合理的方式對社會實踐效果進行考察,促進學生掌握生存技能,加深對社會、企業的認識和了解。在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中,學校需要根據專業特點,合理安排實踐教學課程和內容。專業實踐課程培養的重點在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仿真活動模擬、實際業務操作等可以極大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為以后步入社會參與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對課程中的難點、重點內容在實踐模擬中應著重加強訓練,因為在實際工作中常常面臨許多復雜、困難的問題需要解決,加強對這些內容的實踐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讓學生習慣以管理者的身份進行思考和實踐,教師也應加強與社會企業之間的聯系合作,共同建立適合學生參與實踐的活動機會,實現對學生能力的良好鍛煉。
大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基礎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校在為學生提供校內實踐機會的基礎上,還應與校外企業加強合作,讓學生更多參與到社會真正業務的操作中去,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學校應創立校內、校外共培養平臺,將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踐有機結合,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實踐型人才為目標,同時為企業輸送合格的優秀人才,也增加了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機會和渠道。在建立共培養平臺的過程中,高校加大對創新型優秀教師的培養是關鍵,只有積極創新、勇于突破的教師才能將學校與企業完美聯系,實現對學生的綜合培養,為社會培養優秀會計專業人才。
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模式轉變是新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創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構建新型培養平臺,為學生全方位發展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是教育行業發展需要面臨的問題,如何實現教學模式的成功轉變,為經濟市場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化人才,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這是教育改革過程中需要廣大同行共同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