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青石
(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石沖口鎮中心學校,湖南婁底 417600)
將生活化思想融入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能使教師更好地在課堂上展示豐富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1]。在初中階段,學生對生物學學習還停留在表面,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以生活化思想為指導,開展生活化教學,加深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才能幫助其更好地掌握生物學知識。
在初中生物學教材中,有一些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缺乏聯系,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降低了課堂學習的興趣[2]。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倡導“生活即教育”理念,指出學生要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教育要適用于生活。在生活化思想的指導下,生物學教師要用生活中常見的知識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發展生活化教學觀念,把抽象的內容變得更加具體、形象。將生活化思想融入生物學課堂教學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提升其生物學學習的自覺性。
對初中生而言,初中生物學知識過于抽象,教師在講解時如果不能將其變得形象,就會增加教學難度,降低教學質量,導致學生無法透徹地理解教材內容。在生活化思想指導下,生物學教師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3]。在今后的生物學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來學習新知識,能夠更好地把生活實際與教材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生物學知識,并能運用所學知識探究生活中的現象,從而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在初中生物學課堂上,教師要從初中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他們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著生物學知識。興趣是初中生課堂學習的重要動力,生物學教師要迎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從生活中選取合適的教學素材,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地學習生物學知識。
例如,在講解“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學的影響”這一知識時,筆者在課堂開始時展示了日本地震的圖片,說道:“同學們,2011年日本發生特大地震,造成福島核電站核物質泄漏,核物質泄漏對生物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那么,大家還能說出哪些環境污染的實例呢?”學生積極思考,有的回答霧霾,有的回答溫室效應,有的回答酸雨。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環境污染問題,筆者自然而然地引入本節課的知識——環境污染,進而帶領學生思考和探討環境污染給生物帶來的負面影響。借助生活化問題情境,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有效地發展了自身生物學思維,提升了課堂學習效率。
觀念決定行動,要想開展生活化教學,教師就要樹立生活化教學觀念,留意身邊的生活信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也應隨之轉變教學觀念,從過去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設計各種生活化活動和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和學習教材內容,使其自主獲取生物學知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生物學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注重生物學教材與生活緊密結合這一特性,積極展開生活化教學設計,在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發展生活化教學能力。面對傳統課堂普遍以“知識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觀念,生物學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時,應使生物學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從教材角度來設計教學內容,而是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挖掘生物學與生活的聯系,從生活角度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生物學知識。
生物學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生物學教學中,一些教師習慣使用舊課件,往往忽視了課件的時效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面對這一情況,生物學教師要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把生活知識融入教學中,緊密結合現實生活,注重創新教學方法和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從中體會到生物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形成生物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解“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這一知識時,筆者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密切聯系生活,引導他們重視飲食問題,提醒他們關注食品安全,使其樹立健康意識。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創設問題情境,播放學生編演的小品《不吃早餐的壞處》,然后為他們展示最近的新聞,引導其認識到不健康飲食習慣的危害,使學生重視飲食健康問題。最后,筆者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關于肥胖和瘦弱的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說出自己的感悟,進而引出教材中關于飲食和健康關系的內容,使學生意識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并結合自身經歷探討如何保證飲食健康。
作為生物學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實驗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開展生活化實驗教學,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能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的實驗方法和觀念。針對目前生物學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教師要立足生物學學科的特點,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開展生活化實驗教學,從而發展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在筆者看來,生活化教學不僅是指理念生活化,更是指實驗材料和器材的生活化。例如,在開展關于種子的實驗時,教材往往推薦使用大豆種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果根據教學進度來選擇萌發時間短、常見的綠豆種子作為實驗材料,可以有效地保障課堂教學的連續性。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實驗器材進行改裝,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擇實驗器材,有效改進生活化實驗裝置,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借助改進后的生活化裝置,實驗開展更加順利,使學生有效地掌握了生物學實驗知識,發展了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在講完“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的知識后,筆者趁熱打鐵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深入調查學校周邊的環境,找到污染源并探討如何進行改善。在課后作業中,筆者為不同小組布置了不同的任務,如有的小組調查噪音對生物環境的影響,有的小組調查尾氣污染對生物環境的影響,有的小組調查生活垃圾對生物環境的影響。不同小組完成不同任務,既可避免出現學生間相互抄襲的問題,又能激發小組的競爭意識。組內學生展開交流合作,共同撰寫調研報告,師生合作評選出課后作業中的優秀作品。借助生活化作業,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提升,能夠更好地觀察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出解決策略,提高實踐能力。
生物學課程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對生物學知識的應用要體現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在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生活化教學思想,不斷創新生物學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