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鄢戎 任東根 張瑩 河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已經大部分已經進入了多媒體技術的時代,比如我們所知道的口語媒介、文字媒介、電視媒介等等,他們的發展歷程印證了大眾傳播媒介的轉化延伸以及媒介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在體育教學的歷史進程中,媒介技術讓體育教學的信息傳播提供了更多機會,增強了信息傳播的能力。
1.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更加尊重學習者的需求
在傳統體育教學活動中,主要是以學生掌握的運動技術作為主要目標,在文字、印刷媒介階段,媒體技術不夠發達,此時運動技術傳授是人類體育文化傳播最為重要的方式,體育教學更加注重規范化和統一化。在電視媒介的發展階段,體育教學的傳授內容可以通過錄像的形式保存。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注重的是技術的傳授,而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電視媒介下,讓學生們的感官得到極大滿足,體育教學的內容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以及需求。
2.教學方法可以根據學習者的需求來選擇
體育教學本身屬于一種較為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同時也屬于一種運動語言。通過身體與智力活動作為基本手段,再結合教學傳播方式,讓身體的各個器官獲得感知。在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下,體育教學信息技術的傳播變得更為規范,同時也可以根據每個學習者的具體需求來選擇對應的學習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人們學習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只是技術方面的創新,更是一種融入到具體生活的文化,能夠讓世界的各種運行方式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信息技術時代讓整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對人們的生活影響也是方方面面的,而人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它。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也成為一種熱潮。網絡的虛擬性以及跨時空性對青少年有著強烈的吸引性。從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都是一邊看著手機一邊吃飯,或者是一邊聊天一邊看手機。當前,手機已經離不開人們的生活,互聯網技術已經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例如當前人們想看書已經不再局限于到圖書館,可以通過手機查看各種各樣的電子書,獲得信息的渠道變得更為廣泛。當前人們的生活從依賴自然逐步過渡到依賴技術。
信息技術開始逐步努力構建新的發展園地,在信息化時代,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選擇學習的科目,可以搜索查看到最好的教師所教授的課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豐富的學習資源能夠為廣大民眾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方式。當前信息技術學習的六種方式,第一是運用技術進行探索性學習,第二是通過技術的方式進行視覺學習,第三是通過超媒體的方式建立現實學習渠道,第四是創建學習的共同體,第五是通過技術的形式進行反思學習,第六是通過技術的方式構建主義學習環境。
在信息技術時代的發展下,體育學習的資源和環境都得到了巨大的改變和進步。對于傳統的體育教學來說,信息技術時代的教學無疑成為現代學習的主流。體育學習也逐漸擺脫了傳統的學習模式,讓現代信息化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優越性得以充分發揮。
1.拓展的環境掙脫傳統體育教學圍墻的束縛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環境中,教師需要花一定的心思和成本來設計體育環境的情境和營造學習的氛圍。由于環境的限制,體育教學主體往往采用一些簡單、重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這樣就會導致整個體育課堂顯得乏味,教學效果不佳。在信息技術下,體育學習的環境打破了常規的方式,開始更向人性化設計方面轉變,人們對體育的認知也出現了全新改變,懂得只要有網絡,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得想要的資源,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學習。
2.動態的資源質疑傳統體育教學知識的權威
在信息閉塞時代,體育的學習資源主要集中在少數人的建設當中,體育教師對資源起到壟斷的作用。教師的教學主要是以教為主,教師如何教,學生就怎么學,學生也不會質疑老師是否教得正確與否,這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無法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調動起來,屬于一種灌輸式的學習方式。所以學校和教師在體育領域中享有最高的知識權威。當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各類學習資源變得更加豐富,數據的共享和傳遞讓信息資源在第一時間得到傳播與發展,也開始迎來革命性的挑戰與變革。
體育學習的相關預期活動能夠根據情境中得到合作與體驗,能夠對相關事項進行反思。在當前工業化時代,教育開始逐步呈現出規范化、同步化以及程式化的模式,體育教學應當注重與相關學科的結合,傳統注重服從以及模仿和記憶的教學方式已經讓人們失去興趣,如何優化體育教學,滿足數字化土著人興趣、個性化、學習服務需求,已成為每個體育工作者必須深思的問題。信息技術大大改變了體育教學的文化,學校也不能再繼續以傳統的教學模式來完成體育教學的傳授運動技能,體育教學也不再局限于學校里教學,而是面向多樣化的學習環境。
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變得更為豐富,同時這也加劇了各種傳播形式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教育畢竟是“人與人的主體間靈與肉的交流活動,是人與人精神的契合,文化得以傳遞的活動,是師生雙方的對話和敞亮”。信息技術教學活動能夠更好地尊重教育的本質,能夠承認教育本身的價值,讓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得到提升。因此,信息技術時代的體育教學改革并不是對體育教學傳統的全盤否定。相反的,更應進一步延續、突出和發揚傳統體育教學的交往特點,即充分發揮教學主體教學的趨勢,為體育教學創造良好的教學場所,讓教學主體有更充分的知識和情感交流。
體育教學的交往不是簡單的積累,體育教學傳播要素構成了一個互動的體育教學交往系統,具有組合性的特點。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所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是體育教學媒體技術的更新,體育教學情境和對象的變化是體育教學最深刻的影響。本研究認為,傳統體育出現“傳而不收”的尷尬局面的原因在于,在信息技術時代,學習者雖然逐漸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主動性卻在不斷地提高,他們在“用”體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就失去教學的實際意義。而信息技術時代的教學活動更加注重教育的交流,能夠滿足學習者的主體地位,確保體育教學的效率。
信息技術及其多樣化的體育傳播方式只能在滿足“身體自身訓練”方面發揮獨特優勢,不能更好地用于“全民教育”。在信息技術時代,體育教學的價值并沒有退休,而是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本章通過分析傳統體育的弊端和優勢,評價其傳播效果,進一步闡明信息技術時代體育的價值和要求,尋求信息技術時代體育教學的改革思路:體育教學要適應信息技術時代體育教學的要求,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繼承和創新,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和體育課程的特點,優化現有的體育教學要素,從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學內容等方面制定全方位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