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 莉
(山東省青島第四十四中學,山東青島 2660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蔽倚>o跟國家發展方向,于2017年開設PAD 班進行試點。筆者從2018年9月開始任教PAD 班,從一名技術“小白”,成長為一名開設多節校觀摩課并獲得青島市優質課一等獎的技術“達人”。短短幾年的歷練,讓筆者認識到了較之傳統教學方式,信息技術下的智慧課堂絕不僅僅是上課工具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師在做一種跨學科、多角度、基于學生認知的嘗試。在智慧課堂的影響下,PAD 班學生的學習方式較之非PAD 班也有顯著不同。
初中數學課堂內容多、難度大,還要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這就讓一節45 分鐘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顯得特別珍貴。但在傳統教學中,筆者往往因為部分硬件設備或課堂反饋不及時耽誤了寶貴的時間。而在使用PAD 教學后,筆者發現,上課原來是一件很從容的事情。
實物投影功能是數學課堂上教師常用的多媒體設備的功能之一。在傳統教學時,筆者每次在投影機上放上題紙,都需要來回調整題目位置和字體大小。有時,投影機因使用時間過長,投影出來的圖像不是很清晰,影響上課進度。
現在上課,筆者直接使用PAD 同屏功能,將題目投影在液晶屏上,一目了然。并且,筆者可以在PAD的觸屏上調節字體大小、顏色、粗細等,方便靈活。
課堂是一個師生互動的平臺,學生板演自己的做法是常用的一種互動方式。在傳統教學時,受到黑板的限制,教師僅能找幾位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做法,參與人數不多,有時上臺板演的做法也不一定是典型做法或錯例。
在使用PAD 教學后,每位學生可以直接在自己座位上上傳答案,上傳后的學生可以通過PAD 查看其他學生的做法,做到自查;筆者不用巡堂,僅通過PAD就能掌握學生完成情況,并從中挑選出典型做法和錯例,在全班分享后推送給每位學生,也可以照顧到學困生的學習進度。
檢測是了解學生一段時間學習水平的必要途徑。一節好的試卷講評課應有針對性,教師應力圖在具體題目基礎上總結數學方法、滲透數學思想、構建知識網絡[1]。
在學生將選擇題的答案輸入PAD 后,筆者可以立刻得到每道題的通過率和做錯學生的名單,由通過率確定講解內容,使得習題講解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有了數據的支持,筆者可以更加直觀、準確、便捷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以往,課代表要在早自習前將作業收齊后交給筆者,筆者利用課前時間進行批閱,及時發現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再利用課上時間進行講評,便于學生改錯。但是,筆者常常會遇到個別組上交速度慢,收不齊作業;作業步驟多,課前批不完等情況,耽誤講評。
而現在,學生當天晚上在家就能上傳自己的家庭作業。筆者晚上批閱后,學優生當晚就能完成改錯;對于學困生,筆者則根據其具體做法,用語音或微課進行指導,真正實現線上一對一輔導。這樣既減輕了課代表的工作量,也有利于筆者安排第二天的教學計劃,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蔽⒄n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在課外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題目,可以通過PAD 私信筆者。筆者通過錄制微課的形式將講解內容推送給學生,學生能夠暫停、重放微課,直到聽懂為止,其效果比以前只將解題過程拍照推送給學生好很多。這樣也使學生感覺到筆者是在一對一地對他進行指導,學習的積極性更高了。有時,不同學生會問同一道題目,但因為學生知識儲備不同,微課講解的側重點也就不同,從而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多樣化學習的需求。僅八年級第二學期,筆者錄制的微課數量就達到56 個。
正因為有了近兩年的使用經歷,當2020年疫情來臨時,面對長達數月的線上教學,筆者較之普通班的教師能更快地進入線上授課狀態,少走很多彎路。回想當初被告知要接PAD 班時的不情愿,筆者慶幸自己面對這個挑戰,堅持了下來。我們每一次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既是對當下的挑戰,又是對未來的饋贈。
以前,課代表會將當天作業中需要用到的內容整理完成后,在放學前實物投影給全班,待大家都記完后才能放學。這樣不僅犧牲了課代表的休息時間,還延長了全班的放學時間?,F在,課代表可以將這項工作拿回家,拍照發布在班級空間,讓每位同學都可以合理地規劃自己的時間。
不僅在學習方面,對于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相關負責學生也可以把活動要求及注意事項梳理完成后,發布在班級空間,方便大家反復閱讀。其他學生對活動細則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在下面留言,以便負責學生進行解答。以PAD 為媒介,學生之間的互動方式更加多元、靈活了。而負責學生從一開始的照本宣科,到現在學會把活動要求分條目,并在圖片上配上標注后再發布,說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在提高。
以前經常聽家長說:“我家孩子有不懂的地方總不好意思問老師。”現在,筆者所帶班的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會利用PAD 中的“師生互動”功能第一時間尋求筆者的幫助。而筆者通過文字、語音或微課對其進行單獨輔導。學生喜歡用聊天的形式進行溝通,而PAD 正好投其所好。平時靦腆的學生也出現在了問問題的行列中,久而久之,師生之間的感情更深了,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了。
每學期結束時,學校都會組織各個班級進行班級文化展示。在七年級第二學期的班級文化展示時,筆者所帶班最后一個出場,四位學生精心設計了抓人眼球的快閃、精美的自制短視頻等內容,讓整個展示形式豐富、內容有質感,獲得級部第一名的殊榮。當筆者問他們是從哪兒習得這些技巧和能力時,他們云淡風輕地說:“老師,這些軟件和我們上課用的PAD 本質上差不多,戳戳就搞定了。”
PAD 的教育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溝通交流、學習知識、自主表達的方式。在進入PAD班后,學生的學習習慣、思想意識在一天天地發生改變。PAD 教學通過視、聽、觸等多種感官通道,運用動態的操作、優美的聲音、直觀的互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潛能。
2018年3月,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司長在《新時代的中國教育信息化:從1.0 走向2.0》的報告中指出:“只有將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體系,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模式、內容和方法,推動教育體系的結構重組、流程再造和文化重構,才能達成促進教育改革創新、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水平的目標?!碑斀逃畔⒒~入2.0 時代,我們更希望信息化技術和產品更有效地助力課堂教學中生生、師生間的充分互動,激發更多智慧的火花。這也是筆者不斷探索、完善自己的智慧課堂教學之路的出發點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