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靖,王艷杰,帥正麟,李蕊康
(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武漢 430200)
在我國的電子支付領域,第三方支付的不斷壯大,給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在兩者共存的情況下,應該保持什么樣的關系才能實現共贏?本研究通過分析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從現實的角度指出應增強二者合作,并給出一些發展建議。相信通過二者攜手加強合作,定能將電子支付這塊蛋糕做大,同時實現自身的健康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更便利。
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在我國的作用和地位不言而喻,網絡經濟乃至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不能缺少它們當中的任何一個。因此,本研究將不可分割的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作為研究對象,初步探索雙方之間的關系,以期使我們更好地了解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
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通過20 多年的發展,第三方支付對我國電子支付市場的發展有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根據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第三方支付交易數量及份額逐年增加,在2019 年達到226.2 萬億元人民幣。
業務類型多樣化、差異化。第三方支付不只局限于最初的網上購物,它一直是金融市場上創新的主力軍,呈現出多元化、差異化發展。如余額寶可以吸引社會上的閑散資金,花唄的誕生使得第三方支付有了小規模的貸款項目。另外,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許多第三方支付企業開始有了自身主打的特色業務。
市場高度集中。盡管我國第三方支付企業數量眾多,但其市場份額相對比較集中。在這一領域中,主要的市場份額是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 年,市場份額占據前三的是支付寶、銀聯商務及財付通,分別是35%、18.2%和13.5%。其中,支付寶以35%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
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和認可。有了第三方支付的存在,人們逐漸淡化了現金的攜帶和使用,并且有了足不逾戶就能購買想要的商品的體驗。第三方支付在我國發展至今,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認可。
業務繼續向境外擴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將步伐邁入海外。例如,在2017 年7月,美國在線支付方案提供商Stripe 宣布與支付寶建立全球性的合作伙伴關系。截至2019 年2 月,支付寶已覆蓋54 個海外國家和地區,并且擁有超過10 億的用戶量。2019 年12 月,支付寶所覆蓋的國家和地區超過60 個。此外,目前微信支付也在60個國家和地區注冊,支持16 種不同的貨幣幣種,并覆蓋數百萬海外商戶門店。相信今后,我國第三方支付在海外市場的覆蓋面將會更加廣泛。
盈利水平較以往相比有所下降。伴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利率的決定權交由市場,政府解除對銀行存貸利差的保護,我國商業銀行依托存貸利差獲取利潤的時代已不復存在,傳統的盈利模式受到挑戰。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央行曾多次降準降息,為了調整經濟結構多次使用貨幣政策工具,進一步縮小了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
業內競爭激烈,業務轉型加快。我國商業銀行眾多,但不同商業銀行的盈利主要都是靠著存貸利差來保障,銀行業務高度同質化,因此銀行業內的競爭也十分激烈。為了提升運營能力,增加競爭優勢,商業銀行應踴躍探索業務轉型。部分商業銀行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網上商城,在線上開展購物活動,便是商業銀行探索業務轉型的示范。
網上銀行的市場集中度很高。根據易觀數據顯示,我國五大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在2019年第二季度整體網上銀行市場格局中,共占67.7%的市場份額;招行占10.1%的市場份額。總的來說,我國資本和實力雄厚的大型銀行占較大市場交易份額,市場集中度很高。
開展特色性經營。我國眾多銀行的業務差別不大,用價格吸引客戶終歸不是長久之計。開展獨具特色的業務才能在眾多銀行中立足,可以研究有特色的產品或吸引到客戶的服務,以實現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作為電子支付領域的兩大主力軍,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的關系大體經歷了從起初的友好合作到后來的競爭加劇再到目前的競合共存三個階段。
1.技術和安全方面合作
消費者在進行網絡交易時,交易的安全性是排在首位的,如果沒有一個安全的交易環境,用戶的利益就不可能得到保障。第三方支付發展時間不長,風險控制技術不成熟,安全性難以完全保證,而我國的商業銀行較早就開始探索安全的支付環境,改善技術并高度重視交易的安全性。例如,通過驗證手機短信交易碼來保障交易的安全性。通過雙方在安全方面的合作,查漏補缺,共同降低交易的風險,改善交易的環境,保證交易的安全性,保障客戶的切身利益。
2.信息方面合作
作為兩種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所擁有的客戶類別自然也存在較大差別。第三方支付有較多“中小”客戶,商業銀行有較多“大”客戶。通過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在信息方面的合作,免去雙方過于搜集客戶信息而耗費較高成本,雙方信息互補,資源共享,以便于了解部分客戶更加全面真實的信息。
3.沉淀資金合作
在我國,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在沉淀資金方面的合作是必要的。因為我國第三方支付等非金融機構不得吸儲,需要由商業銀行監管沉淀最終的資金,同時負責最后的支付結算。對于規模巨大的沉淀資金,即使其由第三方支付引入并存放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上,也是在交易雙方開設的銀行賬戶上開始和結束,往來賬戶管理及最終結算都依賴銀行,因此,第三方支付不能單獨操作。在這一合作關系中,一方面,第三方支付不僅能夠獲取應得的手續費及資金收益,還能得到商業銀行在資金風險管理方面對其提供的支持。另一方面,沉淀資金能夠擴大商業銀行的資金池,進一步提升商業銀行的盈利水平。
1.三大業務競爭
資產業務。在第三方支付誕生之時,其不具備貸款業務,貸款一直是商業銀行的標志性業務。而現在,像支付寶這樣的大型第三方支付企業也能夠為有需要的客戶提供小額貸款服務,如支付寶的花唄,允許達到要求的用戶本月買下月還,并且沒有任何利息;還有借唄,用戶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積累信用,提升借唄的信用額度。不止如此,還有一些第三方支付企業為有需要的中小型企業提供線上融資服務,為解決近些年來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貢獻力量,如招財寶的企業貸業務。
負債業務。商業銀行通過負債業務獲取資金來源,如吸收存款和借款等。但隨著第三方支付的壯大,其逐漸在負債業務上對商業銀行構成影響。如幾年前支付寶開展的“余額寶”業務,因其收益比銀行更高且進入門檻比銀行更低,因此,在市場上很快被人接受和認可,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流了商業銀行可吸收的存款。
中間業務。第三方支付同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上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支付業務、結算業務及轉賬業務上。過去,像繳納水電費、手機充值等業務只能由銀行完成,支付業務一直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商業銀行幾乎壟斷傳統的支付交易。隨著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支付業務如今也成為第三方支付的核心業務。現在,諸如生活繳費、手機充值、交通出行等這樣貼近生活的業務,我們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快速完成,十分方便。商業銀行的結算業務原本是用來完成債權債務關系的,企業之間的往來結算是靠商業銀行來進行。隨著第三方支付不斷增加業務領域,擠占了原來商業銀行的結算業務,分流了商業銀行的結算收益。在第三方支付還沒有開展轉賬業務時,常用的轉賬業務需要通過商業銀行的柜臺、ATM機等來完成。之后,如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也有了轉賬業務,用戶也可以靈活實現各類轉賬,而且便捷高效,手續費更低,因此更加吸引客戶。
2.利益沖突
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存在業務的競爭,自然免不了存在利益沖突。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的利益沖突集中表現在服務收費和沉淀資金方面。
服務收費。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在很多業務上存在競爭,對于這些存在競爭性的業務,雙方的服務收費也不同。第三方支付往往不斷打壓商業銀行的服務手續費,甚至在某些業務上免去手續費,因此,第三方支付有更具優勢的費率,這也直接損害了商業銀行的相關利益。如商業銀行的跨行轉賬需要一定的手續費,而通過手機端使用支付寶實現第三方支付可免費進行轉賬。
沉淀資金。為了保障買賣雙方在網上交易過程中的利益,款項將在買方付款后暫時存入第三方支付的銀行賬戶上,而賣方在買方確認收貨后才能從第三方支付平臺收到貨款。即沉淀資金是消費者在使用第三方支付交易時,由于存在時差性而大量積累下來的,換句話說,就是交易存在著延期交付、延期清算,使得停留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中的大量資金不能及時流通。隨著第三方支付普遍使用,沉淀資金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沉淀資金同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均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沉淀資金是因為用戶選擇第三方支付交易而產生的;另一方面,需要由商業銀行監管這些沉淀資金。因此,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都想靠這筆沉淀資金獲取收益,激化了雙方的矛盾。
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在信用方面的合作順應了當今網絡經濟時代的潮流。對于如今的第三方支付而言,其扮演著信用中介的角色,提供信用擔保功能。通過信用方面的合作,商業銀行對第三方支付進行信譽方面的大力支持,從而增加用戶對第三方支付的信任度,便于其日后更好地開展業務。除此之外,通過與第三方支付信用方面的合作,商業銀行還可以獲取潛在的“小”客戶,得到他們的信譽評價數據,從而完善商業銀行的信用評價方式,提高貸款的靈動性,雙方是互惠互利的。
隨著中國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也加快了跨境支付的進程,境外人民幣儲備銀行的建設也成為一種趨勢,以便人民幣在境外更好地進行資金清算。我國的大型商業銀行能力較強,具備建立人民幣境外儲備銀行的能力,因此,第三方支付同商業銀行開展跨境支付方面的合作,有利于第三方支付跟上跨境支付的步伐,提高第三方支付開展境外支付業務的能力。
但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及客戶是不同的,前者定位于C2C 市場且較多為“小”客戶,后者定位于B2B 和B2C 市場且多為“大”客戶,起初雙方并沒有太多客戶方面的競爭。隨著第三方支付日益壯大,雙方的矛盾加劇,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為了各自的利益,開始將步伐邁入彼此市場并開展業務,挖去對方市場的客戶,雙方對于客戶的爭奪越來越激烈。
隨著第三方支付的逐漸壯大,其開始在多個領域內大力擴寬業務,直接威脅到商業銀行的相關利益,雙方在多項業務方面演變為競爭關系。作為電子支付行業的兩大主力軍,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的關系關乎到金融市場的發展乃至國家經濟的穩定,因此,調和雙方競爭、加強雙方合作都是大勢所趨。
總的來看,第三方支付同商業銀行的關系大致有三個階段:友好合作—沖突加劇—競合共存。由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的性質不同且市場定位和競爭優勢都不盡相同,所以雙方各具發展特色,為網絡經濟貢獻力量。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是不可分割,緊密聯系的。面對如今雙方競合并存的局面,不能因為某些業務上存在重疊和競爭,就不考慮合作給彼此帶來的利益,因此,加強合作才是大勢所趨,一味地競爭只會導致兩敗俱傷。
市場劃分不清和利潤分配不均是導致雙方持續競爭的主要原因。鑒于此,可以通過合理劃分市場和分配利潤、降低合作成本、銀行參股第三方支付企業、共同開創新型業務等方式來調和雙方競爭,加強雙方合作。
1.合理劃分市場
合理劃分市場,要求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均不能過度擠占對方市場。C2C 市場上存在大量分散的“中小”客戶,如果商業銀行直接同他們對接,耗費的成本是巨大的。B2B 和B2C 市場上往往是要求很高的“大”客戶,特別是在安全方面,因此他們會更傾向于選擇商業銀行。因此,針對雙方各自的發展特征及競爭優勢,繼續要求第三方支付主攻C2C 市場,商業銀行主攻B2B 和B2C 市場,以合理劃分市場范圍,避免雙方存在過度競爭導致魚死網破。通過合理劃分市場后雙方開展的合作業務,彼此可以獲取潛在的客戶源,有利于雙方各自的發展。
2.合理分配利潤
通常情況下,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的大部分收入是沒有關系的,因此不存在利益分配問題。然而,在雙方的某些合作業務中往往存在利潤沖突。為了更好地解決利潤分配問題,雙方應遵循按貢獻分配利潤的原則。
在手續費收入方面,定位于C2C 市場的第三方支付能準確把握市場方向,了解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與此同時,第三方支付對于該市場上產品的創新、業務的拓展及客戶關系的維護也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從這方面講,理應將大部分手續費收入留給第三方支付。而且第三方支付的手續費率對于用戶來講往往更具吸引力,將大部分手續費收入分給第三方支付能增加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激勵,促進網絡經濟的發展。
對于沉淀資金的利息收入及投資收益,由于在我國沉淀資金由商業銀行監管,所以理應由其獲取一定量的利息。但究其最初的來源,是由第三方支付存放在商業銀行里的。沒有第三方支付企業,商業銀行監管沉淀資金也就無從談起。綜上,理應由第三方支付占據相對較多的利息收入,銀行則收取小部分利息。
但是,我國的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是盡可能地將利潤最大化,不同的分配原則將直接影響到商業銀行在合作中的表現,所以,第三方支付在此不能過度擠壓商業銀行的利潤空間。
3.降低合作成本
為了加強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的合作關系,國家和政府部門可以介入,激勵和引導雙方開展合作業務。對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業銀行開展的合作項目,國家和政府可以采取有關措施降低雙方的合作成本,合作成本越低,雙方在合作項目中的收益就會越高。例如,通過減免雙方合作項目的稅收以降低雙方的合作成本,增加雙方的合作激勵。
4.商業銀行參股第三方支付企業
為了使雙方協調發展、資源互換、信息共享,商業銀行還可采取參股的方式參與到第三方支付企業中來。在商業銀行的參股下,第三方支付可以借鑒商業銀行對于風險管理的經驗,彌補不足,同時,優化自身的資金結構及管理能力。此外,商業銀行作為股東,能夠參與到第三方支付企業的股票分紅,擴大收益,因此雙方是互惠互利的。
5.開創新型業務
商業銀行有著成熟而又規范的業務服務,第三方支付富有個性和創新能力,雙方聯合起來開創新型業務,這將是未來合作新的走向。可以考慮讓第三方支付深入前線,做前端業務,商業銀行主要負責后臺業務,既節約成本,又擴大收益,促進雙方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