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相林 東北石油大學體育教研部
中國的高等教育自京師大學堂開始已經走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歷程,隸屬于高等教育的高校體育教育同樣也有了百年的歷史。近代以來,隨著先進思潮的不斷涌入,我國各級學校紛紛開設“體操課”,這對于我國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澤東同志發表于《新青年》雜志的文章《體育之研究》,系統的論述了體育與教育的關系等問題,不僅在當時引起巨大轟動,今天仍然對于我們高校體育教育具有深遠的啟示。今天,我們站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新審視我們的高校體育教育,不免又多了幾分紛爭與契合。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新時代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歷史要求,高等教育也同樣面臨著新的歷史要求。新時代全球高等教育已經呈現出新的特征和趨勢,我國的高校體育課程同樣需要新的進步與發展。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特征與不足的基礎之上,試圖為我國高校體育課程優化找到一些新的進步空間。
通過在中國知網檢索與研究論題相關的文獻,同時在東北石油大學圖書館查找有關的書籍資料。對所得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文獻依據。
將所得到的文獻進行深入研究,提煉出相關核心點,并對核心點進行分析,為本文的書寫提供理論支撐。
2002年我國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都簡稱為《綱要》)中規定:“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4-8學分,免費修讀)。普通高等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每門選修課1-1.5學分,免費選修)因此我國各級各類普通高校比較統一地設置了設學分的公共必修體育課程和公共選修體育課程[1]。
通過查閱資料可以得知,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高校的體育課程的設置基本都為兩大部分,即體育必修課和體育選修課。體育必修課就是學校直接植入到學生的培養方案中,學生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帶有一定的強制性,所有的學生都要上的體育課;一般在大一上下兩個學期得以完成;主要是以發展身體素質的為主的基本體育活動項目。體育選修課就是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選擇自己的所要上的體育課,這帶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但是就目前的我國高校體育現狀來說,學生的自主選擇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這一般是在大二上下兩個學期需要完成;其內容或是更高一個水平的體育學習或是新興體育項目的學習。體育必修課,雖然規定了學生必須要上的體育課,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必修體育課可以改革靈活設置,并不一定非要在大一學期必須完成,大學四年任何一個學期完成即可,這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完成體育必修課的時間。
目前我國公共體育課除田徑、球類、體操、游泳等傳統項目大類外,還包括太極拳、跆拳道、體育舞蹈、瑜伽、輪滑、攀巖等新興運動項目,主要偏重于運動技能類傳授[2]。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運動技能的傳授。體育教師在課上示范、指導、糾錯,學生跟隨老師的動作和講解來進行模仿,這不僅僅是大學體育課的教學現狀,可以說大部分從小學到大學都是這種授課形式。為了培養競技體育人才,擺脫體育弱國的帽子,我國自上個世紀以來就推行“舉國體制”,形成了自下而上一條龍的訓練機制。各級各類學校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體育課中主要是以運動技能的教學為主。隨著我國體育實力的不斷攀升,教學理念的不斷優化,體育課程的不斷優化和改革,我國高校正在逐步減少這一比重,向著全面發展的方向來努力。鑒于國情,這一路程注定是曲折而漫長的,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體育教學內容的枯燥和重復,對于學生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性也有一定的影響。學生對于體育課學習的態度也很重要,如果沒有好的態度,不能正視體育課,不能懂得體育課對于自己的人生的好處,尤其是從長遠來看是大有裨益的,那么他們上的體育課就毫無意義。在實際教學中,對如何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的問題,很不被重視。加之,由于社會對體育理解的片面影響,大學生的體育意識還很薄弱[3]。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樹立學生對于體育課學習的正確價值觀,從而使學生端正對于體育的態度,認真上好每一節體育課,知道學習體育、練習體育就是對自己投資。
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內容在傳統的體育項目的基礎之上,應該更加注重體現人的個性和自由。不要拘泥于傳統的體育課堂,一些新興的、充滿刺激、釋放個人自由的體育項目也可以成為教學內容。并且,我國高校理論與健康相類似的課程流于形式,并沒有很好地貫徹到體育教學當中去。因此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也同樣不能忽視,比例也應該不斷地加大,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必要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同樣也是我國高校體育課程授課的主要任務之一。同時,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內容應更加注重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塑造,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這同樣也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內容所具有的獨特功效。并且在體育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我國高校的學生自主權也受到了比較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應該給予學生較為自主的選擇權,他們可以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從而極大的激發了自己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在上課的過程中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到體育所帶來的快樂和美的享受。
1.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設置是在教學大綱的要求之下嚴格進行的,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被極大的泯滅,尤其是大一學期,體育課就是“硬性植入”,即使大二的選修課,學生的選擇權利也是極為有限的,這就大大打壓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從某個方面來講也是造成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原因。教師應給予了學生充足的自由,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去上課,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甚至是自己喜歡的老師。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極大程度的調動起來,學生真正的愛上了體育,愛上了體育課,體育教學也能夠收獲良好的效果。
2.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以及大學生心智的發育成熟,他們開始追求新穎、追求刺激、追求個性與自由的釋放、追求對自己的塑造。然而我國高校的體育課程的內容大多與中學時代的內容一脈相承、大同小異,鮮有創新也是在安全的環境下來開展。這另一方面也與經濟水平有關。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辦學經費不足的現象,因此體育設施就無法保證一些新奇或者花費高的體育項目進入校園。
1.優化體育課程設置,使體育課程設置“活起來”
改變傳統《大綱》中硬性規定大一必修課和大二選修課。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選擇權,學生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靈活的選擇上體育課的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動學生上體育課的熱情和興趣,使體育課真正發揮他應有的功效。
2.優化體育課程內容,使體育課程內容“活起來”
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適當的開設一些收費的體育課,這些體育課要不同于其他的體育課,具有新穎、專業程度較高的特點,來以此作為一種探索與嘗試。同時,還應深入挖掘本地特色,開展具有傳統地域特色的體育課程內容,真正做到中西合璧、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