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楠 寧夏銀川一中
民族融合發展是歷史的必然,寧夏作為多民族聚居地區,形成了回族、東鄉族、維吾爾族、漢族和哈薩克族等多民族雜居的局面。為了更好地促進民族融合發展,學校應發揮教育優勢,借助體育舞蹈教學,推動民族融合發展進程。
寧夏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在中學開展體育舞蹈教學對于促進民族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校是文化的匯聚地,是教育育人的重要場所。寧夏地區開展體育舞蹈教學能夠較好地借助體育舞蹈教學這一媒介,促進不同民族體育文化和舞蹈文化的交流,從而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聚集起來,加速民族文化融合,為促進民族融合奠定文化基礎。
教育的發展與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分不開。當前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寧夏地區教育質量不斷提升,體育舞蹈教學展現出全面育人的理念。中學中開展體育舞蹈教學將給多民族舞蹈提供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在多民族體育舞蹈中感受到社會建設的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主要的內容之一。寧夏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組成部分,各地區的文化建設水平關系著民族整體文化建設的品質。寧夏地區中學開展體育舞蹈教學將以舞蹈為媒介,讓多民族文化得到充分的顯現,讓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厚重感和悠久的歷史,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寧夏地區中學開展體育舞蹈教學促進民族融合發展需要進行系統化的設計,將民族舞蹈融入體育課程體系,并優化體育舞蹈教學內容,創新體育舞蹈教學形式,開展多民族舞蹈交互活動,讓不同民族的學生在體育舞蹈中融合。
寧夏地區中學應基于體育舞蹈教學在促進民族融合發展中發揮的作用,對中學體育課程體系進行變革,將不同民族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文化等納入體育課程體系中,從而形成多民族體育運動項目、民族舞蹈相融合的體育課程體系,給學生創造接觸多民族體育舞蹈的機會,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厚重感。在課程設置方面,可以借鑒必修和選修課程設置的方式,通過必修課程加強中學生對多民族體育舞蹈的學習,通過選修課程,給不同的學生創造自主選擇的機會。通過改革中學體育課程體系,形成開放而富有活力的體育課程體系。
寧夏地區中學應基于民族融合發展的需要,對體育舞蹈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給學生創造更多體驗民族體育舞蹈的機會。教師應創造性利用體育教材,根據教材知識體系,適當地穿插民族舞蹈、民族體育文化教學內容,讓學生借助體育舞蹈學習,不僅學習舞蹈運動技能,而且也在體育舞蹈學習過程中了解背后的故事、人物等,豐富學生文化認知,增強學生文化認同感。此外,教師還可以基于民族融合發展的需要,開發校本化體育教材,將一些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民族文化等納入其中。教學內容的優化必然有助于豐富學生體育舞蹈學習體驗,增進學生對不同民族舞蹈、民族文化的情感。
體育舞蹈教學促進民族融合發展本質上是借助文化的力量,為了豐富學生對不同民族文化的認知,激發學生積極的參與情緒,教師應積極創新體育舞蹈教學方式,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體育舞蹈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以積極的情緒投入體育訓練。如,教師可以采用比較教學法,將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民族舞蹈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教學法,既提高了學生運動技能,又在比較中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民族舞蹈的差異性和獨特的魅力,從而對不同民族的文化產生高度的認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無形中促進民族融合發展。
民族融合發展是一個不斷交流、不斷互動的過程,寧夏地區中學體育舞蹈教學要發揮對民族融合發展的促進作用,還應基于民族融合發展的教學定位,開展民族舞蹈交流活動。民族舞蹈交流活動可以結合體育舞蹈教學,契合學校體育藝術節,讓不同民族的學生身著民族服裝,展示本民族舞蹈。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反演的形式,鼓勵不同民族的學生表演其他民族的舞蹈,從而借助民族舞蹈交流活動,展現民族舞蹈魅力,促進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總之,學校教育應增強服務社會的意識,根據時代發展需要不斷拓展辦學思維。寧夏地區作為多民族聚居地,應借助體育舞蹈教學契機,以舞蹈為媒介,給不同民族學生創造展示民族舞蹈、接觸多民族文化的機會,讓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匯聚,讓民族舞蹈成為民族融合發展的重要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