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明
初中體育課堂耐久跑教學的幾點思考
石清明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天潤城分校,江蘇 南京 210032)
耐久跑是優化學生心肺功能,提高學生肌肉強度,塑造學生堅韌不拔意志的重要途徑。而如何有效提高耐久跑教學質量就需要體育教師有針對性地了解每個學生的運動天賦和身體素質,在教學中著重強調耐久跑的運動技巧,呼吸方式,發力特點以及體能消耗。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國初中體育中耐久跑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策略。
初中體育;耐久跑;有效教學;策略
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精力,同時對于國家未來發展實現全民健康目標有著重要影響。我國教育系統在不斷進行自身優化改革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各學段學生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衰退較為明顯。甚至很多富貴病,中年病,有日趨低齡化的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學生身材過胖或過瘦,心肺功能,心腦血管功能,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相比于其他國家的同齡學生明顯處于弱勢。而這也和我國對體育教育不重視的情況息息相關。因此為了在初中階段有目的的優化學生體能儲備,提高學生運動表現,按照國家提出的相應要求,每天滿足學生至少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就需要利用耐久跑這一項,發揮其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僅要將耐久跑作為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測試標準的項目之一,同時也需要發揮其實際效果,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耐久跑技巧,讓學生能夠以全新的精神面貌面對學習,面對生活。
首先,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在初中體育教學方面受到的重視程度較低,學校教師家長更加傾向于讓學生充分利用在校時間提高學生文化課成績,提高學生的卷面分數,讓學生能夠在中考環節考取更加優質的高中,從而忽略了對學生文化素養,身體素質的訓練。而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處于青春期身體發育的關鍵環節,學生的肌肉強度,骨骼結構,身高體重以及內分泌系統都是在這一階段快速成熟的。
其次,我國初中體育教學和很多西方歐美國家相比缺乏足夠的專業性。即便近年來如校園足球,校園籃球等教學體系正在不斷的嫁接到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環境中來,由于專業項目的類別較少,學生無法自由進行選擇,無法充分按照自身的興趣愛好參與到相應的活動當中來。另外,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于學生的運動能力,身體素質有著不同要求。例如籃球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身高,足球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速度,而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在小學階段沒有經歷過專業的體育項目培訓,很難快速融入的這些活動當中來,而這也是限制大部分初中學生體育興趣愛好發揮的關鍵因素。
另外,我國初中體育教師,大部分是體育專業科班出身,其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都符合相應要求,然而在面對初中生進行課堂教學內容構建的過程中,很多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相對較弱。通常來講體育教師會按照自己在專業隊訓練時的狀態進行教學,利用自身動作的演示,結合相應的訓練強度來優化學生對不同運動技巧的掌握。
很多初中生自身并沒有從事體育專業或走體育路線的想法,對待體育課堂的態度,大部分是不夠認真的,而這也是影響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耐久跑對于初中生而言,不僅是對其身體素質的一種考驗,同時更是對學生意志品質的一次歷練。對于沒有經歷過專業體育訓練或平時運動量較少的學生而言,耐久跑是很痛苦的。甚至很多學生在數據調查中,會將耐久跑視為自己最不喜歡的一項體育訓練。其本質原因在于學生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支撐,就會極快的到達第1次體能極限,在這一階段,如果學生無法對自身體能進行合理分配,就會感受到呼吸困難,肺部受到壓縮甚至產生暈眩感,這種暈眩感對于普通學生而言無法進行及時調節。另外,很多學生也不喜歡身體乳酸堆積的過程和感覺,然而恰恰是由于這種訓練方式才能夠最為直接有效的對學生體能和意志品質進行優化,這也是為什么即便學生不喜歡,也要在初中階段開設耐久跑運動項目的原因。
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耐久跑訓練需要涉及到的相關因素更多,訓練內容更加復雜。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相應的運動姿態,跑步技巧,還需要匹配相應的呼吸方法,了解在不同階段的體能分配,通過不同配速的訓練間歇訓練,變速訓練來強化學生的運動表現,而這種訓練模式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更加費時費力。系統的構建耐久跑教學模式就需要經過一個較長周期,而對于初中體育教師和初中學生而言,利用相同的時間可以在其他運動項目上獲得更加明顯的進步,這也是耐久跑課堂教學存在的極大弊端之一。
目前在我國初中體育課堂耐久跑訓練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教學難點。第一,很多初中生對運動前的熱身認識不足,準備不足,無法通過相應的熱身環節使自身身體機能達到理想狀態,導致極有可能會在耐久跑訓練過程中受傷,或者由于體能分配不均,快速力竭而影響運動表現。第二,很多學生對中長跑、耐久跑都存在自信心不足的情況,部分身體較弱尤其是以女生為代表的群體在面對耐久跑的過程中,還沒有開始跑就已經覺得自己的情緒崩潰了,這樣的心理素質,根本不可能實現在該項目上的突破。第三,我國大部分初中體育教師在進行的耐久跑教學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一味的訓練或分組練習,無法有效激發學生對該項目的興趣和認知,難以在長時間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這種表現。
受到學校或家長意識形態的影響,很多初中學生會認為只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從事體育路線,甚至還會形成學習體育是沒有出息的表現。這種誤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同時也會干擾教師的教學心情,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想要優化初中體育課堂耐久跑教學,就需要教師能夠轉變自身教學理念,同時向學生普及耐久跑的運動優勢。最關鍵的是要打消學生對耐久跑的恐懼心理,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自信心。
舉例說明,為了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運動能力,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耐久跑記錄,讓每個學生直觀感受到自身身體素質的提高和耐久跑成績的提升。這種教學方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將耐久跑的大目標分解成逐個小目標,降低學生的訓練難度和心理恐懼程度,在循序漸進的訓練中提高自己的配速,提高運動表現,幫助學生克服對中長跑的恐懼,培養學生對中長跑、耐久跑的興趣愛好。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對訓練目標進行分解,同時還需要構建相應的分組教學,分級教學,分層教學,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互相督促彼此的成績,實現共同進步,共同提高。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初中生而言不只可以提高其運動表現,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營造更加和諧的集體氛圍。
初中學生和體育專業學生相比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大多數初中學生的運動能力,運動經驗,協調性,平衡性,反應速率較差,對于很多動作難以快速掌握。尤其是在學習運動技巧的過程中,一旦學生無法快速掌握,就極有可能會導致其失去了對該項目的興趣愛好,而對于體育教師而言,如果用教練員的眼光去看待普通學生,則會形成相應的教學困難甚至會發生教學矛盾激發學生的厭學情緒,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在耐久跑訓練之前教師還要向學生充分普及運動前熱身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在開始訓練之前達到目標心率充分舒展身體,使其能夠在訓練過程中讓第一次體能極限來的更晚。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更加豐富的訓練環節來幫助學生優化自身各關節組織的強度,尤其是對于腳踝、膝蓋、髖部、腰部的活動,一旦由于學生沒有充分熱身導致身體發緊從而運動受傷,那么就極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于耐久跑的興趣程度和正確認知。為了有效實現這一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熱身游戲的方式如老鷹捉小雞,追逐比賽等等環節,在極短的時間內讓學生的身體得到舒展,關節得到放松,從而更好的投入到耐久跑訓練當中來。
由于缺乏相應的體育鍛煉,缺少足夠的戶外活動,目前我國很多初中生都存在身體素質較弱甚至亞健康的狀態。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大部分學生的身材都不符合國家提出的健康標準,有些學生毫無節制的飲食導致其過度肥胖,影響了學生的運動表現同時,心腦血管,消化系統,呼吸道都承受著過大的壓力。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喜愛垃圾食品,同時面對巨大的學習壓力,其精神狀態,身體素質都受到影響,以至于營養不良,身材過瘦。可以說這兩種表現在我國初中生群體當中是非常常見的,這種教學現狀,對于學生未來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身體素質,投入到國家現代化建設當中是非常不利的。而在實際訓練過程中,體育教師需要重視訓練方法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同時也要發揮自身的監督引導作用。在構建耐久跑訓練環節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有效運用的方式有如下幾種。
第一,分組追逐式的耐久跑教學,是激發初中生鍛煉興趣,營造和諧班級氛圍的有效途徑。其訓練模式是讓學生在跑道不同節點出發,進行相互追逐,這種帶有娛樂性質的訓練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初中學生的鍛煉興趣,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追逐的過程中,形成相應的緊迫心理,為了避免被身后的同學追到,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奔跑速度,對于很多在訓練中喜歡偷懶的學生而言,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訓練方式。
第二,變速跑訓練,是中長跑、耐久跑的訓練基礎科目之一,而變速跑也是很多初中體育教師經常會忽略掉的訓練科目。對于我國初中生而言,想有效提高其心肺功能,就需要利用更加豐富的訓練模式,匹配不同的訓練強度,讓初中生的身體適應各種運動環境。變速跑教學,是讓學生逐步掌控自身身體技能,了解自身運動上限和運動習慣的一種訓練模式。通過這種訓練可以加強學生對自身身體素質運動表現體能儲備的認知,延長耐久跑時間,優化跑步速率,同時在奔跑過程中逐漸學會如何分配體能,通過控制不同肌肉的發力來延緩乳酸堆積速度。
第三,為了能夠更加有效的激發初中生對耐久跑的興趣,教師就需要匹配相應的教學活動或者比賽。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全民健身,全民運動的理念得到了更好的普及。有很多移動軟件或APP都開展了線上馬拉松這種功能,通過完賽的方式,給予完賽者相應的獎牌和獎勵、初中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這種線上的馬拉松的比賽活動,利用學校操場從5公里、10公里一直到半馬甚至全馬的訓練,通過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通過集體參與集體活動的方式,來營造相應的班級氛圍。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初中生而言是極具吸引力的,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在面對困難的過程中積極進取,永不言敗的精神和意志品質。
為使耐久跑訓練達到最佳效果,初中體育教師需要更加重視其他方面的配套教學。例如在耐久跑過程當中,很多學生都會出現運動損傷,這種運動損傷集中在兩個方面,有些學生由于缺乏耐久跑訓練,身體素質較弱,同時不了解自身的體能極限,會在奔跑過程中出現力竭。學生在力竭狀態,跌倒在跑道上是沒有防護意識的,因此很多學生都會出現擦傷和挫傷。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體育教師具備良好的醫療處理知識,能夠快速診斷出學生的傷情,并及時送往醫務室。
另外,部分學生還會出現呼吸困難,反胃甚至嘔吐的情況,這種情況大部分反應較輕,只需要進行適當的休息就可以緩解。然而有些學生卻會由于呼吸困難出現休克,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第一時間將學生送往醫院進行治療。除了完善的醫療措施,教師還需要具備相應的心理疏導能力,尤其是在學生進行耐久跑訓練,身體和心理受到雙重壓力的過程中,體育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不拋棄、不放棄,讓學生能夠以體育訓練為參考標準理解學習和生活的不易,從而咬牙堅持突破極限,優化自身意志品質實現耐久跑成績的提高。
耐久跑的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教師能夠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充分結合多媒體渠道、互聯網渠道向學生展示其運動技巧標準姿態。更需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模式結合課堂活動,為學生營造趣味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參與耐久跑訓練,為學生設置合理的訓練目標,有計劃的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這種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教學,其本質更加趨向于體育專業化訓練,讓學生能夠在初中階段打下相應基礎,為后續參加業余中長跑甚至馬拉松項目,構建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體育教師還應該著重發揮耐久跑的立德樹人作用,發揮其育人功能,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團隊合作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全民素質提高保駕護航。
[1]江林美.初中耐久跑中的途中跑分析與研究[J].田徑,2020(5):12-13.
[2]姜慶軍.初中耐久跑教學實施的思考——以萊格爾跑為耐久跑教學內容為例[J].體育教學,2020,40(2):83-85.
[3]汝春強,陳愛仁.“室內”耐久跑在體育教學中的探索與研究[J].田徑,2020(2):26-27.
[4]李少虎.競賽教學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的運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20(2):190-191.
[5]方正.初中耐久跑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70-71.
[6]李蓮花.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9,9(36):100-101.
[7]鄭翔.陽明教育觀下初中耐久跑的德育滲透[J].體育教學,2019,39(12):37-39.
[8]國愛鳳.趣味體育在耐久跑中的運用[J].田徑,2019(11):12-13.
[9]劉龍飛.耐久跑訓練趣味的“觸發器”[J].田徑,2019(11):56-58.
[10]張佳瑩,李冬.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案例分析[J].田徑,2019(11):22-24.
Thoughts on the Teaching of Durable Run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SHI Qingming
(Nanjing No.29 Middle School, Nanjing 210032, Jiangsu, China)
石清明(1975—),學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