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技師學院 王鳳娟
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因其教學制度完善,效果明顯,職業教育優勢突出,被很多國家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迄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專業培訓領域達350多個,相比于學校制的職業教育,雙元制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實際技能培養,從而使職業教育培訓真正成為企業所喜愛的職業教育。我國現在非常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但學校的訓練模式在客觀上讓學生離開了生產一線,不利于學生及時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而校企合作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正確認識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快職業教育改革,進一步拓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思路。
(1)從宏觀角度看,開展校企合作順應了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正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關鍵靠的是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職業教育是建立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相關聯的重要橋梁,是勞動技術隊伍的重要陣地,也是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密切相關的教育陣地。
(2)從中觀角度來看,開展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雙贏的事情。對企業而言,與學校合作體現了社會責任擔當,并且企業可在校企合作中發現并儲備技能人才。對學校而言,參加校企合作,體現出社會服務意識,并且可以進一步拓展教學資源,提高辦學質量。
(3)從微觀角度看,開展校企合作,不但可以提升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提升他們的企業綜合管理素質水平。
(1)初級層次的合作模式。學校的專業方向是根據企業需求確定的,并在實習基地建立專家指導委員會和實習指導委員會。聘請行業專家等為指導委員會成員,與企業達成專業實習合作協議,逐步形成產學聯合體。
(2)中級層次的合作模式。學校提供橫向服務,為企業提供咨詢、培訓等服務,建立董事會,爭取以社會相關企業為董事單位。董事會全力支持學校的發展,并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職業教學計劃,按崗位分類,確定職業能力結構及非專業能力素質的具體要求,根據企業需求對人才進行培訓。
(3)高級層次的合作模式。企業和學校互相滲透,學校根據企業發展需要,設立科研方向和經濟學方向,將研究成果轉變為工藝技術、物化產品及經營決定,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益。企業主動投資學校,建立利益共享關系,真正實現了“教學、科研、發展”三位一體化。
(1)認知障礙。企業不愿意接收處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生,認為學生技術欠缺、操作水平低、工作經驗不足、容易失誤,企業更喜歡技術熟練的工人,看重短期經濟利益。
(2)單邊困境。當企業有合作需求的時候,學生正在進行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突然的合作將打亂他們的學習計劃。學校有合作需求的時候,企業用工處于飽和狀態,沒有合作意向。
(3)時效困境。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無法長期實施,缺乏統一規劃,使學生的學習遭遇阻礙。學習的不連續性導致學校難以有效制定授課計劃,學習效果不佳,學校和企業之間缺乏長期合作的可靠保障。
(4)能力困境。企業吸收學生人數達不到或多于學校培養規模。例如中、小企業有意向和學校建立合作,但是提供的崗位不能滿足學校需要,大企業可以提供有效崗位和技術支持,但人員需求量大,學校無法滿足企業需求。
(5)政策困境。需要政府統籌協調基于雙元制培養模式的校企合作,讓更多的企業有政策支持,樂于接受雙元制職業培養模式,歡迎學生走進企業學習鍛煉。
(1)校辦工業模式。學校根據各專業的方向和特點,通過調研市場創辦專業生產線,讓真實的工作情境進入校園,走入課堂,強化學生職業意識,讓學生在工作環境中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崗位勝任能力,學生參與生產實踐,以做促學。
(2)行業辦學模式。根據專業研發的產品,建立產銷一體化,使生產與學校有效結合,教師與行業技術人員共同確定教學計劃,服務內容是企業的真正工作,以產促學。
(3)校企股份模式。學校企業聯合股份,共同經營企業和管理學生,通過企業補充和強化教學設備,補充先進設備的技能知識,讓學生以學徒身份學習實踐技能,同時在學校學習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綜合保障學生的理論和實操訓練,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4)多主體辦學模式。促進生產多元化經營模式,建立新的學徒制度,通過網上平臺、大數據等手段,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讓他們有更多的學習選擇,建立完善的工作保證制度,實現教學場所的優勢互補,確定共同的教學方向,確保學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能力提升。
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企業里進行培訓,企業的設備和技術都比較先進,學生接受力強,對新鮮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培訓也是以生產勞動的形式進行,從而降低了培訓費用還提高了學習效率。這樣學生在培訓結束后能夠立即投入工作,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大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變強,內心更有職業成就感。取得相應的證書后,學生立即就能承擔起企業的生產任務,成為既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又擁有熟練技能的人才,大企業中多數有獨立培訓基地和技術人員的專業培訓體系。但一些中小企業沒有能力單獨根據培訓章程進行全面、多樣化的職業培訓,也可以通過跨企業培養、學校工廠補充培訓或委托其他企業代為培養等方式參與培養計劃。
在雙元職業教育制度下,由于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學習,他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企業并增強職業技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職業院校的教師要不斷總結、不斷尋求和社會同步的教育理念和培養模式,幫助一代又一代的技能人才更快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