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俊
(云南省昆明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知識將大量的技術知識灌輸給學生,從而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時期。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師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信息技術時代的迅速到來,社會已經全部進入信息時代,在社會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越來越重視。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方式將其融合到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更高效的完成。
2.1 利用生活化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小學階段是小學生信息啟蒙的重要階段,在傳統課堂中教師只是將信息技術知識一味的灌輸給學生,枯燥乏味的學習使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的難度,使學生失去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從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和課堂效率。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愛玩,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從而營造輕松的、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的綜合素養。[1]比如: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講到《圖片的拼接》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愛好進行拼圖練習,然后將學生的拼圖組合到一起,連成一個故事線,講成一個故事。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們的生活照片進行圖片拼圖,使學生在輕松的、愉悅的教學課堂氣氛中喜歡上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從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綜合素養的同時,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2 利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知識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學信息技術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是解決人們現實基本問題的。因此,小學教育階段的教育要遵循“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到信息技術的用途,并且用所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減少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無趣感。教師要引導學生將信息技術知識與現實生活連接起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2]比如: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講到《QQ群和QQ空間》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如何注冊QQ賬號,然后注冊完成之后,引導學生設置頭像、QQ昵稱等,這些具有生活化可以反映出個人心情的東西。然后教師可以把學生拉進班級QQ群里,教師可以在QQ群里組織成語接龍的游戲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入QQ空間,可以欣賞一下別人的世界,引導學生QQ空間日志和照片的管理方法。學生可以通過認識到QQ空間的作用并發揮,也為以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帶來方便。教師有責任把學生引領到正確的網絡通訊中去,為學生在以后使用通訊工具時有一個自律的能力。
2.3 充分利用生活實例,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上課的內容,通過合理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生活和信息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理解信息技術知識,進而讓小學生了解生活與信息技術的聯系。[3]比如: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講到《QQ網絡交流》時,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之前設計生活實例:“周末,小明想約小紅去放風箏,但是兩家離的不太近,那么小明如何約小紅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意見。在正式上課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會申請QQ號并添加好友,運用QQ號進行文明交流。通過師生、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是一門嚴謹、乏味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對課堂進行創新,以游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方式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創新,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將其引用到信息技術課堂中,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和學習信息技術,讓學生將學到的信息技術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信息技術課堂走向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