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珍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梅林初級中學 浙江 寧海 315609)
信息化背景下微課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是現如今時代的主旋律。作為一名新時代初中科學教師,對于微課技術教學模式不應僅停留在理論認知層面,而應基于實踐實現課堂教學的變革,并將其合理應用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對于初中科學教學而言,要建立微課形式的實踐教學模式,首先要整合課本中的內容將其內容剪切成片段用于輔助教學。初中科學教學從內容上講,其內容涉及到生命科學、物質科學、科學探究、地球、宇宙與空間和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五大塊內容而言,科學所涵蓋的內容更為精簡,其目的是為了整合理化生地四門課程中內在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將這四門課分開來學,而且通過微課的形式將其整合成一個整體,其中的內容看似被分割成一個個片段,但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微課將之前學過的內容以小視頻的形式站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進行復習。當前較為適用的微課軟件有萬彩動畫大師等,教師有充分的操作空間幫助學生把握好課下時間,整合實踐教學內容。
例如,教師在對人體生命活動的神經調節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微課幫助學生從課本中與神經調節相關的內容剪切出來,[1]將教學內容剪切成為一個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在進行下一步教學時,即人體生命活動的激素調節,這時教師可以通過錄制微課的形式將兩種調節方式的區別和共同點梳理清楚,起到輔助教學的效果。在從章節來看,教師在完成“電與電路”的教學后,緊接著就是“電與磁”,再接著是“電磁波與通信”,剛好是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過程,這部分教學內容聯系較為緊密,就需要教師不斷通過微課教學幫助學生整理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
相比于傳統教學,微課教學最顯著的優點就是能夠幫助學生把握課下時間,教師可以選擇用占用時間最少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復習、預習,傳統教學授課時的影響,許多學生的學習時長僅僅包括課上的學習時間,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接收程度逐步下降,拖緩了教師的教學進度。基于微課的教學形式不單單指教學視頻的發布,教師還可發布類似于簽到系統的小任務,或是觀測學生的學習時長,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完全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因此教師的督促是必要的,無論是線上學習還是課上學習,都需要教師耐心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教師可以在微課發布時,規定學習時長和截止時間,從這兩方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再通過簽到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認真觀看教師發布的課程,避免在課上教學時跟不上教師的思路。
例如,對于“陽光的組成”這種教學內容,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只能夠通過課本上的插圖幫助學生了解相關內容,雖然由于多媒體設備的問世,這種情況逐步得到改善,但是許多教師在課堂上難以抉擇是否要播放長視頻開展教學,科學教學本身建立在學生對生活現象和對自然界的認知上,但是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對于自然界的認知有所不同,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進行必要的科普,由于微課的出現,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發布相關的科普類視頻,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每堂課可以以科普視頻為教學引入,再發布相關的學習視頻,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在對科學學科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站在科學本身的理性角度上開展教學,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注重對科學素養培養,通過微課開展科學教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整理重點知識,推動學生的科學探究過程,相比于高中教學,初中學生擁有更充裕的時間開展實踐學習,教師對于科學知識的呈現也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立足于實踐生活的規律,幫助學生解答學習過程中的疑問。
例如,在面對“電流、電壓”這類實驗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解答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2]體現互聯網資源多元化的特點,在進行電與電路等物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微課發布相關操作的具體操作方法,推動學生的實踐學習,再到課上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上進行演示實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微課的存在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大大方便了傳統教學中難以操作的部分,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綜上所述,微課與初中科學課程的整合是新課改的必然趨勢,是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初中科學教師要實現課堂教學模式變革,基于學生綜合素養發展與科學教學模式變革,最大限度發揮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優勢,開創現代化教育新模式,推動核心素養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