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品康 王妍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加之人們對體育運動的重視,體育高考成了很多人的選擇,但由于其專業的特殊性,出現損傷的概率也一直很高,國際上很多優秀運動員的退役原因大多數是由于傷病,所以在體育活動中,對于損傷的預防就尤其重要。高負荷的運動訓練和不正確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很容易發生損傷的情況,在訓練過程中一旦出現了運動損傷,不僅會嚴重影響普通體育高考生的日常訓練,也無法保證正常的文化課進行,損傷一旦發生,就必須立即進行就醫和治療,然而漫長的治療與恢復不僅無法促進身體素質的提高,甚至還會倒退,嚴重影響體考生的成績,特別是在體育高考前夕,使得學生被迫帶病訓練,導致高考成績不理想,甚至出現嚴重失誤,與大學失之交臂。這就要求教練員與運動員必須明確在訓練過程中如何避免與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
根據當前江西省普通體育高考生人數的遞增背景下,由于其項目特點與競爭的激烈性,在訓練過程中出現損傷的人數也隨之增高,針對南康區普通體育高考生運動損傷這個問題進行調研與分析,找出體考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分類機制,更有效的做好防治工作,對減少南康區體育高考運動員的運動損傷有積極影響。
本次研究在贛州市南康區南康中學、南康二中和南康三中開展,以三年內畢業于三所高級中學與在讀的普通體育高考生為研究對象。
在此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實地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這四種研究方法進行調查研究與分析。
1.文獻資料法
為了確保本文的真實性與科學性,根據研究的內容,通過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等,查找并搜集有關體育高考生運動損傷的文獻資料,并對所查資料進行整理和概括,為本文思路與研究方向提供參考。
2.訪談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在南康中學、南康二中和南康三中網絡拜訪高三體育高考生以及三所學校已經畢業的體育高考生,咨詢其運動訓練過程中的訓練情況以及運動損傷的情況,進行調查,獲取研究所需要的資料,提供更好的理論支撐。
3.問卷調查法
針對本文中所需要調查研究的目的與相關研究內容,設計《贛州市南康區普通體育高考生運動損傷調查問卷》調查問卷。通過網絡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發放問卷,本次調查問卷共計發放145份,回收145份問卷,其中140份有效問卷,有效率96.55%。
4.數理統計法
通過Excel軟件將問卷數據進行歸納結合整理。
通過調查,南康中學調查人數61人,損傷人數52人,占比85.25%;南康二中調查人數39人,損傷人數31人,占比79.49%;南康三中調查人數40人,損傷人數35人,占比87.5%。由此可知,南康區普通體育高考生損傷人數的差異并不大,但占比仍然很高。
孫亞軍[1]曾提出在軍事類的體育教學中,首先,由于要進行負荷強度大的訓練,在運動的過程中極其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其次,指導教師年齡普遍偏大,三所學校其訓練方法與手段落后并大致相同。三所學校的訓練時間都是集中在下午2~6點,一周訓練天數為6天,有時還有晨練,三所學校訓練的訓練量和訓練負荷很高,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普通體育高考生在文化成績提高的同時還需要提高體育成績,導致體育高考生在訓練時常處于疲憊的狀態,極易發生運動損傷。最后三所學校訓練器材簡陋。學生大多數器材均由學生自費購買,資金不足的情況導致器材的質量偏低,存在很嚴重的安全隱患。
通過調查的數據分析可知:普通體育高考生在參加訓練三個月內(訓練初期)出現運動損傷的人數占55.09%;三個月到十二個月(訓練中期)出現運動損傷的人數占29.66%;一年后(訓練后期)出現運動損傷的人數占15.25%。在體育訓練的初期,教師應該更加強學生安全意識的教導,學生初期應以學習體育運動保護與幫助為主,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技術動作與身體素質訓練。在訓練后期,隨著學生對運動訓練負荷的適應,再逐漸增加學生訓練的負荷與強度,伴隨著對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學生出現損傷的概率會持續下降。
通過對學生損傷的部位進行調查發現:踝關節損傷人數47人,占比39.83%;膝關節損傷人數37人,占比31.36%;小腿損傷人數31人,占比26.27%;大腿損傷人數25人,占比21.19%;腰腹部損傷人數23人,占比19.49%;手肘部損傷人數23人,占比19.49%;臀部損傷人數23人,占比19.49%;手指手腕部損傷人數22人,占比18.64%;足部損傷人數21人,占比17.8%;頭面部損傷人數20人,占比16.95%;頸背部損傷人數16人,占比13.56%;肩部損傷人數12人,占比10.17%??梢钥闯鰧W生出現運動損傷概率較大的部位依次是踝關節、膝關節和小腿,三個部位集中于下肢。大部分運動損傷出現在下肢的主要原因是體育高考的項目的特殊性,據了解,江西省體育高考的項目有5項,分別是100米、800米、立定跳遠、足球和籃球。黃岐[3]曾說徑賽運動員損傷的部位基本上都在下肢,尤其是大腿、膝關節與踝關節;田賽的運動員損傷的部位多發生在踝關節、腰部、大腿和膝關節。五項考試項目都是與腿部的爆發力相關,在長時間的訓練中,必然對腿部帶來強烈的負荷,而腿部的損傷恢復也極為緩慢,所以對于體育高考生來說,加強保護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對學生運動項目進行調查,發現因籃球損傷的人數為35人,占比29.66%;100米損傷的人數為26人,占比22.03%;800米損傷的人數為23人,占比19.49%;足球損傷的人數為18人,占比15.25%;立定跳遠損傷的人數為10人,占比8.47%;準備活動損傷的人數為6人,占比5.08%?;诖?,首先認為籃球是傷病發生概率最大的項目,占比最高;其次為100米項目,占比為22.03%;最后準備活動發生的概率最小,占比為5.08%。
對學生的病損性質調查得知急性損傷男生損傷65人,占比81.25%;女生25人,占比65.79%,慢性損傷男生損傷15人,占比18.75;女生13人,占比34.21%。可以發現男女發生運動損傷的性質總體呈現急性損傷人數大于慢性損傷人數,急性損傷發生的因素往往因為準備活動不充分、技術不過關與安全意識不夠造成。
通過對三所高中體育指導教師及普通體育高考生訪談可知:普通體育高考生的熱身時間為半個小時,訓練時間3~4小時,熱身訓練極少教師監督,參加半年訓練時間以上的隊伍,指導教師參與訓練的時間極少,均是學生自主訓練。在籃球訓練的過程中,經常發生學生踝關節損傷,主要原因是技術不過關與訓練鞋問題,籃球作為一門技術型項目且對踝腕關節的損害極大,學生技術參差不齊;學生穿著的運動鞋均不是籃球鞋,由于訓練時間緊、體育生休息室無等因素,學生只能穿著不利于打籃球的運動鞋,進而會增加了損傷的概率。而在徑賽的項目中,經常發生肌肉拉傷與韌帶拉傷等問題。
建議三所學校的指導教師加強對學生訓練的監督,加強技術訓練,并要求學生在訓練不同項目時穿著相應的裝備,并在天氣條件差的時期進行安全且合理的訓練。
通過對學生損傷癥狀進行的數據得知:肌肉拉傷人數68人,占比57.63%;韌帶損傷人數62人,占比52.543%;外部挫傷人數48人,占比40.68%;軟組織損傷人數39人,占比33.05%。通過對學生的訪談可知,普通體育高考生運動損傷人數由高到低依次為:肌肉損傷、韌帶損傷、外部挫傷和軟骨損傷。在劇烈的運動過程中,人體的韌帶和肌肉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拉長與收縮,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出現影響正常拉長與收縮的因素,就會出現肌肉與韌帶的拉傷等運動損傷。由于江西省體考中的田徑類項目要求普通對體育高考生身體素質的爆發力要求很高,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對肌肉及韌帶部位的負荷也很高,在訓練過程中出現損傷的概率極大。
通過對普通體育高考生損傷后所采取的治療情況進行調查:選擇西醫(西藥)人數為22人,占比18.64%;選擇中醫(中藥)人數為46人,占比38.98%;選擇理療人數為25人,占比21.19%;選擇針灸人數為7人,占比5.93%;選擇沒有就醫人數為18人,占比15.25%。大多數的學生喜歡采取的是中醫療法,傳統中醫中的外敷、推拿等療法對運動員在體育訓練和教學中出現的扭傷、肌肉痙攣、骨折等運動損傷的治療和康復有一定的作用。
通過對體育高考生的訪談中了解到大多數選擇中醫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價格便宜,特別是進行普通體育考試進行高考的學生,家庭情況都不是特別富裕,中藥療效好、價格低,成為很的多學生的選擇。第二是中藥方便,對于處于高中的學生來說,時間緊、學習壓力大,中藥不需要對身體造成很多負擔,不需要做很多檢查,特別是體育類的損傷傷病,大多數是肌肉的損傷和韌帶損傷,都是屬于恢復型的傷病。
(1)在贛州市南康區的普通體育高考生隊伍中,運動損傷的比例占八成以上,處于十分嚴重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的健康情況以及學習效果,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留下了很多遺憾。
(2)普通體育高考生訓練非常刻苦,但往往因為安全意識不高,產生傷病,影響之后的訓練,且很多學生進行帶傷訓練,學生病情“雪上加霜”。
(1)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的高低也非常影響學生的成績,基于此,南康區可以通過人才引進,加強教師隊伍的年輕化,并應當為現有體育指導教師提供參加培訓的機會,加強其運動訓練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水平。
(2)應該加大對體育專業的資金投入,為學生建設足夠的運動訓練場地,根據每個學校的特點增加新的器材與設施,為學生減少產生損傷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