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美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第四中學,山東濱州 256600)
生物學學科是初中階段的一門新學科,對剛升入初中的學生而言,生物學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可以拉近學生與該學科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加順利地理解生物學知識和概念,還能消除其對生物學學習的畏難心理,幫助其建立學習信心,為提升生物學學習效果奠定良好基礎。
生活化教學已經成為各學科教學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會有意或無意地聯系生活實際,借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從初中生物學的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也在嘗試著將生活化教學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1]。當然,仍有部分教師未能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優勢,或習慣采用傳統教學法,因此較少采用此種教學方法來開展生物學教學活動。還有一部分教師由于缺乏相關經驗,未曾針對生活化教學進行過專項課題研究、教研交流等,未能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的作用,導致教學流于形式,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情境教學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熱情,并讓其在相對熟悉的情境中學習和理解相關的生物學知識。在創設生活情境時,教師要注意,一方面,應選擇恰當的創設方式,根據教學內容采用信息化創設、游戲化創設等不同類型的情境創設方式;另一方面,要以恰當的方式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情境中,確保教學情境充滿生活化氣息,能夠吸引學生深入其中學習和探究相關生物學知識,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以“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這一章中“傳粉與受精”一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講解“人工授粉”的知識。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將人工授粉的整個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從而將學生帶入具體情境中。播放完視頻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試著描述人工授粉的主要過程,然后通過恰當的引導,幫助其正確理解人工授粉的流程。教師還可以采用談話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回憶是否見過家中長輩在種菜、種花的時候進行人工授粉,他們的操作流程又是怎樣的?這樣也能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人工授粉的相關內容。當然,第二種方式適用于學生有相關生活閱歷的鄉村學校。
學生只有真正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聯系起來,才能深刻認識到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性[2]。因此,教師在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中,還應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生物知識的記憶,還能讓學生了解何謂活學活用,從而培養其自覺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習慣,進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一章中“真菌”一節的教學為例,其中一個知識點是“霉菌”,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見過霉菌,霉菌的生長環境通常是怎樣的。一些學生很快會聯想到發霉的面包、饅頭、衣服等,而這些物品發霉通常是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出現的。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真菌的生命活動”中的相關知識,思考應如何防止這些物品發霉,如真空保存、通風透氣、及時晾曬等。其實這就是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有效增強學習效果。
學生是知識的探索者,因此,教師應采用一定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索,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完成相關知識的建構,這樣能夠很好地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生物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實例,在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完成對相關知識的探索。這種方式能夠喚醒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使其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對相關生物學知識形成更深刻的認知。
以“免疫與健康”一章中“安全用藥”一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一些藥品說明書帶到課堂上,或讓學生自備幾種不同的藥品說明書,在課堂上讓學生自行觀察說明書中都有哪些內容,用藥時應重點看哪一部分,然后引導其自主分析“慎用”“禁用”的區別。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初中生探索處方藥、非處方藥的區別,藥物保存的注意事項等。教師可以舉一些由于錯誤用藥或者濫用藥物而危害健康和生命的例子,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安全用藥的意識,并在此基礎上鞏固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生物學教學不僅是要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生物學知識,將其培養為擁有一定獨立思考、問題解決等能力的人,還要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使其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成為一個精神世界富足的人。初中生作為重要的社會群體,理應具備關心社會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每天都有各種社會熱點,其中一些與生物學聯系緊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些社會熱點來增強學生的生活感悟,并使學生在此過程中了解某些生物學知識。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習慣,還能激發其學習生物學的熱情,進而為其學習效果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章中“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一節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入社會熱點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木里礦非法開采事件”幫助學生認識到人類的活動有時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使其看到人對生物圈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當然,教師還可以用一些正向的時事熱點讓學生了解人類對生物圈的保護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有報道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開展了25 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這25 個試點工程涉及全國24 個省份,惠及65 個國家級貧困縣。試點工程在探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各自然生態要素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這樣一反一正的兩個社會熱點,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人類對生物圈產生的巨大影響,并借此培養生態保護意識。
課后作業同樣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為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課后作業,不僅能激發其完成生物學課后作業的興趣,還能通過完成作業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這種生活化的作業通常以實踐活動的方式布置,既增強了作業的靈活性,又消除了學生對作業的抵觸心理,能夠更好地發揮課后作業的作用。
以“認識生命現象”一章中“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節的教學為例,其中一個知識點是“我們身邊的生物”,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到郊外或景區調查一下身邊都有什么生物,并對其進行仔細觀察。當然,這樣的作業可以布置到周末或節假日,學生能夠在假期游玩的過程中順便進行調查。這種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還能使學生在調查過程中加深對某些生物的了解,并促使其主動回想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從而幫助其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初中生物學教師可以采用創設生活化情境、引入生活實例、巧用社會熱點、嘗試解決生活問題、布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等方式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促使其學以致用,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