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秀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實驗高級中學,山東青島 266000)
傳統教學模式下,一些教師枯燥地講解教材內容,讓學生死記硬背,導致學生未能深刻理解政治知識,教學效果很不理想[1]。新課程改革提倡以生為本,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在此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如何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政治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教師不能只注重知識教學,還應在思想上啟發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實施給高中政治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2]。
首先,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教師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采取“填鴨式”教學,表面上看,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記住了知識,但學習積極性逐漸減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的程度為依據,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特點,調整教學目標和方法,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政治課程的相關知識。
其次,新課程改革強調師生交流,要求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3]。因此,教師不能一味地進行知識傳授,應確保學生透徹理解相關知識。例如,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時政熱點,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尊重學生的看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最后,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科教學必須兼顧學生的知識學習及身心健康發展,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針對此,高中政治教師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確定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4]。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有意識的引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習慣采取“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較為被動,難以激發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5]。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單一的知識教學轉變為思想、能力教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進而促進學生政治素養的不斷提高。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引導學生發揮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6]。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不代表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將知識內化,并付諸行動,提高其思想政治學習水平。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學習差異,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打造與學生互動的課堂,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主動探究。例如,在高中政治“把握思維的奧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前一章學習的“世界的物質性”聯系起來,向學生提問,了解學生對唯物辯證論觀點的掌握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引入新的知識[7]。這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了解,從而使教師有意識地調整相關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政治學科是一門只需要“識記”的學科,實際上,政治與生活息息相關。政治學科不僅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而且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高中政治教學內容能被直接應用于生活場景中。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利用政治學科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特點,把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素材作為政治教學的一部分,提高政治教學的生活性,讓學生感受到政治學科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加深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并主動應用理論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政治實踐能力[8]。例如,在“公民的政治生活”一課中,教師可以結合政治熱點,如兩會召開、居委會選舉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分析實際案例,結合身邊的事來理解所學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更深刻的認識,體會到高中政治學習的重要性,不是將知識停留在“記憶”的層面,而是將知識落實到行動中,培養知行合一的高素質人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社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材的思考性、探索性和綜合性逐漸提高[9]。要想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教師需要加強對政治教學的探究,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發散學生的思維[10]。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幫助學生打好知識基礎,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挖掘教材的要點、重點,將知識與生活巧妙地聯系起來,利用互聯網,豐富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水平。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活動組織形式,如案例式教學、情境導入等,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應對政治課程有明確的定位,認識到政治課程綜合性強的特點,帶領學生全面思考和分析問題,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知識點解決問題[11]。教師只有自己透徹掌握政治知識,才能讓學生掌握更多新知識,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12]。此外,教師應在備課、授課的過程中,身體力行,做好學生的榜樣,引導和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學習政治知識。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和教學觀念,加強對高中政治教學的研究。同時,教師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新的教學理念,結合學生的特點,更新傳統教學模式,以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政治融入生活,不斷加強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提高高中政治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