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亮
(廣東省深圳市桂園中學,廣東深圳 518000)
地理是一門注重思維能力與空間想象力的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教育的不斷改革,要求學生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實現全面發展[1]。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教學內容,采取有效的方式進行針對性教學。這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層次劃分,并為不同層級的學生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使每名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有所得[2]。
分層教學就是先將學生分為不同層級,再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分層教學基于學生存在的差異,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及知識儲備情況,能夠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教學資源。
因材施教是分層教學的核心理念。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其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使其依據自身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這樣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促進教學目標快速達成的同時,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
新時期下,以生為本的理念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要求教師將主導者身份轉變為引導者,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時間,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3]。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每個層級的學生都一視同仁,盡量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4]。教師應注意教學的嚴謹性,不能敷衍、歧視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必須認真對待每個層次的學生[5]。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情緒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分層教學需要將學生分成不同層級,若教師未能正確闡述分層的概念,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喪失學習熱情。一方面,教師在分層時不要過于突出“分層”,應將分層放在心中,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來制訂層級任務,并讓學生了解不同學習任務對自己的幫助,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層級,促進班級學生的整體進步。
要想有效使用分層教學法,教師應立足教學內容,做好備課工作。首先,教師應了解教學內容,對知識進行合理剖析和從難到易的分層。同時,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雖說分層教學是當前較為有效的教學手法之一,但如果教師沒有理解其精髓,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反而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因此,教師應了解分層教學法的意義與實施要點,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方式,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凸顯分層教學的意義。
首先,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學生的動態,將學生按照能力、習慣、性格等因素進行分層。其次,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層,將學習能力較差且知識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劃分為C層;將知識基礎較扎實,學習能力中等,學習情況較為穩定的學生劃分為B 層;將學習能力較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學生劃分為A 層。針對C 層學生,教師應制訂以鞏固基礎知識為目標的教學計劃,確保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后再進行更深入的教學;針對B 層學生,教師可以了解他們的學習難點,幫助他們發現學習中的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針對A層學生,教師應提高要求,提出一定的拓展問題,在激發其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思維能力。這樣一來,就能夠有效促進班級學生的整體進步。
對學生進行分層后,教師應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分層教學的初衷是滿足所有層級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教師也應遵循這一原則,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所以,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特點,還要圍繞教材做好備課工作。
以“天氣與氣候”的教學為例,本章節主要講述天氣與氣候的差別,讓學生了解影響天氣與氣候的因素,并能正確辨別天氣預報與天氣符號,了解大氣環境質量的相關知識。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可以讓A 層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闡述影響天氣的主要原因,如地理原因、空氣原因等;讓B 層學生說一說已知的各種自然天氣與災害,以及災害對人們造成的影響;要求C 層學生了解各種天氣符號的意義,并結合實際說一說當前的天氣如何。當B、C 層級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嘗試完成A層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提升教學質量。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深入了解地理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天氣預報播報員,結合天氣預報圖向大家介紹天氣情況。這樣的情境教學既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加深其對氣候與天氣知識的了解。
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質量的最佳途徑,教師可為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學生可以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了解自身的不足。教師應注意,作業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不可設計超出學生理解范圍的內容,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以“中國的自然資源”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帶領學生了解各種自然資源,并學習對資源進行分類的方法。其次,教師可以讓A 層學生寫一篇關于保護自然資源的文章,闡述當前國土資源情況與缺乏資源會給人們帶來什么樣的困擾等;對B 層、C 層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利用互聯網、翻閱書籍等方式了解我國國土資源的分布情況。在學生完成層級作業后,教師可以開展相關主題的小班會,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保護資源的想法,并分析當前社會上浪費資源的現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保護資源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最后,教師可以升華主題,為學生展示關于自然資源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不能過度開發,所以應從自身做起,保護自然,珍惜資源。
綜上所述,為了使學生學有所成,實現全面發展,教師應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為不同層級的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不僅能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不斷開闊視野,還能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鞏固知識。由此可見,分層教學能夠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