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盛
(福建省霞浦縣第二中學,福建寧德 355100)
在語文課堂上巧妙地運用影視素材,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語文教學角度看,影視作品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資源。影視能夠給人帶來歡樂,讀書和觀看影片并不矛盾。學生認為觀看影視作品很快樂,無論文章多么優美動人,也難以產生影視作品帶來的愉悅感和視覺感。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欣賞影視作品的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影視素材,符合學生的心理特性[1]。現代心理學為該教學策略提供了理論支撐。
(1)認知理論。認知論認為,個體學習并非僅靠外界的刺激就能產生,而是個體根據自身的態度、興趣及原有的知識、經驗、認知結構,主動篩選外部信息[2]。
(2)刺激、反應。斯金納的刺激—反應理論,在反應心理學的基礎上,把反應、刺激相結合,結合強化、反應、線索、內驅力四個要素,分析影響學習的主要因素及學習發生的原因。
影視作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深入作品的特定情境,在傳遞、整合信息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理當引起師生的高度關注。
影視作品能提供多元化信息,使學生接觸更多、更豐富的新知識。教師應把對課文的單純分析變為讓學生深入、全面、主動地獲取信息。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影視作品時,要引導學生續讀作品,深入理解、品味作品的思想感情、藝術價值,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3]。
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運用影視作品,應讓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的基礎上,更高效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提高教學內容的直觀性是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教師可運用生動的視頻展示教學內容,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從而讓學生身臨其境。
教師運用影視素材,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一開始,學生的學習可能是短暫、被動的,但經過有意識的長期培養,學生的手、眼、口、耳、腦聯動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從語文教學角度來看,在課堂上運用影視素材,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例如,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可以播放詩歌朗誦會上名家的朗誦片段,讓學生聆聽名家激情洋溢、聲情并茂的朗誦。
筆者曾在一次語文活動課上播放了“中國詩歌節——2009年央視春節詩會”的視頻。學生很快就被張培、李輝墨等人深情、自然的朗誦所吸引。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看后大呼過癮。筆者要求學生在“享受藝術大餐”的同時,學習、模仿名家在朗誦時對文字材料的處理,包括語調、語氣、動作、表情等。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適當訓練,假以時日,定能顯著提高誦讀能力。
多媒體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知識。在豐富的視聽效果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合理運用各種形式的影視資源,能夠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要想讓學生感受“真、善、美”,教師就必須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單純依靠課文進行教學,難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念。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接受“美”的教育,從而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使語文課堂真正實現寓教于美、美中育人。
觀察力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寫作課上,一些教師習慣在口頭上強調觀察很重要、要怎么觀察,但沒有在實際情境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如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影視素材,定能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例如,在教學景物寫作時,教師可以用攝像機拍下校園里的一兩處景色,并搭配解說,為學生介紹如何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順序觀察景物,如何在觀察中抓住景物的特征等。教師也可以播放操場上學生做游戲的視頻片段,如跳皮筋、蕩秋千等,培養學生的動態觀察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課外名著閱讀提出了要求,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較弱。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賞由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從而激發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學生看完影片,感到意猶未盡時,便會主動閱讀原著,從而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
初中語文教材涉及的名著已有不少被搬上銀幕,如 《西游記》《聊齋》《駱駝祥子》及外國名著《紅與黑》 《巴黎圣母院》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分析影視作品與原著之間的區別,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進而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豐富的影視語言是很好的口語學習資源。教師可以選擇影視片段來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經典的“大學生辯論賽”片段,讓學生以選手的身份進行辯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對時下流行的“熱片”“熱劇”,教師應合理篩選,有選擇性地選取某些“熱片”“熱劇”,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教師加以引導,進而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例如,筆者和學生一起觀看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多數學生看后認為影片刻意追求視覺刺激,內容空洞,與之前的影片宣傳差距太大。由此,學生展開了關于“形式與內容誰更重要”的討論,有的學生甚至寫作了一篇觀后感。又如,筆者帶領學生觀看《中國詩詞大會》,學生對節目大加贊賞,被節目中選手的表現深深打動了。選手的經歷、對古詩詞的執著成為很好的勵志素材。多數學生能說出自己對節目的看法,在進行鑒賞評價之余,也受到了感染。
總之,將影視素材融入語文教學中,無論從理論角度來說上還是從教學實踐角度來說,其都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隨著教學手段的豐富,影視素材逐漸顯示出其優越性。語文教師應深入研究影視素材的價值,積極探索其具體應用策略,讓語文教學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