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是對高技能人才進行培養的主要陣地,其人才培育的必須基于市場導向和學生的就業而開展,這就要求其課程設置和教學開展必須基于學生的專業特點及崗位需要,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高職院校的公共必修課,體育教學開展也應該同專業課一樣,以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為目標,使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進而更好地與專業發展及未來需求相適應。這就要求高職體育課程教學,要基于實踐導向的視角進行相應的改革,從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
高職體育課程,是基于體育運動而開展的教學,通過課堂教學中各類運動項目的開展,如短跑、籃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使其對體育理論知識的了解越來越多,體質水平、骨骼發展以及心肺功能等都得到顯著的提高,進而使其在不斷的體育運動當中,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促進身心健康發展[1]。
高職體育教學中,不但包括體育理論知識、運動技能,身體素養的提升等內容,還要基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實際,重視教學的實用性,開展職業能力方面的教學,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為此,作為教師會在課堂教學中相應的融入職業道德、保健知識以及人際交往、健康心理、堅強意志品質培養等方面的內容,這些良好的素質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為其專業能力發展和職業能力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2]。
隨著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基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改革成了體育教學中的重要課題。基于實踐導向視角的體育課程改革,和傳統教學相比,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職業素養的培育,這些對于高職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目標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有助于推動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3]。
教學目標為教學的開展指明了方向,缺少了教學目標的指引,課程的開展就猶如沒有風向標的帆船,必將陷入迷途。同樣,基于實踐導向的高職體育課程教學改革,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真正地提升教學質量,最為首要的就是要明確教學改革的目標,否則就會導致整個教學改革缺少正確方向的指引,而無法有效發揮其實踐功能。為此,第一,作為高職體育教師,應該把學校的體育課程和具體實施的體育課程從層次上加以劃分,并依照不同的層次分別從總體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幾個方面入手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第二,教師要結合學生所學的具體專業,根據其未來職業及崗位需求開展教學,讓體育教學和學生的發展需求相適應,讓教學目標更為具體和明確。第三,高職體育課程改革要實現跨越式提升,就要重視教學思想的轉化,采取適宜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并在對教學實踐和經驗進行借鑒的前提下,對教學模式加以創新和優化,通過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實踐教學的開展,從而促進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有效[4]。
基于實踐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除了要明確教學目標外,還要對學生的專業發展、就業形勢變化和需求給予時刻的關注,對課程內容進行動態化的調整。例如,對于機械類專業的學生而言,根據其就業崗位調查可知,較強的上臂力量是其崗位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的基礎,假如其上臂缺少足夠的力量,很可能對其工作的效率帶來不良的影響也,還可能導致其身體產生損傷。所以,基于實踐導向的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體育教師就要結合機械類專業學生的這方面需求,有針對性地增加上臂力量訓練及自我保護等方面的運動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的未來就業奠定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同時,體育教師還應該就以往課程內容枯燥無趣、方法陳舊等問題,研討和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及競賽法等多樣化的方式開展教學,并基于學生實踐能力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職業道德的滲透、健康心理、堅強意志以及團隊合作、競爭意識等個性品質的培養,使學生在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實踐能力、道德品質和職業素養,為其就業奠定了扎實的素質基礎[5]。
就整體而言,基于實踐導向的高職體育課程教學有效性的開展,應該基于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緊緊圍繞體育課程教學特征及教學規律,遵循實用性和針對性原則,全面考慮高職學生體育意識、運動技能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等維度,重視學生心理承受力及自信心的培養而構建特色體育課程體系,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可以增強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更好地對不良心理加以調控,提升其人際交往、創新以及合作意識,進而成為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為此,作為高職院校,要在傳統課程組織的基礎上,開發更具實踐及職業特色的教學項目,使體育教學更具實用和針對性。例如,針對營銷類專業的高職學生來說,常常會遇到各類客戶多樣化要求,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服務意識和意志力,此時體育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將素質拓展方面的內容融入其中,進而對其積極對問題進行解決的態度以及耐心的心境加以培養。
從當前高職體育教學的實際來看,普遍存在課堂教學、訓練和課后體育鍛煉相脫離的問題,這和體育課程設置的初衷明顯相悖。因此,基于實踐導向視角的體育教學改革,一定要對體育課程中的潛力充分挖掘,重視學生終身運動意識和良好體育習慣的培養,并在基于學生為本的前提下,重視課外體育鍛煉的引導,確保所構建的特色體育課程體系可以有效延續。首先,學校團委可以積極組織學生構建各種體育社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團的活動,進而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進行應用,并通過課后體育社團的參與鞏固和提升其所學技能。其次,高職學校還可以積極和課外體育機構間進行聯系,通過聯合舉辦競賽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與校外相關體育組織、機構的聯系,并聯合舉行相關的運動競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進行充分調動,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為其未來走向社會和工作崗位奠定良好的能力素質基礎。
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可以較大地影響高職學生體育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從目前高職院校的實際來看,有些學校存在著運動設施陳舊、運動場所面積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高。因此,新時期高職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首先,要對體育場所的優化、良好體育環境的創設,體育設施設備的更換等引起足夠的重視,進而創設出濃厚的體育運動氛圍,讓學生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響。其次,高職院校還可以在校園中安置和學生體育鍛煉相關的運動器械,并強化對其的管理,進而為學生的運動意識培養提供良好的硬件條件。最后,學校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設健美操、跆拳道、武術等多樣化的體育課程,使學生的運動需求和體育興趣得到滿足的同時,增強自身的體質,為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
教學評價是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的檢驗,基于實踐導向視角的高職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如何,也需要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來進行驗證。合理的評價,可以讓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促進其身體素質的提升。為此,對高職體育教學改革的評價體系加以優化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作為體育教師,要將實踐能力貫穿到體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對評價考核關嚴加把控,保證質量的基本底線。考慮到高職學生的特點,在對其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時,要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構建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從而從學生的課堂表現、運動技能以及學習態度等多個角度開展全面性評價。
作為高職體育課程來說,為了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一定要基于體育教學規律以及高職學生的實際特點、未來崗位和社會需求,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教學改革,使學生通過體育課程學習,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崗位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