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帥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十井小學 安徽 長豐 231100)
現在教育部要求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深度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它不同于之前淺層次的即學生被動學習基礎課本知識的學習,深度學習更多注重的是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思考,并且能將所學的知識不斷結合,進行融會貫通。由此來看,深度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們的學習。可要想讓學生們達到深度學習的程度,還需要對學生們的態度、學習方法進行轉變,老師也要進行合理的引導。本文就簡單闡述筆者對于深度學習的思考并提出一些策略。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學生進入一個沉浸式的學習狀態,并且能夠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累積知識進行結合,學生能產生新的思考,從而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簡單地來說,它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在學生們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之上,能夠使學生將知識與技能在真實情境中用于解決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深度學習的意義并不止在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它能幫助學生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們面對問題獨立思考并勇于解決問題的抗壓能力,由此而見,它對培養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十分重要。筆者基于自身經驗,探索出了一些利于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
2.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深度學習打好基礎。興趣是行為的一個重要來源,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小學生年齡較小,會對感興趣的事物產生好奇心,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根據對教材的充分了解,培養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畢竟只有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為深度學習打好基礎。另外,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的思想,傳統意義上教師只是死板的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這并不利于學生們進行深度學習,因此我們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對課本知識的認同感,從而推動他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語文知識,為培養深度學習打好基礎。[1]
例如,在學習《白鷺》的教學時,我就在課前為學生播放白鷺的照片與視頻,先問學生,他們平時所看到的白鷺是什么樣子的,因為這一文章與現實生活貼近,很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我鼓勵他們踴躍參與回答問題,并且讓他們自己讀課文,看文章中白鷺與現實中的白鷺有什么不同,這樣他們不僅可以積極主動的學習課文知識,還激起了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渴求。
2.2 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探究新的教學方式。要想培養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從老師的角度來看,我們要做的是轉變教育觀念,探究新的教學方式,最重要的要做好備課,因為教師是傳授者,我們教師應該明確教學大綱,充分理解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如何以學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來講課。我們要重視集體備課,教師們在一起備課,有利于將教材全面解析,并且進行相關課程教學的設計,明確教學步驟掌握好教學節奏,引導學生們在重難點處進行深度學習。[2]
例如,在學習《己亥雜詩》時,在講課之前我們教室就聚在一起備課,一起分析文章所包含作者的感情狀態,設計教學環節。在進行講課時,我就根據大家一起備課的內容,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們從閱讀理解到背誦詩句,再到探究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們進行深度學習。
2.3 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學習,培養深度學習能力。體驗學習是最直觀的學習方式,它相較于教師在課上教授課本內容,更多的是學生自主體驗學習,通過學生在每一段落的學習,結合起來引發學生對文章的深入思考,這使書本上的東西現實化,利于學生保持語文學習的熱情,將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對于現實生活的深入思考,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深度學習能力。[3]
例如,在學習《威尼斯的小艇》時,我就引導學生們進行分段學習,每學習一個段落,就讓學生們總結這一段落的主要內容;當課文講完時,我會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引導學生將威尼斯與中國的蘇州進行對比,從而感受屬于水鄉的獨特風情。
深度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學生們能夠全身心的進行沉浸式學習對他們自身來說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我們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經驗加以合理的引導,探索出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不斷的進行教學探索,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的求知,引導學生們進行深入思考,從而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成果,盡我的綿薄之力推動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