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剛
(廣東省中山市松苑中學 廣東中山 528400)
中學生正處于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期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的生理及心理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身體素養正在逐漸提高,心理素養也在慢慢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青春期的生長發育將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1]。但就目前的教育體制來看,由于學業的壓力巨大,很多中學生根本顧不上運動健身,導致身體素質無法提高,甚至是逐漸下滑,這將嚴重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
在中學生的成長發育過程中,科學、合理的營養攝入能夠幫助中學生在體質、體型及智力發育上獲得更好的發展。其不僅能夠為中學生補充日常活動所需的能量,還能夠為中學生補充身體組織、器官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從而保障中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和充足的精力進行學習活動。但是隨著近些年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各種飲食問題層出不窮。大多數中學生對于營養知識的了解不夠全面,所以在日常飲食過程中并不會刻意地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2]。
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除了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之外,均衡的營養攝入也同樣重要,體育鍛煉和營養飲食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是從目前我國中學生的飲食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存在不良的飲食習慣。很多學生比起蔬菜水果,更喜歡吃零食。另外,很多學生為了早上能夠多睡一會,經常不吃早餐,這就會造成學生營養攝入不均衡的問題,從而導致學生的體能素質下降。有些學生喜歡在中餐和晚餐吃快餐、炸雞、漢堡、可樂等,這就會導致學生攝入過多的熱量,由于學生在校園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上課,體育鍛煉的時間過少,導致學生體內的熱量堆積,從而形成體重超標和肥胖,脂肪的過量堆積對中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造成了直接性的威脅。
首先就是家長對孩子的體育鍛煉不夠重視。目前仍有很多家長對中學生的體育鍛煉不夠重視,其普遍認為孩子身體沒有疾病就不需要進行體育鍛煉,而是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之中。與此同時,很多家長也并沒有體育鍛煉的習慣,不能給予孩子良好的體育鍛煉引導。然后就是中學生體育鍛煉不夠系統性和科學性[3]。很多中學生都具有一定的運動量,尤其是男生,愛好籃球、足球等運動,但是其在運動過程中并沒有系統地進行鍛煉,只是因為興趣在此才去玩,而不是出于鍛煉身體的目的,如此也就導致了鍛煉過于盲目,沒有科學性和系統性。
營養飲食對于中學生而言至關重要,這是其健康體質的基本保障,以下為幾點科學建議。
首先是平衡膳食,中學生在日常飲食中需要多種類攝入營養,不能挑食,對于谷類、豆類、肉類及蔬菜水果的攝入需要均衡且適量。對于中學生而言,其在學習過程中比較辛苦,所以需要合理的膳食營養。首先需要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如雞蛋、牛奶及豆制品的食用;然后需要保證熱量的供應,這主要依靠米、面等主食中的糖分;最后需要保障維生素和無機鹽的攝入,這就需要中學生在日常飲食過程中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同時積極做到不挑食,各類蔬菜、水果都適宜食用。
其次是安排合理的膳食制度,合理的膳食制度需要充分契合中學生的生長發育特點進行安排,讓中學生養成規律飲食的良好飲食習慣[4]。想要保證學生的合理膳食,學校、教師及家長都要引導和監督學生改變自身的不良飲食習慣。在學校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校要監督學生每日規律飲食,要定時吃早餐、中餐和晚餐,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規律飲食的良好習慣。教師發現學生經常吃快餐或零食、喝飲料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和教育。在家里,家長要注重學生飲食結構的健康,要引導學生合理飲食,在家庭里的一日三餐中,家長不能夠一味地食肉,也不能夠僅食用蔬菜,而是要注重營養均衡搭配,要保證蔬菜、肉食、魚類、蛋類及碳水化合物等食物的均衡搭配,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得到均衡的營養攝入,從而促使學生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
眾所周知,良好的體育鍛煉可以強身健體,但是體育鍛煉的作用不只局限于此,其還有很多的作用。首先是促進健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其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各個系統的功能都將得到良好的改善,從而有效提高身體的代謝能力、營養水平及免疫力,保持身體健康。其次是改善體型體態,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人的體型體態會變得非常勻稱、和諧,從而獲得更美觀的外在形象。最后是有效改善心理狀態,現如今,人們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尤其對于中學生而言,其學習壓力非常巨大[5]。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能夠有效地放松身心,調節好心理狀態。體育鍛煉可以促進人體的荷爾蒙分泌,從而讓人變得積極陽光,心理狀態也更好。
近年來,運動猝死的情況在校園中時有發生,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中學生的肥胖率在逐年增加,青少年超重、肥胖等現象依然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而且男性超重和肥胖的增長速度遠遠大于女性。中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頂梁柱,也是民族的希望,是黨和國家的后備力量。中學生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夠為實現自我價值提供有力保障[6]。有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中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有待提高,我國中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遠遠低于其他發達國家中學生的體質健康標準水平。因此,中學院校必須要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給予高度重視,要大力開展和完善體育課程,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讓學生的營養飲食與體育鍛煉進行有效結合,從而促進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為學生在以后的長遠發展提供重要保障[7]。
總而言之,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對于正處于生長發育關鍵階段的中學生而言至關重要,教師通過有效地結合二者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健康的體質和充沛的精力,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游刃有余地面對壓力,進而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