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鐘華
(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永安中學 廣西 都安 530700)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強調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重視教學改革。道德和法律課程也是如此。新課程改革下,學科教學將加強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更加注重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創新,更加注重兩個方向的相互發展。其中,活動教學是最常用的教學模式。我想談談我自己對教學模式的理解。
所謂活動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切實地實施以學生參與為主要形式的教與學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教學活動的有效預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的有效形式。因此,活動教學不僅是一種具體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更是一種教學理念的創新與探索。
旨在引導和促進初中生思想道德的發展。其實質是實施體現“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核心素質的教育。新教材不是簡單地以學科知識為基礎,而是以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或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為出發點,通過對國情、法律、道德、心理的有效整合而呈現出來的,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和生活需要,學生更感興趣。事實上,如果你看看新的道德與法治教科書,你會發現教科書中到處都有活動。這些活動是學生日常生活的場景,容易引起學生的同情。以豐富多彩的經驗總結學生,使其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到升華的價值。這是一種比機械學習知識更具意向性的思維方式,學生會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推動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變革。
PEP版初中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中開展的安全知識講座、法律知識講座、心理健康講座等實踐活動,全面開發課程資源,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組織活動教學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
3.1 探究主題的明確性。活動教學的實施首先要有一個明確而具體的探究目標。如果教師在探究前不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幫助或引導學生確立具體、適當的目標,就會導致一種盲目、無序、無果的狀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探索主題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心理素質為目標,以理解和掌握課程的三維目標為重點,結合本校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生活氣息濃厚、心理相容性強的主題。
3.2 形式設計的合理性。PEP出版的初中《道德與法律》課程活動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初中生生活范圍的擴大和他們積累的生活經驗是實施活動教學的基礎。教學活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設計的活動形式包括新聞廣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視頻直播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組織討論讓學生在辯論中分清是非、小品表演幽默、學生不僅喜歡看,但也要參加;專題講座、活動主題明確等,課內外結合或課后開展但在課堂上需要改進的活動有參觀、社會調查、公益勞動、宣傳活動、軍訓、研究性學習等。
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開展活動教學具有積極意義。活動教學可以開發課程資源,拓展教學理念,在更大程度上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改變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單調乏味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道德和法治的興趣,使教學方法多樣化,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意識,并將其融入到探究、思考、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初中思想法制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創設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對活動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在初中德育法律教學過程中開展活動教學,首先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水平,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教學問題和探究形式,將教材中枯燥、單一、理論化的教學內容變為有趣、有趣、生動的實踐教學活動或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分析、思考和探索,最后回答問題。例如,在初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PEP中的“網絡改變世界”知識點,教師在課堂介紹環節提出了探究性問題:討論我們的實際學生以及由于網絡的出現,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變化,與直接引入“網絡改變世界”的知識點的方式相比,以探究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和討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學習需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重點,積極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創設問題、組織實踐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索,促進初中德育法治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