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巧
(福建省晉江市子江中學,福建晉江 36226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并要求學校在教學過程中落實道德和法治學科核心素養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開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充分展現本學科的課程理念。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點和突破點,同時也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換言之,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有立場、有理想、有思想、有理智、有自尊、守規則、有擔當、有情懷的公民[1]。
近年來,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考命題充分體現了核心素養的要求,側重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知行統一。例如,2020年中考卷第29 題以《民法典》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對法律“收拾”缺德行為的意義的掌握情況,以此培育考生的法治意識和素養;第31 題(3)“你將以怎樣的實際行動感恩為我們負重前行的英雄”,以此設問來培育考生的公共參與素養。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和品質。學生自身的素養提高了,對學生自身、學校、社會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道德和法治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區分善與惡、是與非,以此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價值觀[2]。
綜觀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命制,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把課程的教學與考查的方向有機結合起來,且真實、親切,富有生活美感和教育意義。
例如,2019年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考題第27 題判斷說理題。
(1)小福同學學習刻苦,經常利用眼保健操時間做作業。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校鼓勵同學在校內的“道德銀行”存入誠信“資產”,爭當誠信標兵。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2020年初中道德與法治中考題第27 題判斷說理題。
(1)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圖3(圖略)這位同學的行為。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福對爸爸說,家里的小車被鄰居刮擦了,我們只能通過打官司來維權。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試題多指向學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立足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實際,將鮮活的生活事件、生活情景、生活現象、生活經歷引入課堂。此外,教師在進行道德和法治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角度,再延展到國家時事的角度,從小到大地幫助學生剖析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從而幫助學生認識到這門課程的意義。教師還應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講述課本的主干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3]。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想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教師首先要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但是,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有一些教師的道德素養并不高,他們還不能很好地抓住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及發展方向,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與此同時,受升學壓力的影響,有一些教師往往急于把現成的結論傳達給學生,較少結合生活案例事件進行引導,導致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對知識點生搬硬套,遇到較靈活的情境題或材料分析題不知從何下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欠缺[4]。
初中生由于缺少生活經驗,對社會的認知不足,對法律的認知也不全面。為了彌補學生的不足,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識,不斷提高其法律素養,首先,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深度挖掘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片、生活情境材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
例如,在教學“法律在我們身邊”這一課時,教師應結合相關的教材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體會到法律對人們生活的積極作用,認識到生活與法律的關系。通過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剖析,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一些和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并強調在生活中的各種社會關系之間都需要法律來進行調整。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分析教材,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一些法律常識,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關注學生的成長體驗。學生只有對課程有了探究的意愿,才能主動地參與其中,與教師和同學一起進行互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能根據學生的喜好,判斷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根據這些特點,利用發達的網絡信息,豐富學生的認知。所以,教師只有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生成更多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其積極配合教師,跟隨教師的引導,達到提升綜合素養的效果[5]。
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是精彩的、有效的、受歡迎的、受推崇的。因此,教師應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和能力,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為前提,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況組織各類教學活動,促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和互動。比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扮演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案例,并結合書本上的知識,將知識和現實構建聯系,從而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遵守規則”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熱點知識,根據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前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1)疫情期間,我們要遵守哪些社會規則?(2)如何看待疫情期間哄抬物價及傳謠、造謠等行為?這樣,學生在探討中深刻地認識到和規則有關的知識點,并不斷地規范自己,提升自身的素養。
總之,核心素養視野下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教師必須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和手段,做個有心人,從生活中獲取有價值的素材,多維備課,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摸索實踐,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這也是落實核心素養和新中考改革要求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