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婧 南昌市青云譜區審計局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審計依據國家法律規范以及財政管理方針規范進行審計工作,主要對單位內部財務工作進行監督、管控,規避職務犯罪行為的發生,從而起到督促單位履行財務相關職責規范,同時監督各項財務工作的有效運轉。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財務審計工作的對象與內容也隨之發生改變,亟需盡快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采取更加有效、高質的管控措施,推動行政事業單位更加穩健、良性的運營。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審計主要針對財政與財務收支情況開展,通過審計來保障收支的合法性與真實性,這也是行政事業單位提升財務管理質效與規范化經濟活動的有力保障。財務收支審計的內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審查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的合法性、執行環節的合規性,涵蓋預算收入是否真實合理、預算執行與決算編報是否能與預算撥款匹配,其中尤其要審核所有支出項目的效益型,規避賬外設賬、資金轉移或瞞報的情況發生。其次,審查財政預算撥款及相關補助費用的支出情況,確保與財政批復的資金用途、標準一致性與合理使用,重點審核專項資金是否挪作他用。最后,審核行政性收費及罰沒款項的合法性、完整性,做到罰款有依據、按標準,收繳、罰款及票款相分離,上繳國庫要及時、完整。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國家加大了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支持力度,尤其科研及基建經費的支持,這也無形中增加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難度,基于此背景之下強化財務收支審計也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加強財務收支審計可以有效避免職務犯罪,近年來我國職務犯罪的案例時有發生,究其原因還在于部分單位中審計工作不完善、不全面,未能在第一時間內發現財務管理漏洞導致一系列經濟問題,最終導致國有資產嚴重流失。開展有效、完善的財務收支審計,對行政事業單位實際收支情況進行監管,從根本上保障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另一方面,財務收支審計也是消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舞弊現象的重要舉措,行政事業單位中專項資金挪用、侵占的現象屢禁不止。通過全面開展財務收支審計則可以及時發現專項資金使用亂象,及時督促單位財務整改,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最后,財務收支審計也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的必然選擇。在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下,行政事業單位面臨了一系列改革問題,這些都對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財務收支審計可以快速提高單位適應新形勢、新環境的能力,提高財務風險防范意識與管控手段的有效性。
行政事業單位收入渠道廣泛,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事業收入、上級補助收入、附屬單位上繳收入、經營收入和其他收入等,但由于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混亂,在收入管理上往往存在諸多不足。如為了逃避財政部門的監管,將支出票據在相關單位進行支付報銷,導致單位收支核算失真,難以通過財務收支賬務反映出現實情況;再如將國有資產處置及房屋租賃收入進入往來項目中長期掛賬,即便這部分收入要上繳,也免去了申報納稅環節。另有部分單位將專項資金長時間掛賬暫存款科目中,極易產生挪用、擠占專項資金的行為。
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審計中發現存在虛開發票的行為,多以文印費、會議費、培訓費等明目虛列支出,同時將應列支在基本支出的日常辦公費用列入到項目支出中,如公務接待費、辦公費以及車輛維修等,還有些行政事業單位通過下級單位虛掛往來賬務,達到套取財政資金的目的。以上種種不良現象都反映出了行政事業單位對財務支出缺乏控制,究其原因多由單位預算控制失效、約束力不足造成,
票據管理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是較為容易出現漏洞的環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單位票據核銷與領用缺乏健全規范;其次,單位財政票據被個人使用致使稅款流失,甚至出現財政票據用途與規定不相符的情形;最后,票據檔案不完整,不但沒有將作廢的票據保存好,也未能及時收回收據聯,僅僅留存報查聯。
規范化、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是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質量、效率的基礎保障與執行準則,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在單位財務信息與資產安全性與完整性以及提高相關數據真實性上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極大的規避了單位內部財會信息的外泄。另外,規范財務審計工作機制,通過制定適宜且行之有效的管理目標、簡化審計流程,積極預防與杜絕職務犯罪與經濟犯罪。首先,要想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收支審計工作制度,就要先確立審計工作目標、強化審計工作的完善與創新,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與審計任務有機融合在一起,不但起到規范財務工作的目的,還實現了對各個相關聯部門的工作狀況進行監督。其次,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在資金、財政以及債務方面的管理體系建設,實現財政預決算與總決算之間的有效銜接,提高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再次,優化部門職能,厘清行政事業單位與下屬單位、實體經濟等之間的關系,在財務、職能與人員上做到“脫鉤”處理,并將現有資源充分整合利用,撤銷多余的機構設置。最后,提升公用經費管理效能,提高“三公”經費的使用、監管與控制力度,明確專項經費的標準與使用限定范圍,執行限額包干制,并做到有章可循。
評估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與權威性,主要依據在相關工作開展時是否受到外界干預、是否能夠客觀公正的出具審計報告結果。財務收支審計的獨立性可通過兩個方面顯示,其一,財務收支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即開展審計工作時可以免除外界各類因素的干擾,持續用專業、客觀的理念對待,其二,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即財務收支審計部門開展工作時,不受到管理層面或來自其他部門的影響,可以獨立、自主的評估審計結果。審計人員的獨立性的保障源自于較高的職業素養、專業能力以及道德信念,這就需要嚴格把控審計人員的甄選,打造一支專業技能過硬、具備良好職業操守的人才團隊。另外要想保障審計部門的權威性與獨立性,就要使其脫離其他部門的制約,避免將審計部門設置在被審計的財務部門之下。同時,在單位內部強化收支審計的重要性,并引導其他被審計部門積極配合。
財務收支審計中外部審計與內部審計相互依托、關聯密切,單位內部財務收支審計只有與外部審計相互聯動、協調促進,才能夠全面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審計費用,幫助行政事業單位節約運營成本。將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結合開展,可以有效的校準不真實、不準確的財務信息,規范化財務收支管理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內外部審計協同開展時,一旦外部審計系統發生變化,內部審計也將受到影響,需要做出相應調整,因此在采用內外部協同審計時要做好外部審計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規劃,保障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通過對財務支出進行規范化管理,可以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營運成本的減少,要實現這一點也需要監督部門充分履行自身職責。財政部門要監督行政事業單位加快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尤其是要擴大監督管控范疇,力爭覆蓋至會計核算、預決算公開、預算執行以及審計監督等方面,并依據管控、審查結果形成整改建議,要求行政事業單位盡快解決與完善。另外,審計機關在開展監督工作時要對行政事業單位當前執行的財務管理、內控體系以及相關制度執行情況做出評價,并給出科學、合理的審計建議,促使單位財務支出更加規范化。對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各種違法違紀現象,如蓄意套取財政資金、財務支出轉嫁以及違規設立賬外資金等要及時向司法、紀檢部門移交,及時懲處違法違紀行為與人員,起到震懾與指引作用,進一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支出的安全可控性。
全面執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審計,是優化單位財務管理、防范職務犯罪的有效措施,尤其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愈發顯示出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進一步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審計機制刻不容緩。新形勢下,單位財務審計工作內容與重點仍應持續與發揚下去,為財務收支會計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以及合法性提供有力保障。由此,行政事業單位要正視審計工作中暴露出的各類問題,依照新規范加快落實整改,以增強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透明度與真實性為目標,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