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懷 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大數據技術的普及推動著各行各業的發展,科技集團在加快自身技術更新的同時,也會運用到各種金融手段,幫助企業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近年來,受到內、外部大環境的影響,科技集團的增長速度趨于放緩之勢,企業面臨的各項金融風險卻處于上升通道之中。大數據技術雖然為科技集團的金融風險防范提供了關鍵數據,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其也存在著泄露企業數據的風險。在大數據視域下,如何利用好這把雙刃劍,幫助科技集團快速的對企業金融風險進行分類,制定相應的金融風險應對措施,降低金融風險引發科技集團系統性風險的概率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1]。
科技集團的生存與發展主要依靠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創新,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某些研發項目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如在新材料的研發過程中,競爭對手的研發方向已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市場接受度更高。此外,某些研發項目政府的財政補貼、稅費優惠等政策因素,也是市場環境風險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科技產品的更迭速度較快,客戶的購買意愿至關重要,一旦出現客戶不愿意購買的情況,很可能導致整個科技集團內部的金融危機。
雖然我國的科技已取得長足的進步,但是多數科技企業在生產、研發設備和原料方面依然需要大量的進口國外的物資。由于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的匯率波動較為激烈,如果不在這方面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極易使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在國際國內雙循環的大背景下,部分科技企業加大了出口力度,拓展海外市場,但是某些國家出現一些地緣因素導致匯率的波動劇烈,或者由于貨物的運輸時間較長等原因,造成貨物的擠壓使得存在匯率折算的風險[2]。這些風險都可能讓科技集團處于金融風險的漩渦中。
任何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均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不論是從銀行貸款還是獲取其他公司的投資均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科技集團是高成長性企業,需要對外拆借大量的資金來獲得發展的動力。利率的波動不僅受到國家和各地方政府金融政策的影響,還會受到市場,甚至市場對行業認可度的影響。當市場利率發生較大變化時,科技集團面臨著重新定價與部分期權風險,這些都影響著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生存和發展。
引發科技集團金融風險的原因眾多,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內因和外因兩大部分。不論是內部還是外部原因,均有一定的特征,只有把握好這些原因和特征要素,才能從源頭上做好科技集團的金融風險管理工作。
金融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究其根源主要是科技集團的內部金融風險管理體系不健全、機制不完善。部分科技集團重技術、重生產、重創新,但是企業的整體財務管理水平較為落后,甚至一些科技企業雖然運營多年,仍未創建一套科學、合理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員工沒有識別金融風險的意識,沒有有效的金融風險分析工具,更不會為具體的金融風險制定應對策略。科技集團由于技術、研發人員眾多,存在著金融風險內部控制方案不完善、控制流程不明確等問題,也存在著金融風險防范經驗不足等先天因素。另外,金融風險的管理涉及到經營、財務、研發、生產和法務等多個環節,需要部門間的通力合作,如果不能做好前期規劃和執行過程中的細節工作,勢必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3]。當然由于科技集團的管理者以技術出身者居多,導致其將金融風險的重心放置在了企業的生產經營環節,而忽視了各環節之間的銜接和資源的共享與配置。最重要的是缺乏專門的制度對科技集團的金融風險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工作秩序容易出現紊亂,甚至因為從事金融風險管理的人員素質較低導致提供的信息不準確,使管理者對金融風險出現錯誤的判斷。
社會經濟環境與各項政策是造成企業金融風險的首要外部因素,這些因素不僅對科技集團本身,甚至對科技集團所處的行業以及上下游產業都會帶來系列的連鎖反應。當然這其中包含了國際、國內重大事件導致各個經濟因素之間產生質的改變,從而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一些企業為此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除此之外,社會經濟環境因素和各項政策因素的疊加會使得匯率波動、利率漲跌以及影響企業證券的價格,這些都可能成為科技集團金融風險產生的誘導因素。當然關聯企業的金融風險可能導致其不能按時履約,這同樣會造成科技集團的金融風險。部分的外部原因則是由于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因素產生,科技集團也需要對這些因素制定專門的風險應對方案。
科技集團全體人員必須牢固樹立金融風險防控意識,提前對潛在金融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做好各項風險的應對預案,積累金融風險的控制與防范經驗,從失敗的案例中總結得失,積極做好科技集團金融風險的控制和防范策略,保證企業平穩、高效的發展。
規章制度是建立科技集團金融風險防控體系的基礎,但是它們也需要與時俱進,根據實際探索的情況進行更新和完善,保持集團金融風險防控體系的先進性。人作為防控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必須各司其職,做好決策、執行和監督工作,保證制度體系能在集團中落到實處。企業的管理人員和風控部門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各部門的金融風險防控清單,讓集團中的所有部門能夠參與到金融風險的防控工作中,特別需要集各部門之所長,牢固樹立團隊作戰意識,共同應對科技集團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信息系統是金融風險防控體系的載體,通過信息系統,科技集團能夠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對已知和未知的風險進行預防性識別。當然建立健全科技集團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離不開分析工具的支持,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的產物,能有效幫助企業搭建一套兼具完整性和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防控框架,并通過企業數據的不斷積累,最終形成一條能有效幫助企業降低金融風險影響的動態可行性路徑[4]。特別需要將金融風險的防控職責列入到相關人員的崗位職責中,設置相應的獎懲措施,確保科技集團自上而下重視金融風險的防控。
針對科技集團中,部分部門和人員金融風險管理意識薄弱的問題,應主動擴大科技集團金融風險管理工作的覆蓋范圍和參與人員,讓金融風險管理工作在集團的每個角落里生根發芽。對于科技集團的管理者而言,在提高全員金融風險意識的同時,需要盡可能地將集團的所有金融風險點納入到管理體系中。在做好研發、生產環節金融風險防控之時,也要做好采購、銷售、財務和法務環節的金融風險防控措施,形成科技集團的全流程閉環金融風險管理,避免金融風險的漏網之魚。研發、生產部分要以市場為導向,發揮自身的優勢,盡一切可能控制研發環節的費用。在生產環節,利用科學的手段,降低庫存,提高產品的流動率。財務、采購等部門則需要即時反饋市場變化,協助其他部門做好金融風險的應對措施。當然全面細致地做好科技集團金融風險管理工作離不開強大的預警機制建設,需要從海量的數據中尋找出市場的蛛絲馬跡,這些都可以依賴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完成。
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科技集團金融風險防控的保障,集團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金融風險防控人才培養機制,落實好人才的繼續教育工作,為人才創造更多的外部培訓和交流機會。同時定期在企業中舉辦各種金融風險防控內訓,聘請外部的高水平師資力量來集團講座,通過一些列的措施,提高現有人才的綜合素質[5]。另外,要注重多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除挖掘企業現有潛在人才外,還應將高質量人才的引進作為人才培養機制中的重要一環,還可以借助于外部專業機構的力量,外送學員參加專業機構的金融風險管理實訓,提高人才的風險應對能力。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時代科技集團的金融風險防控策略需緊跟時代的步伐,通過多種新技術的應用,建立健全集團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用全面細致的工作作風扎實推進科技集團金融風險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金融風險防控人才隊伍,定能使科技集團的金融風險管理水平邁向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