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娟 寧練君 袁 素 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
“新常態”一詞并不常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經濟的“新常態”更為重視,在這一背景下,社會需要的人才也越來越多。職業技能培訓更為的重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制定順應了社會的發展,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還在其中擴大一定的規模,增強有效性和針對性,創建一個知識技能創新的高素質勞動者團隊。所以說職業技能培訓是整個人力資源資本的重要方式之一。人力資源理論從多個層面揭開了人力資源和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為各個階段的教育制定和技能培訓提供非常細致的科學根據。
雖然經濟學上面對于資本勞動生產率有著很普遍的共同觀點,但是不同的學者對于整體的內涵還是不一樣的[1]。人力資源其實就是勞動者的職業知識技能水平,每個人的個人水平不一樣,使得勞動者在社會的地位也是不同的存在。多元性也可能是人力資源上面最基礎的屬性,包括認知能力和技能以及健康水平多個角度。任何提高人力資本水平的教育都必須要有很強的針對性。人力資本水平較高的人群能高效的完成上級所給的指示,并且能適應團隊和生產制度的管理要求[2]。根據人力資源這一方面的了解,每個培訓機構都是按照之后勞動者對社會的崇業價值進行高效率的培訓,為每項行業的社會組織提供合適的人才進行一系列的選擇。
通過學校的教育以及職業技能培訓,做出一定的資本投資,這對社會的生產率有著直接的影響,可以有效的提升社會的生產率,資金的流動速度也就會有所加快,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不同的行業,對經濟的增長有著極大的幫助;另一方面,把社會總體收入當中的三分之二以工資的形式發放給勞動者本人,所以資本投資能有效提升國民的整體收入,加強社會福利對大眾的好處[3]。人力資本投資的勞動力是通用性的,企業作為受益人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受益人,但是這會產生一些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應該高度的重視職業培訓的主觀動機,如果說制度設計當中職業培訓的任務會下發給一些私人部門,但是這會產生一個嚴重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資源缺乏。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是重要的,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是社會的優勢,對社會的發展也是有所幫助的,對于國家的宏觀調控來說,做好人力資源的投資極為重要,為減少市場失效的現象,整個職業培訓制度由國家來主導。
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制定是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的,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職業技能培訓可以提人們的工作能力,勞動者在工作的時候可以提高自己的收入,對社會經濟的拉動作用是極為顯著的。除此之外,職業技能培訓可以培養出更多有能力的人才,可以帶動更多產業的發展,間接的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一個短期效應,并不是長期的效應,任何經濟和社會政策都不應該只著眼于一個地方,應該著眼于未來和整個世界。就職業技能培訓體系而言,其長期效果包括提高工人的終身勞動參與率和確保工人收入的終身持續增長[4]。
人力資本具有互補性,互補性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靜態互補性,另一個是動態互補性,但是二者是不相同的,有著極大的區別。靜態互補性,主要重視工作態度和責任感的非認知能力,而動態互補性的,人力資本的存量水平決定了新的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率。為了保持人力資本投資的高回報,需要整體性質的高投資。從最初的職業技能培訓開始,然后是一系列更深、更強、更有針對性的培訓[5]。終身的職業培訓能較強的避免一些現象,根據勞動者的能力找到更合適自己的工作,在這期間做好兩者之間的配合,從而有更多的崗位進行選擇。
人力成本投入對于經濟上面的增長有著密切的關聯。對這些因素來講學校對于知識技能的培訓代表著整個資本投資力度的應用,在目前的發展水平來看,技術要求是對人力成本所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技術的發展來源是多重的,并不限制于一種技術的存在,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是要新的創新,這對于比較發達的國家來說是尤為的重要。不僅如此,還要結合創新和模仿兩種方向做改進,這兩種所需要的人力資本是不一樣的,水平較低的可以采用模仿,水平較高的可以采用改進,做好兩者的分配工作,每一種對于經濟上面的影響都是有利的。從而實現人力資源方面的突出貢獻[6]。
根據“二個一百年”計劃,我國將會全面達到小康社會水平。在整個新常態經濟體下,中國目前的經濟走勢由一系列的轉變,從增長模式發展到創新投資模式。之前的一些職業技能培訓是不重視勞動人民的今后發展,只是光注重技術能力的應用,造成整體的創新能力不足。在當前世界的形勢當中,對于國家科技發展的隊伍中,高等技術工人的比重都相對較大,所以說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是能提高整體勞動者技能水平的途徑,從而起到打破高科技發展困難的效果,并且實現高科技人才的良好培養[7]。
雖然專業技能培訓制度的制定對社會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但是社會對職業技能培訓還是存在別樣的眼光,對于專業技能培訓的重視程度是不夠的,在傳統的觀念中,比較重視學歷還有理論,從而忽視了能力和技術,這種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存在,使得每個企業對于人才的肯定是相對固定的,一些技術層面高學歷比較低的人才,無法得到挖掘和認可。另外,對比學歷上面的教育,整個職業技能培訓單位的考核體系也不夠完善,一些同類型的考核標準也是不一樣的,導致畢業之后獲得的畢業證書含金量不足,所以說這些機構對于勞動者缺少一定的吸引力力。
人力資源的投資成果與整體的規模有著很大的關系,也和投資的形式有著關聯。對比發達國家的人力資本投資明顯高于發展中的國家。調查中發現,雖然一些發展中國家對于這方面采取了較大的資產投入,但是對社會整體的影響力遠遠低于預期的情況[8]。其根本的原因是有些政策沒有辦法去實施落實,從而影響到很多教學培訓質量。
職業培訓以政府主導為主導,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個效應,即移位效應,這是不可避免的。職業培訓以政府為主導,政府在其中發揮著主導性的作用,相應的培訓資金也是由政府支付,這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個人就業和企業受益出現一定的消極態度。出現位移效應的情況有兩種。第一,企業本身帶有一套專業的培訓系統,如果成為政府來支付,就會依靠一些方便的方式來招聘受過培訓的勞動人群,企業原本經過培訓的勞動人群就會被取代。還有一種是企業雇傭勞動者的代替效應,意思就是把受過技能培訓的人群,代替當前企業內部的一些老齡化員工和臨時員工。如果說此類的效應是系統性的,本來是能降低失業率的系統專業培訓就會適得其反,導致失業率現象的增高。最后,大規模的職業技能培訓在勞動力市場不同群體中產生。一方面,這將導致勞動力市場的培訓隊伍嚴重擠壓了未經訓練的工人[9]。另一方面,年輕勞動力由于年紀較小,工作經驗不足,因此在工作中會面臨一個問題,即工資較低,但是年輕勞動力也有著自身的優勢,他們對社會和行業的了解是較為全面的額,同時掌握新技術,工作的意愿較強,抗壓能力強,所以說是企業的首選,會嚴重擠壓到老年工人的就業空間。
首先,在目前的常態下,社會的各界都應當非常重視終身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最主要的是強調人力資本所帶來的各項好處,加大對一些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傳導,使得傳統觀念的應用得到降低。新聞媒體應專注于倡導良好的職業技能培訓的社會輿論環境,各級政府也應該促進職業技能培訓的創新做法。
在政府和黨的領導下,做出有效并且有計劃的整改。還能建立一定的考核系統,統一職業技能培訓的認證標準,落實好有關部門的各項機制,實施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引導勞動者合理規劃職業生涯,重點發展服務于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促進低技能工人向高技能工人的轉化,確保老年工人和青年工人能夠享有平等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會,避免各種排擠問題的產生。
人力資本理論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作為目前我國比較重視的一項工作之一,其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在這其中能良好的解決掉一些勞動人民的就業工作問題,還能有效地去提供一個培訓專業技能的場所,每個國家的發展程度都離不開每一個勞動人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做好當前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才能使得國家的發展更加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