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琳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龍山街道中心幼兒園,山東威海 264400)
幼兒園至小學是幼兒人生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面臨該轉折,他們的角色即將發生改變,同時,家長的期望和學校的要求都將隨之發生改變。如果幼兒園不能通過幼小銜接教育來改變幼兒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培養其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那么,幼兒在初入小學后必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應。而這些不適應會增強幼兒對小學生活的排斥心理,對其學習積極性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由此可見,對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幼小銜接策略進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幼小銜接教育是幼兒園在充分研究兒童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為了實現幼兒從學前教育到小學教育的平穩過渡而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幼小銜接教育能夠幫助幼兒做好進入小學之前的身體和心理方面的準備,是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連接紐帶。幼小銜接教育能夠提升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并且能夠激發其對小學教育的好奇心,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從而為其日后快速適應小學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1]。
目前,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部分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要求,在幼兒園就開始教授小學一年級的知識,看似讓幼兒贏在了起跑線上,實際上卻容易出現一些“后遺癥”。由于過早掌握了一年級的學習內容,幼兒在一年級學習時就會不專心聽講,這樣不利于其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不利于其以后的發展。
其次,部分幼兒園缺乏高水平的幼教工作者,現有教師對兒童發展規律不夠了解,有關幼小銜接的教研工作開展不順利,未能將幼小銜接教育有效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效果。
最后,部分幼兒園尚未意識到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對其不夠重視,或者是在幼小銜接過程中不注意聯合家長、小學等多方力量,而是采用單打獨斗的模式,最終難以獲得預期效果。
小學階段的兒童應具備一定的獨立生活、自我管理等能力,因此,幼兒教師要注意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
首先,幼兒教師要指導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這不只限于自己吃飯、穿衣、洗手帕等,還要讓其學會自己整理書包、系鞋帶、削鉛筆,能夠根據天氣冷熱選擇合適的衣服等。教師可以讓大班幼兒在幼兒園生活的最后兩個月,每天帶上文具盒、書包等物品,然后指導其怎樣使用和整理,甚至還可以通過舉辦小比賽的方式來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其次,幼兒教師要指導幼兒學會自我管理。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課余時間或自由時間。幼兒園可以為大班幼兒設置與小學同樣的課間十分鐘,逐漸培養幼兒在課間進行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其養成相應的習慣,為適應小學生活做好準備。
幼兒教師還應注意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為其在小學能夠按時上下課和上下學做好準備。首先,教師應指導幼兒認識電子鐘,讓其記錄自己的每日來園時間,并且堅持每天都能按時到園,可以結合一定的獎勵措施來培養幼兒上學不遲到、不早退的習慣。其次,教師可以對幼兒園大班的作息時間進行調整,使其向小學低年級的作息時間靠近,這樣,幼兒才能在進入小學后快速適應作息時間。需要注意的是,作息時間的調整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而且教師應循序漸進地開展,讓幼兒有一個過渡期,如可以逐漸縮短午睡時間。
與幼兒園相比,小學教師會給學生適當留一些家庭作業,因此,幼兒需要具有一定的任務意識,能夠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在最后一個月,每天為幼兒布置一些家庭作業,并控制好作業的難度和量,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以更好地適應以后的小學生活。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輪流擔任小值日生,負責整理教室,這樣也能培養其任務意識。
此外,教師要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如說話先舉手、游戲中要遵守規則、不在走廊大聲喧嘩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幼兒養成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遵守規則的習慣,為其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打好基礎。
幼兒步入小學之后,需要自己分析和解決一些問題,因此,幼兒教師要注意培養幼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從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細節處入手來開展此項工作。總之,教師應將自己從“保姆”的角色中解放出來,適當放手讓幼兒嘗試著自己去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
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讓幼兒更加快速地適應小學生活,因此,教師要注意在一日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首先,幼兒在小班、中班生活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一些人際交往經驗,因此,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集體分享活動,讓其在分享的過程中體會與人交往的樂趣。
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各種節日,舉辦豐富多樣的集體活動,為幼兒創造更多與他人交往的機會,這樣也能促進其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元宵節,教師可以開展游園賞燈、猜謎語等活動,讓幼兒在賞燈、猜謎語等過程中與他人愉快地進行交流;在六一兒童節,可以開展跳蚤市場活動,讓幼兒自由買賣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零食等,并在此過程中鍛煉其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游戲來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如醫院看病游戲、超市購物游戲等。
教師還要注意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心和興趣,這樣有利于其適應小學生活。幼兒園可以與本地小學加強聯系,為幼兒提供參觀小學的機會,借此讓其對小學生活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還可以收集一些小學操場、教室的照片,以及小學生上課、升旗、課間活動等小視頻,借此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興趣,幫助其做好入學前的心理準備。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些“我是小學生”之類的游戲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一下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也能激發其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心,從而使幼小銜接獲得良好的效果。
小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因此,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也應是幼小銜接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班下學期,幼兒教師可以要求家長給幼兒準備書包、文具盒、鉛筆、橡皮等基本學習用品。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幼兒認真聽講的習慣,指導其掌握正確的坐姿、舉手姿勢及握筆姿勢等,并且注意適當延長集體學習活動的時長,最好在半小時左右。當然,教師還可以模擬小學課堂來開展一些集體教學活動,讓幼兒了解小學的學習情況。
綜上所述,在幼兒一日活動中開展幼小銜接教育,幼兒教師要注意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時間觀念、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學習習慣等。當然,幼兒教師還應在實踐工作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更多有效的幼小銜接策略,并將其更好地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為幼兒日后盡快適應小學生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