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美華
(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幼兒園,福建福州 350004)
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調整、完善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方法刻不容緩[1]。探索改進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措施需要學校與社會、家長與教師相互協作、共同努力,從而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使幼兒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念。
教育理念應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進步。當前,部分教師與家長沒有深刻認識到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從而導致幼兒閱讀量較少,使閱讀成為被動任務。
在各學科的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決定學習質量與效果的關鍵,缺少探索知識的欲望,學生的學習效果與質量自然低下[2]。在當前幼兒教學過程中,幼兒缺少相應的閱讀興趣做支撐,自然難以養成閱讀習慣。幼兒對閱讀不感興趣,加上心理特點,很難靜下心來閱讀。每位幼兒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其具體情況和特點各不相同,教師若沒有針對性地培養其閱讀習慣,將降低其閱讀積極性[3]。因為幼兒本身的認知能力不高,對新鮮事物的關注時間較短,教師若采取的教學方法不當,將導致幼兒難以長時間保持閱讀興趣。
針對幼兒的閱讀特點,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的目的之一是積累閱讀技巧、掌握閱讀方法[4]。現階段,部分教師在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過程中,仍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借助圖形或者拼音使幼兒進行閱讀,如拼音識字、見圖識字等。此類閱讀方法雖受眾廣泛,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輕松地理解知識[5]。閱讀方法與技巧相對單一使部分存在閱讀障礙的幼兒,僅依靠圖形或者拼音難以準確地形成認知,從而導致認知產生偏差。
受大環境影響,幼兒教育中的閱讀資源,多以圖片類型為主,其內容多為說教類,缺乏故事性內容[6]。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于圖片部分,閱讀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幼兒園雖配備了兒童讀物等資源,但內容與數量遠遠不夠。閱讀內容相對匱乏,幼兒在將感興趣的內容篩除后,很難再進行其他內容的閱讀,這不利于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7]。由于缺乏豐富的閱讀內容,不同幼兒難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讀物,在有限資源中找到的讀物也不完全適用于培養閱讀習慣,從而對培養閱讀習慣產生了負面影響。而閱讀形式單一,也同樣不利于幼兒閱讀。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未能充分利用資源,沒有發揮多媒體設備的作用,不利于幼兒閱讀習慣的培養。
采取適當、合理的措施往往會事半功倍、百舉百全。教師將培養閱讀習慣滲透到日常教學中,能有效豐富和提升幼兒的知識儲備量和自理能力,從而更高效地完成現階段的閱讀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是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的捷徑之一[8]。幼兒年齡較小,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而,教師應在教學前,營造輕松有趣的閱讀氛圍,使其由被動閱讀變為主動閱讀。此外,幼兒園應豐富圖書種類,提供良好的閱讀條件,并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設計閱讀空間。閱讀空間的設計不可過于單調,應確保幼兒能夠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閱讀,在閱讀中積累知識。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發揮引導作用,在閱讀前推薦適合幼兒的讀物,使其根據自身興趣自由選擇并開始閱讀;在閱讀中及時對存在識字障礙的幼兒給予幫助。
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需要家長的協助,家長的閱讀習慣對啟蒙幼兒閱讀至關重要。家長可以通過閱讀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并與其進行交流,來有效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在培養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思考、發散思維,將幼兒當成閱讀主體,從教學主導者轉換成為輔導者,在其遇到問題時提供相應的輔導,切忌開展“填鴨式”教學。針對目前幼兒閱讀方式單一這一問題,幼兒教師可借助新型教學手段,如引導幼兒在聯想中閱讀、認知,促使幼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構建充滿想象畫面的世界。當幼兒在閱讀中遇到無法準確理解的內容時,教師應引導其展開聯想,而不是直接講解答案,在滿足幼兒好奇心的同時,鍛煉其邏輯思維能力。幼兒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及技巧,可大大降低閱讀的難度,從而不再對閱讀抱有“畏懼”心理。
幼兒園提供豐富的閱讀內容,能夠開闊幼兒的閱讀視野,提高幼兒的認知范圍和認知能力,有助于激發其閱讀興趣。教師與家長應選擇多種類型、多種題材的讀物,使幼兒在閱讀中掌握技能、在閱讀中積累經驗。幼兒讀物不應局限于學科類、說教類,教師應挖掘更多能夠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綜合素質的讀物。閱讀教學方式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教師可借助多媒體、互聯網等多種媒介,豐富幼兒的閱讀形式,拉近師幼之間距離,促進其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綜上所述,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自理能力,能夠為幼兒今后的生活與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針對目前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之處,本文淺顯研究了改進與完善的有效措施。家長與教師應通過給予幼兒引導、營造氛圍,使幼兒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養成良好閱讀習慣,以良好的心態迎接下一階段的學習,進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