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昶赫
(吉林師范大學,吉林四平 136000)
混合式教學關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能夠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優勢發揮出來。將線上教學手段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不僅能夠將枯燥的基礎知識以生動、活潑的動畫視頻的直觀方式展現給學生,還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素材多為靜態演示,而小學生圖像識讀素養不高,對教學素材細節的觀察和把握不足。而經過線上與線下教學的結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圖像的投放展示,使學生可以近距離、直觀地感受美術作品,進而領悟美術作品的內涵,引發思考,并在思考過程中鑒賞作品,對作品具體要素產生全面認知,培養藝術思維[1]。
例如,在進行剪紙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形象地為學生展示對稱美、連續美、漸變美等美學概念,并通過示范作品及網絡作品的播放讓學生體會剪紙中美學圖形的特點。由此,學生會獲得比傳統教學更深刻的啟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剪紙實踐。
線上教學主要的問題是無法讓學生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而混合教學模式可彌補這一缺陷。在線下課堂探討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發生碰撞,收獲更多的美術鑒賞體驗,同時教師也能借助線下教學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提供指導,及時解答學生美術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目前小學美術線上教學主要通過微課、慕課、云課堂等方式實現。以人美版美術二年級(下冊)“我喜歡的鳥”為例,教師可以提前錄制微課,在微課視頻中動態展示并講解各種鳥類的身體構造、外形特征,然后再講授鳥類的基本繪畫技巧及如何制作鳥類的手工作品等,讓學生能夠了解鳥類,激發學生學習鳥類繪畫、手工制作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效果需要教師在線下教學中檢驗并提升。在學生完成自主創作后,教師在線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讓學生熟練掌握繪畫創作技巧。
教師應根據課程教學目標,結合學生課堂表現及知識掌握情況,把握學生的興趣、認知程度,創新作業形式,以多元化的作業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作選擇,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自主探索,不斷培養藝術思維和創造能力。
例如,在進行“箱板上的新發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布置創意性的作業,讓學生以繪畫的方式設計造型,也可以自己動手設計造型,甚至可以借助電腦繪圖軟件繪制“千奇百怪”的造型。從構思到起草,再到勾勒、制作、修改等,作業成為學生創意性的實踐,能帶動其創意實踐能力的提升。學生經過網絡檢索、課堂交流、話題探討等,思維會變得更加開闊,創意會不斷增多。在教學評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完成的作業上傳到學習平臺或發送到家長群,組織評比活動。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作品,了解學生對顏色認知、線條運用、造型創造等內容的掌握情況,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指導。
線上與線下教學模式的融合可以充分發揮網絡文化資源優勢,為學生的美術創作提供靈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文化素材,豐富學生的學科背景知識,端正學生的美術學習態度,努力營造良好的美術文化氛圍,使其在充分了解美術知識的前提下深度學習美術創作技巧。
以“飛天”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讓學生體會飛天之美。本課內容由于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距甚遠,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師可借助視頻動畫展現飛天之美及我國各歷史階段的飛天特點,也可讓學生模仿這些飛天的動作,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在模仿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理解為什么要學習和欣賞這些藝術作品,使其樹立民族自豪感,并培養其對民族美術的品鑒和審美能力。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是展示自己的示范作品或者是結合教科書上的圖片、文字內容,為學生講解美術知識。但是這些抽象的美術知識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理解難度,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開展線上動態教學,有效打破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認知壁壘。
例如,小學美術“泥玩具”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認識泥塑的藝術魅力,所以,教師可以從網上收集一些簡單的彩泥造型制作方法的視頻,將相應的操作視頻及彩泥圖片展示給學生。學生可通過觀察、欣賞各種造型的彩泥作品,聯想出圖案,并自主進行藝術創作。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互聯網將抽象難懂的美術理論知識直觀地展現出來,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
例如,“唱起來跳起來”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小學生通過聆聽各種聲音及美妙的音樂獲取靈感,并進行藝術創作。但是學生由于理解能力不足,通常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難以持續推進。因此,教師可以先根據教學內容收集一些配有音樂的教學視頻片段,隨后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并講解通過音樂進行聯想的技巧。學生通過將音樂與現實情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畫面聯想,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美術作品的創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學習興趣和知識學習能力。
1.“欣賞—評述”課
美術課上,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插入動畫視頻或音樂,為學生創設與作品相關的藝術情境,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暢所欲言。這種沉浸式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中,還有助于為學生后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認知能力。
2.“設計—應用”課
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避免自顧自地講解,要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設計實踐中。由于美術課程涉及許多關于美學創作的內容,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介紹藝術設計的原理、設計技巧和制作方法,讓學生進行實操設計。
例如,在對建筑物進行欣賞和講解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拼圖”的方式搭建自己的作品,或者通過捏橡皮泥來親手制作自己喜歡的建筑模型,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設計能力,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3.“綜合—探索”課
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美、觀察美與探索美,并發散思維,主動探究。近年來,VR 影像新興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成熟,可以全方位、立體化實現視覺體驗。教師可借助VR 技術為學生創建全景影像美術課堂,讓學生實現不出校門可以“走遍天下”,欣賞各地美景,讓學生形成積極探索未知世界的學習動力,并能夠感知美術的魅力,進而打開學生的思維,充分挖掘學生的美術潛能。
當前小學美術教學內容多、形式豐富,單一的線下教學很難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而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能使教學時間延長且連貫化,更契合小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特點。混合式教學作為美術課程教學的新模式,推動著小學美術教育的改革。總之,小學美術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壁壘,將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的了解,鼓勵其實踐創新,從而推動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