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通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籃球運動學院 李響 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 許晶 中國農業大學體育與藝術教學部
籃球運動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但在中學籃球教學實踐中存在著學習興趣低、技能掌握差等問題,經過多年教學思路的改革和教學模式的探索,仍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依據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基本理念和指導思想,針對籃球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籃球教學實踐探索可行性改革思路。
季瀏教授來自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是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和修訂組組長,他于2015年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把“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作為課程理念。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是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基礎上,參考國際先進課程模式構建的既具有國際視野又能夠適應本土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式。該課程模式以解決我國青少年體質水平下降問題和學生學習生活中不良心理傾向問題為抓手,以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培養學生健康行為意識為基本理念,力圖充分發揮學校體育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強調在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堂氛圍、學習評價等方面要緊密結合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來設計實施,同時提出“運動負荷”“體能練習”“運動技能”三大要點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發展學生體能、增強學生運動技能、提高學生運動能力。[1]
經過多年的體育課程改革,體育教學方式方法有很大進步,但在籃球教學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教師為主導”的問題,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在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中學生只能被動學習理論知識和籃球技能。這種教學方式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學生練習密度低、運動負荷不足,不利于學生掌握籃球技能,也不能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的目標。
籃球運動作為一項同場對抗性的集體球類項目,具有運動情景多變的特點。因此,只掌握某一個或某幾個單個技術,并不能應對籃球運動中復雜多變的運動情景。但是,在傳統籃球教學中將籃球技術分為運球、傳接球、投籃等單個技術,老師按照示范、講解、徒手模仿練習、有球練習的教學程序,教授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往往只注重學生是否掌握某個技術動作,忽視了技術在實際比賽情景中的應用問題。學生通過刻苦練習掌握了基本籃球技術,但在實際籃球運動情境中不知道該怎么用、何時用,讓學生感覺課堂學習的技術“無用”,這樣一來削減的學生再次學習和練習基本技術的熱情,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動興趣。
學習目標是期望學生達到的標準,為教學和學習指明方向[3]。學習目標作為安排學習內容、教學過程實施和評價學習結果的依據,應當充分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同時,處于青少年階段的中學生正是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學習目標應當從提高學生體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出發,高度重視學生體能的發展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同時強調以運動技能作為提高學生身心健康這一學習目標的主要手段和載體。具體到籃球教學的學習目標,不僅要求掌握相互聯系的結構化的運動技能,更要求學生具備面臨不同情景運用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為手段和載體,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
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倡導選擇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且特別強調要選擇在課外能夠積極主動運用的教學內容?!绑w能練習”作為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一大要點,要求在體育課堂中加入10min 體能練習的內容。在籃球教學中可以利用籃球的游戲性、競爭性的特點,設計各種結合球的體能練習內容,增強體能練習趣味性的同時,增加學生練習時間,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球作為一項集體運動項目既能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還能激發學生團結拼搏、樂觀積極、堅韌不拔和追求卓越的優良意志品質,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都具有良好的作用,但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需要充分考慮其實用性,如果教授的內容學生學了用不上,必然會導致學生不愿學,因此選擇符合中學生特點且實用性較強的教學內容,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愛學、愛練、堅持練,這樣學生課上主動學,課下積極練,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對培養運動興趣和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也有較大幫助。
健康體育課程模式以“學生的運動能力是練出來的,不是說教出來的”為思想基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應從教學方法、教學程序等方面入手,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盡量增加學生練習時間,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組織不同教學內容,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同時,在籃球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各基本技術間的內在聯系,采用在籃球技能實際運用情景下串聯組合各運動技能的練習方式,減少技能學習過程中的單調枯燥感,讓學生體驗籃球運動的快樂,使學生對籃球有全面完整的理解,從而達到教會學生運動,而不是只掌握技術動作。例如,在教授不同的傳球方式時帶入防守情景,培養學生在不同情境下合理選用技術的能力,在練習時與運球、投籃等技術相結合,在合理調整或重新制定規則的比賽中,在真實的對抗情景中讓學生體會傳球技術的運用。
課程評價是對課程目標達成的測量和評定,是課程目標的延伸,也是對實施課程全過程的檢驗[4]。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是健康體育課程模式所提倡的評價方式,以求充分發揮評價的反饋功能。在中學的籃球教學中教師應當特別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并及時反饋給學生并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評價內容不能只包括運動技能和體能,還應加強學生運動習慣、情意表現和學習態度等,引導學生為增進健康、培養興趣和享受樂趣而進行體育學習和活動。
健康體育課程模式充分體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和要求,對體育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結合當前中學體育課籃球教學中的“課堂練習密度小,運動負荷低”“注重技術掌握,忽視技術運用”兩大突出問題,在健康體育課程模式的指導下,以運動技能練習和體能練習為主要抓手,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評價等進行調整,結合籃球技能實際運用情景串聯組織各運動技能的教學,增加課堂練習密度,保持一定的負荷強度,以期實現解決當前中學階段籃球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