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棋 北京城市學院體育教研室 朱寶鋼 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順義實驗小學 張立爭 北京城市學院體育教研室
團隊合作能力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對于個人素質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強調不同成員之間在自己的崗位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是新時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籃球作為一項團體體育項目對如何培養團隊能力帶來了新的教學思路。團體體育項目要求每個隊員同心合力、團結合作、艱苦奮斗,充分發揮每個隊員的特長、優勢和潛力,凝聚成強大的團隊合力。高?;@球教學可以彌補學科教育的不足,打破學生孤軍奮戰獨立鉆研的格局,使團體凝聚力增強,有利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使之建立開放的心態和主動合作意識。眾多研究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因此,本文從建立高校籃球教學對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培養的規劃入手,制訂主要目標和具體任務,形成從頂層到實踐的規劃路線,并注重籃球文化的培養,旨在提出新的思考和方向。
從更高層面,實踐證明,團隊合作對拓展多邊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建設、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東西部協作共同富裕等國家重大事件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團隊合作能力是新時代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
從學生層面,一方面,團隊協作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擁有團隊合作精神,促使大學生之間互相欣賞,互相激勵,取長補短,健全人格。另一方面,團隊合作能力是大學生應對就業的一項重要能力。新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產業的變革,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不同企業間的合作及專業化分工日趨明顯,對合作化人才的需求越發看重。
從頂層設計著手,以國家體育政策法規和高校教學國家標準為依據,編制高校規劃,制訂主要目標、具體任務、保障措施等。以目標為引領,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實際需求和實際問題開展專項調研,借鑒國內和國際高校的成功案例,對照社會和企業對高校人才的團隊合作能力需求的具體案例,結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高校的實際辦學條件,并按照“實踐—認知—實踐”的認知理論,不斷改進和完善規劃內容,修訂主要目標和具體任務。
籃球運動不只是鍛煉身體、比賽訓練的一項活動,其作為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籃球文化同樣有著積極和豐富的內涵,包括堅忍不拔的意志、守規則的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等?;@球文化隨著籃球運動的不斷風靡和籃球比賽的日益盛行,已經從表面的競技比賽升華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并且站在了政治和經濟高位。
籃球文化不僅僅是籃球賽場上運動員為了比賽勝利,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事實上,疫情迫使各大籃球賽事停滯或延期,但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籃球運動員們仍然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堅持體能訓練,隊友間互相鼓勵士氣,籃球已經超越了“比賽”的范疇,影響了更為廣大的人群。
因此,從籃球文化切入,可以傳授籃球文化所傳達的體育精神,從根本上使大學生意識到團隊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目標決定路徑,路徑提煉方法,而興趣是學習的內生動力,因此把享受籃球運動的樂趣,放在第一位。一方面注重團隊訓練,除了差異化指導外,關注團隊訓練的內容,以團隊訓練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組建不同人數或相同人數團員間排列組合的小組訓練模式,鼓勵發現不同學生之間的摩擦問題,及時分析并糾正,逐漸培養小組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賽事體系。加強高校和社會俱樂部組織、社團等的合作關系,以比賽展現團隊合作的力量,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實現班級比賽、院級比賽、校級比賽、同城比賽等賽事體系,逐漸建立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以實踐方式加強團隊合作的能力。
綜上所述,“強化學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素質教育背景下,研究高校籃球教學對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具有積極意義,從建立高?;@球教學對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培養的規劃入手,制訂主要目標和具體任務,并設置保障體系,由規劃到具體,由目標到路徑,由理論到實踐,建立從上到下的籃球教學模式;從籃球文化的灌輸切入,從價值觀上意識到團隊合作的意義;并多樣化訓練方法,分步驟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另外,無論是籃球訓練還是比賽,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合格的教師隊伍,提升籃球教學對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培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樣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