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軍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
由于大學生的身體狀況和身體年齡不匹配,國家對大學生體育運動進行了改革,“終生體育訓練”被提出的同時,還增加了學生的訓練時間,很多大學生在訓練的時候由于訓練方式的不正確導致對身體造成損傷,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本文就大學生籃球運動損傷造成的原因和損傷部位做分析,提出相關的預防和解決措施,為大學生安全的訓練提供理論基礎。
體育課前做一些準備活動是提高皮膚血流,有利于身體的散熱,降低肌肉的粘滯性,防止學生在運動中造成肌肉損傷。很多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認為這是無意義的。有的學生隨便應付一下老師,有的甚至直接跳過運動,這種情況下就會容易發生運動損傷。
籃球運動是多人對抗的競爭,身體碰撞是難免的,有的大學生動作幅度大,不按照規則運用籃球,行為野蠻。由于各個學生身體素質差異較大,身體素質差的人不容易占便宜,所以就會導致容易受傷。
很多高校不注重運動理論指導,只關注學生運動與否,所以運動前的預防和事后修復工作不到位,學生在運動過后沒有得到專門的作息指導,導致損傷不僅沒有恢復,還加重了很多。
籃球運動中,手指需要拍打籃球,有時候別人傳球過來,來不及反應,學生就會用手指直接擋住,導致手指時常受到傷害,一旦手指遇到傷害,可以通過冷敷的方法緩解疼痛并及時就醫。有的學生因為接球導致脫臼甚至斷裂,此時就不可以隨意搬動,必須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防止留下后遺癥。
學生在籃球運動中時常要運球過人,體位變換的頻率很高,就會導致關節活動超出正常范圍,容易產生韌帶拉傷,常常是膝蓋部位,受傷后不僅會出血,還會有劇烈的疼痛。此時就要用冰塊冰敷,當內部不出血的時候,用熱毛巾在適宜的溫度下慢慢用力按摩,防止二次損傷。之后需要一定時間的調養,快恢復好的時候再進行簡單的康復活動。
腳踝是最容易受傷的地方,運球過程中經常來回變換步法,一旦沒配合好,就容易產生損傷。腳踝有損傷時,需要立馬休息,不可再走動,加重病情。在受傷的地方墊上干凈的布并用手指按壓,緩解受傷帶來的疼痛感。
籃球運動帶來的損傷是無法避免的,而運動損傷的恢復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課堂的教育和自身的保護還有媒體的宣傳是必不可少。資料顯示,在運動過程中導致受傷的因素有很多,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為主要原因,所以做好學生的預防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由于學生運動量大,學生對肉類的需求非常多,有的學生認為只吃肉類就可以恢復身體,完全不吃素菜。而這種飲食會加重身體的消化負擔,身體機能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學生在飲食方面要多注重維生素和蔬菜的攝入,肉類的攝入不可過量,達到平衡的狀態。
大學生從高壓的高中突然轉換到自由的環境,為了補償自己,熬夜是常有的事,經常到半夜才睡覺,導致第二天沒有精神。據報道,因為長時間作息不規律突然運動導致的猝死的案例很多。所以大學生要調整作息時間,保證良好的狀態和有強壯的身體。
據了解,很多大學生在籃球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損傷都是訓練時間過長導致的。為了避免這方面造成的身體損傷,高校教師要設計科學的訓練計劃,有規律的安排學生進行籃球運動。在訓練前學生要做一定的伸展運動來活動身體,運動后不可立馬休息,要做輕力量的活動。每周的跑步訓練、肌肉訓練等要制定一定的計劃,比如每次訓練的時間不可超過一小時,每周安排的天數不可超過5 天。
很多大學生在籃球運動時動作不規范,運球姿勢和頭球姿勢錯誤嚴重,違反了人的功能特點和生理結構,長期以來,身體受傷就慢慢顯現出來。因此老師要對不規范的動作及時糾正,認真訓練基礎動作。同時對運動著裝、保護工具、落地技術等做相關要求。
大學生在籃球運動中很容易受傷,其中非人為原因很多,這違背了教育理念。籃球運動中損傷的多發部位有手指、膝蓋、韌帶等等,學生對這些部位的保護不到位,對保護措施一無所知,這就需要大學體育部重視籃球的預防工作,對器材和設備進行完善,再請相關專業人員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基本運動預防知識,減少運動造成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