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啟帆 內蒙古工業大學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擴大,促使許多新生事物應運而生。大學生是當今社會新鮮事物、新技術、新思想的“易感人群”,使得老舊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很難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高校的教學模式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加多元化。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在課程改革的視域下,除了原有的體育課程,又結合民族傳統體育及學生體育鍛煉需求增設了符合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課程,使大學體育課程更加豐富。公共體育課教學模式多元化會使得課程改革取得新的突破。全民體質健康已成為當今社會的熱議話題,學校體育作為終身體育的基礎,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鍛煉引導,同時還要通過體育教學、課內外體育活動等促使學生體育行為的養成,并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在教育部政策的引導下,淘汰“水課”、打造“金課”的倡議下,高校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有待深思,無論是從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歸根到底都應該切實提高課程質量。體育課課程質量的提高與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發展密不可分。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基于互聯網平臺,慕課、SPOC、微課等在線教學涌現而出,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有效教學方法應運而生。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戰,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應該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當代大學生體質健康日益下降,不僅不能夠掌握運動技能,體質健康測試都是苦不堪言。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學生對體育課不夠重視的因素外,學生在體育課課堂中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夠也受一定影響,教學模式的轉變很有必要,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獲取知識,并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人格品質也可得到升華。教學模式的創新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動學校體育課程建設的發展。順應時代變化,轉變教學觀念,使學生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能夠掌握運動技能,從而也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利用互聯網平臺,將混合式教學運用于公共體育課教學中。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生學或是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線下教學環境是在田徑場或是體育場館中,學生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掌握技能,離開課堂、離開教師示范學生會遺忘部分技能或體育鍛煉理論的重難點。在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中,可以用線上教學彌補這一弊端。課前,可在雨課堂等互聯網平臺推送相關理論學習課件及教學內容的重難點,使學生對課程有相應的認識,并有自己的認知。課中,教師將技術動作進行示范,學生大量練習,掌握技術動作。課后,將本節課的教學小結在互聯網平臺上推送到班級,并設置習題溫故知新,檢驗教學效果。通過混合式教學將體育教學中理論類知識與技能類學習融會貫通,使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認識提升一個新的高度。
利用互聯網平臺,將翻轉課堂運用于公共體育課教學中。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轉換。課前,運用慕課、微課等教學資源提前布置學生進行預習。課中,由學生作為講授者,講解需要學習的技能動作,讓學生相互間進行探討,教師補充說明。在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開展的主導者,在這個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體育課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將知識吸收內化,使學生更加明確體育教學的目標,更好的掌握運動技能。
利用手機APP,將課中體育理論知識與課外體育鍛煉相結合。移動互聯網發展已經進入到全民時代,恰逢體育產業發展的黃金期,各種各樣與運動有關的手機軟件層出不窮。大學生在這些APP 中,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方式,通過體育課中學習的理論知識,合理的制定詳細的個人鍛煉計劃。體育類APP 與大學生體育行為的契合,打破了傳統體育鍛煉模式,有效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增強學生體質。
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看出多元化教學模式對課程改革十分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基于互聯網平臺多元化體育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是切實可行的。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下,教師應提高個人教學能力,并主動學習互聯網平臺操作方式,順應教學時代變化,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平臺能夠更好的組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并在參與體育活動中收獲堅韌、頑強、拼搏等人格品質。在學校體育的學習中擁有運動技能,并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