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大學 江蘇蘇州 215000)
在體育訓練當中,運動損傷形成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如訓練方式不當、運動動作不標準、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等,都會讓運動員造成一定的運動損傷。良好的運動損傷防范措施[1]對提升體育運動訓練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積極的影響。基于這一點,在體育運動訓練中,教練員要明確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落實運動損傷防范措施,才能為運動員開展有效的體育訓練提供基本的保障與支持。
在開展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有很多體育項目本身競技性比較強,同時會涉及很劇烈的肢體接觸,基于強烈的求勝欲望,運動員在面對面接觸時就會導致運動損傷。這類體育項目主要有籃球、足球等。尤其是籃球體育項目,這項運動需要運動員具有極高的敏捷性、跳躍能力才能支持訓練良好開展,同時減少損傷的出現(xiàn)。在實際競技的過程中,運動員與對手會產生十分激烈的碰撞,如果這時沒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就很有可能會使關節(jié)、韌帶、腰部等出現(xiàn)運動損傷[2]。足球和籃球在激烈程度上很相似,都需要良好的身體控制和承受能力,才能避免損傷的進一步擴大。還有一些體育項目對于運動員的要求很高,需要運動員具備強大的身體控制能力和技巧掌握能力,否則很容易導致運動員出現(xiàn)關節(jié)扭傷、跟腱斷裂、肌肉損傷、腰肌損傷等,這類運動項目主要包括乒乓球、田徑項目、武術、體操等。排球項目在訓練的過程中雖然不會與對手產生肢體接觸,但是其訓練大多集中在下蹲和跳躍上,傳球主要依靠這兩種動作完成。而長時間開展下蹲和跳躍的訓練,對運動員的膝關節(jié)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同時扣球時需要運動員具有強大的爆發(fā)力,沒有掌握良好的扣球技巧,很有可能會造成運動員的腰部損傷。
在開展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沒有針對訓練強度進行科學的安排,也沒有為運動員安排相應的休整時間,訓練強度超出了運動員所能承受的上限,導致身體出現(xiàn)不適,進一步造成運動損傷。對耐力有要求的體育項目,運動員所開展的體育運動訓練中,會包括相應的有氧訓練。同時,有氧訓練程度和時間需要進行合理的安排,因為如果過長時間開展有氧訓練,運動員的身體情況難以支撐訓練活動良好開展,就會導致運動員出現(xiàn)相應的運動損傷。與此同時,對爆發(fā)力有要求的體育項目,運動員在開展訓練活動時,也要進行相應的爆發(fā)力訓練。而爆發(fā)力訓練會使用到運動員的關節(jié),而強度太大關節(jié)難以承受,就會造成關節(jié)損傷,給運動員帶來難以挽回的傷害。以上情況所造成的運動損傷,都是由于訓練強度和運動員客觀情況不一致導致的,如果訓練強度遠超過運動員所能接受的程度,運動員難以良好適應其強度,就會出現(xiàn)相應的損傷[3]。
體育運動訓練活動開展過程中,主要訓練內容基本都是圍繞運動員的耐力、爆發(fā)力、柔韌性及敏捷性等展開的。然而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于運動員各項身體能力要求是不盡相同的,但是現(xiàn)階段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多數(shù)的體育運動訓練開展都遵循同一種訓練方式。而這種集中性訓練形式沒有考慮到運動員的個性化需求,即便能夠讓運動員在一定時間內得到提升,但是也會極大地增加運動員受傷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如果沒有針對集中式訓練做出及時的調整,還會導致運動員在原有的陳舊性損傷基礎上,產生二次傷害。導致運動員受二次傷害的原因主要是,在統(tǒng)一的體育運動訓練模式下,每項訓練活動運動員都要參與,無法避開受傷部位的訓練,教練員無法關注到每位運動員的需求。由此,基于這種訓練方法,運動員難以避免運動損傷[4]。
運動員在參與體育運動訓練活動時,經常會因為訓練方法不科學和訓練強度超負荷而出現(xiàn)運動損傷,通過改進訓練方法和調整訓練方案,能夠極大程度上減少運動員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可能性。但是與這些客觀原因不同的是,基于運動員主觀心理狀況而產生的運動損傷是無法通過調整訓練計劃解決的。最常見的就是運動員對自己有更大的期待,想要完善自己的欲望過強,這讓運動員在心理上為自己設置一個很高的訓練預期,而實際上其自身能力與心理預期相差甚遠[5]。基于迫切的希望,運動員沒有針對自身客觀情況有一個充分的考慮,只是盲目地開展各種疊加訓練,而最后的結果就是超負荷的訓練活動,導致運動員運動損傷。基于這種心理想法,運動員開展的額外訓練都是獨自進行的,訓練過程中沒有教練員相應的指導和看護,無法保障技術動作的標準程度和訓練活動的科學性,運動員很有可能會受傷。同時,在運動員出現(xiàn)運動損傷的情況下,如果運動員感受到的疼痛度不強,那么損傷就很有可能被運動員忽略,但持續(xù)性的訓練會導致?lián)p傷程度逐漸加重,最后可能會給運動員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因此,運動員為自己設置的預期不合理,盲目地獨自進行訓練,不是積極努力的表現(xiàn),而是不科學訓練的體現(xiàn)。
運動員對于自身的身體情況應該具有相對清晰的認知,明確自己所能承受的訓練強度范圍,進而開展相應的體育運動訓練。在訓練過程中,要做到讓身體主導訓練,在不勉強的基礎上增加一定的訓練難度。因為長時間的重復式訓練難以推動運動員在運動技巧上得到切實的提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訓練的強度要在可承受的范圍內,才能保障體育運動訓練的有效性,同時避免造成運動員運動損傷[6]。體育運動訓練可以分割為兩部分看,前半部分運動員的精力比較旺盛,能夠很好地跟上高強度的訓練,但是隨著訓練后半部分的到來,運動員的精力會隨之下降,生理情況會呈現(xiàn)出明顯的變化,具體表現(xiàn)為動作開始遲緩、動作開展更多依靠本能等。基于這種情況,教練員應該具有提前預防意識,對于運動員的生理變化要更加敏感,從而對訓練方案做出有效的調整,符合運動員的生理變化,從而確保體育運動訓練效果得到保障,運動員也可以避免運動損傷。
此外,教練員在安排訓練時,應該對休息時間也做出明確要求。即便是再簡單的體育運動訓練,長時間的開展都有可能超出運動員可承受范圍,因此,教練員要在訓練方案中適當?shù)匕才乓欢ǖ男菹r間留給運動員恢復調整,讓處于緊張的肌肉減壓,為開展下一階段的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除卻訓練期間的放松時間,教練員對于運動員的睡眠質量也要給予相應的關注。良好的睡眠質量可以通過經常性的足浴、按摩等方式實現(xiàn)。
在體育運動訓練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是“家常便飯”,加強對運動員的醫(yī)務監(jiān)督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定期對運動員身體情況進行有效的檢查和評估,教練員能夠對運動員具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從而為完善體育運動訓練計劃提供充分的基礎條件。應經常性地為運動員提供身體檢查的機會,對運動員身體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了解,促使接下來開展的體育運動訓練,能夠在運動員可以承受的范圍內。當出現(xiàn)運動損傷之后,運動員應該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修養(yǎng)恢復,不要急切回到訓練中,只有保障良好的恢復效果,才能更好地開展更為長遠、深入的體育運動訓練。
心理和情緒的穩(wěn)定良好,與其生理反應成正比的關系。一旦運動員表現(xiàn)出煩躁、抗拒、憂郁等心理狀態(tài),以及焦躁不安的外在情緒,教練員就應該著重注意其心理發(fā)展走向,不良的心理發(fā)展走向難以推動體育運動訓練良好進行。當運動員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之后,能夠在其生理狀態(tài)上看到端倪,主要表現(xiàn)為難以保證睡眠質量、心血管系統(tǒng)和呼吸系統(tǒng)運行不良、身體機能急劇下降。因此,教練員應該提前與運動員進行溝通,當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心理狀況不適時,應該及時將情況反映給教練員,將自己心理狀態(tài)不良的原因和具體表現(xiàn)向教練員說明。教練員應該針對運動員心理負擔給予良好的安慰和疏通,必要情況下,要聯(lián)絡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為運動員排解心理問題[7]。而有些運動員自身性格比較內向,不會主動與其他人說明自己的心理狀況。這就需要教練員對運動員的變化更加敏感,多觀察運動員的日常訓練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xiàn)情緒不良的情況,要及時地展開有效的溝通,促使運動員的心理負擔得以及時排解。除此之外,教練員還可以對運動員的心理進行相應的訓練,從而引導其能夠保持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在面對競技時也不會由于過大的心理壓力而失誤。
體育運動訓練過程中,教練員可以調動的訓練方式多種多樣,為了推動體育運動訓練的高效開展,選擇針對性強的訓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運動損傷還可以具體分為突發(fā)性損傷和陳舊性損傷。其中突發(fā)性損傷的出現(xiàn)與其熱身運動有關,很多時候運動員在訓練中受傷是因為熱身運動開展不良,因此,開展有效的熱身運動是維護運動員不受傷害的關鍵。而陳舊性損傷大多源于訓練方法的不科學。因此,教練員在開展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所運用的訓練方法,一定要考慮到運動員的客觀情況和實際需求,促使訓練方法能夠很好地輔助運動員開展高效的體育運動訓練[8]。教練員要了解每一位運動員的損傷部位,在開展針對性訓練時,相應部位損傷的運動員要避開這部分訓練,并通過開展良好的輔助性訓練,在保障運動員訓練效果的同時,也能夠很好地避免運動員二次損傷。
綜上所述,在體育訓練過程當中,運動員發(fā)生運動損傷是難以避免的,這需要教練員不僅要注重體育運動訓練,還要采用科學的方式來減少運動員運動損傷的情況,這是每一位教練員都應該積極去思考的。尤其是應立足于體育運動訓練實際,對可能導致運動員受傷的情況進行探討,加強運動損傷防范措施的落實,才能滿足運動員的個性化需求,為推動體育訓練活動良好開展奠定有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