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靈芝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柘塘中心小學,江蘇南京 211215)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學英語教學既要以教材為基礎展開高質量的教學活動,又要求教師拓展和創新教學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學習資源。繪本作為一種以絢麗的色彩、生動的人物形象為特點的廣受兒童好評的讀物,將其運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夠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驅動他們積極參與英語學習過程,主動完成英語學習任務,以此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1]。
繪本中通常有生動、有趣的插圖,以及用語簡潔且故事性強的文字,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足夠的吸引力。英語教師可以結合繪本所具備的這些特點,圍繞具體教學內容來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以一種更加輕松、生動、有趣的形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將學生的學習期待充分調動起來,促使他們積極投入英語學習中[2]。
例如,在教學I like dogs一課時,考慮到本課內容主要圍繞小狗展開,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動物”,教師結合繪本故事進行了課堂導入。教師首先給學生呈現繪本,并問:“What do you know from this cover?”學生通過圖片,大致可以猜測這是一個關于小老鼠和鱷魚的故事。緊接著,教師一邊講故事內容,一邊將繪本中的插圖一頁頁展示給學生。當故事講完后,教師留下了一個小小的懸念:“What should the Little Mouse Deer do?”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故事情境中,學生一邊觀看繪本插畫,一邊結合教師帶有情感的朗讀,順利理解了故事內容,學習了英語知識。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應合了學生喜愛故事情節這一特點,利用繪本故事導入英語教學內容,順利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帶領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為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做好了充分準備,有助于高效課堂教學的實現。
為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譯林版英語教材中專門設計了交流話題[3]。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繪本設計與對話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節,在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的同時,降低學生開口說話的門檻,實現有效的對話教學。
例如,在教學Our school subject時,由于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已經養成了輪讀、朗讀的習慣,因此,教師結合本單元所涉及的部分內容,選擇了繪本故事Today is Monday進行整合教學。學生通過觀看幽默風趣的圖畫,了解了每天吃到的不同食物,在無意識中記下了一些相關單詞。隨后,教師再講解本章節的生詞。這樣,學生接受起來也就更容易,能夠在繪本故事的刺激下,產生學習積極性,主動聽教師講課。
在運用繪本進行英語教學時,教師要盡可能挑選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繪本,通過二次整理、加工形成一個較為連貫的故事,把本課時需要學習的單詞、句型與其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I can play basketball一課后,教師結合繪本故事《五只小猴蹦床》中的內容進行了一定的整合。考慮到小猴子的機敏與這一階段學生的好動心理較為貼切,再加之繪本篇幅過長,不適宜完整展現,教師只選取了繪本中幾只小猴子跌落的圖片和猴子媽媽安心睡覺的圖片。在這幾個故事片段中,學生會反復接觸到“One fell off and bumped his head.The mama called the doctor.Now, I can go to bed.”這些句子,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記憶,進而達到鞏固生詞的目的。
繪本故事中的插圖能夠用一種較為直觀的方式帶給學生視覺震撼,教師可以借助這一優勢,選擇符合具體教學內容的繪本作為教學資源的補充,用一種更為形象、風趣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引發學生聯想,進而讓學生建立起對教學內容的感知,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順利掌握新的知識點[4]。
例如,在教學How much?一課時,教師就根據本課內容選擇了Go shopping in the supermarket這一英語繪本故事作為知識點補充。學生一邊閱讀繪本故事,一邊通過直觀的圖畫感知新單詞、新句型。學生完成閱讀后,很容易就可以推測出句子“How much?”的意思是詢問價格。
從上述教學案例中可以看出,繪本最重要的特征是直觀性,這一特征恰好能夠滿足學生當前階段的思維需求。教師應善于借助繪本優勢,為學生挖掘新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學習英語,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更喜歡自己繪畫。在課堂上,教師可先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進行簡筆畫創作,并在圖畫旁邊加上一些簡單的英文生詞、句型來引導學生學習[5]。學生瀏覽這些圖畫后,腦海中會不自覺地產生自己的想法。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聯想在紙上畫出來,編成一個小故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漫畫創作的驅動下積極學習和運用新的單詞與句型,提高了英文知識的儲備量。同時,從另一角度而言,學生通過聯想、二次創作進一步鞏固了所學新知,提高了自身的語言輸出能力。
例如,在學習Let's make a fruit salad時,學生需要掌握的生詞有“banana, grape, mango”等。考慮到這些生詞都是表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學生要畫出對應的水果形狀并不困難。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圍繞水果編一個故事,并用圖畫表示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一邊積極想象,一邊思考如何作畫,鍛煉了自身的思維能力,同時提升了英語表達能力。
繪本作為一個較為完整的故事作品,能夠作為寫作模板引導學生練習寫作。在進行繪本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基于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繪本仿寫,進而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充分鍛煉。
例如,在教學方位詞時,教師就借助了繪本故事Rosie's Walk設計了寫作練習。該故事所包含的詞匯、句型結構都較為簡單,符合學生現階段的學習和模仿水平。在課堂上,教師一邊向學生展示繪本故事,一邊引導學生學習其中的簡單句式,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印象。在課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其中的句式進行二次創作,創造一部屬于自己的繪本故事。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學生通過閱讀繪本故事自然而然地產生了一些猜想,這些猜想能夠進一步支撐學生完成閱讀。教師可以適當地將結尾刪除,設置懸念,進而鼓勵學生進行故事的續編,以便激活學生的想象力。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師應基于教材內容,靈活地將繪本作為輔助教學資源運用于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和篩選繪本故事資源,在選擇時首先考慮其能否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進而結合一定的英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讓英語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