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鑫淼,宋喜崗,魯飛,何暢
(1.遼寧省交通運輸事業(yè)發(fā)展中心,遼寧 沈陽 110015;2.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20)
2017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貨運車輛安全技術檢驗和綜合性能檢測依法合并,推行“兩檢合一”。2018年 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在“兩檢合一”的基礎上實現年檢、年審和尾氣排放檢驗“三檢合一”。GB 21861-2014 《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機動車年檢依據的技術標準與GB 18565《道路運輸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 ,機動車年審依據的技術標準檢驗項目存在重復,有必要整合修訂。GB38900-2020 是整合修訂后的機動車安全檢驗標準,將推動實現“一次上線、一次檢測、一次收費”。新的機動車安全檢驗標準,以現行的GB21861為基礎,整合GB 18565中有關安全檢驗項目,對確需保留的安全檢驗項目納入修訂整合內容。以下主要對 GB38900-2020 與 GB21861-2014、GB 18565-2016關于車輛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上的主要差異進行詳細地解析。
在檢驗項目方面:首先,GB38900-2020將“機動車安全檢驗項目表”細化拆分成“注冊登記安全檢驗項目表”和“在用機動車安全檢驗項目表”兩張表。更加細化對車輛安全檢驗記錄的要求。其次,根據GB7258 -2017增加了“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裝置”、“駕駛區(qū)隔離設施”、“汽車乘員反光背心”、“前下部防護”等聚焦安全性相關的項目。再次,根據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聯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組織召開道路運輸車輛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指標論證會的論證結論,取消了“動力性”、“燃油經濟性”檢驗項目。還一并取消了“掛車駐車制動”、“前照燈遠/近光垂直偏移”、“車速表示值誤差”、“在用車軸距”等檢驗項目。最后,標準中還豁免了部分特殊車型駐車制動、加載制動等檢驗項目[1]。
在檢驗方法方面:一方面根據GB 7258-2017強化了車輛識別代號、發(fā)動機號等車輛唯一性參數的檢驗方法。另一方面,依據 GB18565-2016調整了大型客車、中重型貨車和載貨專項作業(yè)車及掛車中的車體周正、輪胎、方向盤最大自由轉動量等項目檢驗方法。還有更加細化了送檢機動車,包含新能源汽車、汽車列車、旅居車等的基本要求及儀器設備檢驗記錄表樣式。最后還在制動性能、前照燈、側滑等儀器設備的檢驗方法進行了優(yōu)化[2,3]。
在檢驗要求變化方面:首先根據GB 7258-2017調整了車輛唯一性、車輛特征參數、車輛外觀、安全裝置、儀器設備檢驗要求、強化了中大型客車、中重型貨車、新能源汽車、面包車等車輛的檢驗要求。其次,根據 GB18565-2016增加了貨車備胎固定、集裝箱鎖止裝置、客車車門應急控制器檢驗要求;增加了客車和中重型貨車的防眩目裝置、前風窗玻璃刮水器要求。再次,修改了聯網查詢檢驗要求。增加了對送檢機動車狀態(tài)為“被盜搶”、“鎖定”等異常情形處理要求;規(guī)定對發(fā)現送檢機動車達到召回計劃實施周期而未實施召回的處置要求。
在檢驗結果判定處置變化方面:修改了報告份數要求,對于營運車輛要求一式四份;增加了檢驗結果聯網傳輸要去,即:檢驗機構應按GB/T 26765、GA 1186以及交通運輸部門規(guī)定的要求傳遞數據及圖像;調整了異常情形處置要求,細化了機動車檢驗時對于加裝、改裝檢查確認的有關要求;刪除了檢驗資料保存時限,具體的執(zhí)行時檢驗機構要根據行業(yè)管理要求保存。
根據新修訂的GB 7258,強化了中大型客貨車輛等重點車輛的安全檢驗,新增客車駕駛區(qū)隔離措施、貨車前下部防護裝置、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裝置等安全檢驗項目,調整客貨車限速裝置、盤式制動器、輔助制動裝置、發(fā)動機艙自動滅火裝置等安全檢驗要求。詳細情況如下:
強化中大型客車安全檢驗,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方面,2020年1月1日起出廠的專用校車、車長大于9m的未設置乘客站立區(qū)的客車的轉向輪應裝備輪胎爆胎應急防護裝置。第二方面,2019年11月1日起出廠的車長大于等于6m的設有乘客站立區(qū)的客車和未設置乘客站立區(qū)的公共汽車,2020年8月1日起出廠的車長大于9m的公路客車和旅游客車應裝備駕駛區(qū)隔離措施。第三方面,2018年1月1日起出廠的設有乘客站立區(qū)的客車,2019年1月1日起出廠的公路客車、旅游客車、未設置乘客站立區(qū)的公共汽車、校車、設有乘客站立區(qū)的客車以外的其他客車應安裝有符合要求的行駛記錄裝置(包括:汽車行駛記錄儀或行駛記錄功能符合GB/T 19056 的衛(wèi)星定位裝置等)。第四方面,2019年1月1日起出廠的公路客車、旅游客車和未設置乘客站立區(qū)的公共汽車的外推式應急窗臨近處應配備應急錘。第五方面,2018年1月1日起出廠的車長大于9m的其他客車(除公路客車、旅游客車、未設置乘客站立區(qū)的公共汽車的客車)應具有限速功能或配備限速裝置。第六方面,2019年1月1日起出廠的公路汽車、旅游客車和未設置乘客站立區(qū)的公共汽車,車長大于9m時車身左右兩側應至少各配置2個外推式應急車窗并在車身右側設置一個應急門,車長大于7m且小于等于9m時車身左右兩側應至少各配置1個外推式應急窗。
強化中重型貨車的安全檢驗,也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方面,總質量大于3500kg的危險貨物運輸貨車的轉向輪需要應裝備輪胎爆胎應急防護裝置。第二方面,2019年1月1日起出廠的車輛的緊急切斷裝置自動關閉或提示報警功能應符合GB 7258的要求。第三方面,2019年1月1日起出廠的危險貨物運輸半掛車,2020年1月1日起出廠的三軸欄板式、三軸倉柵式半掛車的所有車輪應裝備盤式制動器。第四方面,2019年1月1日起出廠的三軸及三軸以上貨車(具備限速功能或配備有限速裝置,且限速功能或裝置符合規(guī)定的除外)應具備超速報警功能。第五方面,2019年1月1日起出廠的總質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貨車應具備右轉彎音響提示裝置。第六方面,2018年1月1日起出廠總質量大于3500kg的貨車和專項作業(yè)車(具有全輪驅動功能的貨車和專項作業(yè)車除外)、總質量大于3500kg的半掛車、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的所有行車制動器均應裝備制動間隙自動調整裝置。
強化新能源汽車安全檢驗,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應具有外接充電接口,且充電接口表面不應有明顯變形或燒蝕痕跡。第二,2018年1月1日起出廠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目視檢查可見區(qū)域內B級電壓電路中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應用符合規(guī)定的警告標記予以標識。第三,目視檢查可見區(qū)域內,高、低壓線束、連接器不應有斷裂、破損、表面材料溶解或燒蝕痕跡。第四,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充電儲能系統(tǒng)外殼不應有明顯變形、裂紋、外傷或電解液泄漏情況。
強化車輛唯一性安全檢驗,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對于2018年1月1日起出廠的總質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欄板式、倉柵式、自卸式、罐式貨車及總質量大于等于10000kg的欄板式、倉柵式、自卸式、罐式掛車應在其貨箱或常壓罐體上打刻至少兩個車輛識別代號。第二,對于2019年1月1日起出廠的乘用車以外的其他汽車,至少有一個ECU應記載有車輛識別代號等特征信息。第三,對于2019年1月1日起出廠的總質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貨車、貨車底盤改裝的專項作業(yè)車及所有牽引桿掛車,車輛識別代號應打刻在右前輪縱向中心線前端縱梁外側。第四,對于2019年1月1日起出廠的半掛車和中置軸掛車,車輛識別代號應打刻在右前支腿前端縱梁外側(無縱梁的除外)。
GB38900-2020 按照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內容應當嚴格限定于“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以及滿足經濟社會管理的基本需要”范圍的要求,標準緊緊定位于機動車安全檢驗,以GB 21861-2014為基礎,整合GB 18565-2016中確需保留的安全檢驗項目、方法和要求。總體上按照“非必要不強制”制定檢驗項目和檢驗要求。強化中大型客車、中重型貨車、新能源汽車、車輛唯一性安全檢驗。GB38900-2020自2021年1月1日實施后,將代替GB 21861-2014、GB 18565-2016。GB38900-2020的發(fā)布實施,將有效推動和支撐“三檢合一”全面落地,提高檢驗服務效率,切實降低涉企收費,減輕車主和物流企業(yè)的負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