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本強
(西藏昌都市職業技術學校 西藏 昌都 854000)
中職計算機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應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作為本位,注重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有效創新職業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計算機應用與維修一體化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教學中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課堂上學習的理論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反過來學生又在實踐的過程中證實理論的正確性,增強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提升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職業化教學主要是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學與實踐相分離的,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模式無法滿足職業需要,學生只掌握了表面的理論知識,但是對于實踐操作知之甚少,自身的操作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和增強。
2.1 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學水平。中職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要想實現一體化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首先就應該加強中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規范和要求,定期開展培訓,為教師提供學習新教育理念和教學知識的機會,不斷更新自身教學的手段和模式,將更多的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對學生更好地進行指導和要求,這樣學生才可以學到更多知識。同時學校還應該聘請長期處于第一線的骨干技術計算機應用與維修員到學校任教[1],這些長期身處生產一線的企業工作人員才更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什么,從而從生產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培育和教學,學生也能在這樣的教學中更加了解企業的生產操作實際,找到學習的方向,將學校的學習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
2.2 教學生產對接,提供實踐機會。計算機應用與維修專業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與生產實踐結合,舉辦各類技能賽事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舉辦的這些賽事考核中職學生的理論掌握情況和實踐應用能力。學生參加這些比賽時可以檢測自己的能力,及時查漏補缺,彌補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同時在參與這些技能賽事的同時也更好地運用理論開展實踐,提升自身的實踐應用操作能力。同時教學的考核評價方式也應該進行相對應的調整,為了有效開展一體化教學,教師在開展計算機應用與維修專業的課程考核時應該包括理論和實際操作兩種形式,其中學生的具體操作能力是重點[2]。教師設置課程考核時可以使實踐操作占據考核的70%,為考核的內容設置一個基本的大方向,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力和想象力進行實踐,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計算機應用與維修專業可以每年舉辦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大賽,激發學生計算機硬件知識的學習熱情,提升計算機組裝和調試技能水平。競賽的內容包括將所有的零散計算機配件正確組裝成一臺電腦,所有連接線要正確安裝并且可以正確發揮功能的作用,熟悉微型計算機部件的接口安裝方法、硬件設置方法;運用比賽提供的工具軟件對硬盤進行分區并且格式化(PQ、DM、PM)等等。學生在參加競賽前會認真準備,在參加比賽的同時能夠進行運用,提升自身對計算機的熟練程度。
2.3 加強校企合作,實現一體化教學。隨著計算機行業的快速崛起,社會對計算機應用與維修技術人員的需求很大,大批中職學生畢業之后將會流入這些企業進行工作。基于此,學校應該加強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與聯系,為企業輸送大量的在校學生進行實習,這樣既可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幫助企業招聘到更多合適的人才,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崗位對自身能力的需要和要求,在企業實習期間學到更多的實際操作技能,提前進行就業規劃,有效進行一體化教學[3]。學校可以選擇合適的企業作為學校教育基地,定期安排一些學生在企業進行實習,企業分派專業人員對這些學生進行指導,并且在學生畢業之后與這些企業進行雙向選擇,實現合作共贏。
例如,學校應該和計算機相關的企業之間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這樣企業每年為學校提供實習的崗位,學校為企業提供專業對口的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學生可以在生產一線學到更多的技能,提升專業能力,企業也能夠滿足自身的勞動力需要。然后學生在畢業之后可以跟企業簽訂就業協議,直接上崗工作不需要在花費企業巨大的精力對新員工進行培訓。
在計算機應用與維修專業教學中采取理實一體化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核心素養和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出更多的專業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