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華堂
(湖北省黃石市經濟開發(fā)區(qū)·鐵山區(qū)太子鎮(zhèn)中心小學 湖北 黃石 435000)
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觀察力看似人人都有,但是沒有正確的引導就發(fā)揮不了它在寫作中的作用。小學生正處于認知啟蒙的年齡段,好奇心和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卻不知道怎么轉化為作文能力,因此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語文教師要重視觀察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1 抓住觀察事物的特點。世界上每個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構成了這樣獨一無二的每個事物,這些特點是區(qū)別事物的主要依據(jù)。在觀察過程中,要抓住觀察事物的特點,才可以更加明確的觀察。事物的特點也有主次之分,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也要進行全面的觀察,不放過每一處細微所在。[1]
例如留給學生寫一個關于父母的寫作主題,可以讓每個學生去觀察父母身上的特點,可以是缺點,也可以是優(yōu)點。但看到一方面的特點之后,進行更深層次的觀察,對父母進行全面的觀察,寫出關于父母的作文。
1.2 按照正確順序觀察。事物有很多的特點,可以從空間方面進入觀察,以某個地點作為一個中心,然后進行由上而下,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這種方式在觀察風景時比較適用。也可以從時間方面進行觀察,因為有許多事物的發(fā)展伴隨著時間的流逝。
例如可以留一個植物的觀察寫作,在對植物的觀察中,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在空間上觀察植物的外觀特點,在時間上,可以設置一個觀察日記,記錄每一天隨著時間的流逝植物本身發(fā)生的變化。
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中,學生缺乏主動性,只是被動的傾聽,教師只是把知識點給到了學生,但是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觀察也止步于課堂之中。在新的理念要求中,要求教師改變以往舊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觀察場地,組織學生室外觀察,多方面多形式觀察,總之是讓學生勤觀察勤思考。[2]
例如在《少年閏土》這一課程教學中閏土的形象是一個純真善良,質樸勤勞的農村孩子形象,跟文中的“我”對比起來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從衣著打扮到言行舉止再到人物的動作神情都是兩個人性格體現(xiàn)之處。這也是人物塑造的關鍵之處。在這樣的對比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不同之處,抓住塑造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進行觀察。然后可以留一個作文練習,寫一位班上的同學,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模仿文中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現(xiàn)在的小學生正是充滿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年齡段,要從現(xiàn)在開始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利于小學生在寫作中提高,教師可以先給出學生一個主題讓學生去思考然后采取問題提出的方法,讓小學生有想知道問題答案的渴求,去到實際中探索觀察,以此來激發(fā)小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力。
例如可以為小學生布置一篇“動物”主題的寫作,當有些學生毫不在意時,寫出的文章會顯得脫離實際,感覺文章仿佛是虛無的,沒有進行具體的對動物的描寫,這是沒有進行觀察后的寫作。為了啟發(fā)學生去觀察,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幾個問句:“夏天的時候,狗狗會相人一樣出汗嗎,它們熱的時候是怎么樣的?”還有“小貓的胡子如果被剪掉小貓咪會不會發(fā)現(xiàn),它會怎么樣?”這樣的幾個問句會促使學生主動尋找答案,在觀察小動物時融入思考和探究實踐,經過觀察后寫出的作文會更加生動,這也是觀察對寫作的重要性。
因為小學生很多時間都是在課堂的學習中,如果將課堂學習和培養(yǎng)觀察力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觀察力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習方法。[3]
例如在朱自清的《綠》這一課程的學習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語文教師會讓學生從描寫的語言和方式這幾方面對文章進行概括總結。但是如果從培養(yǎng)觀察力的角度出發(fā),小學語文教師就要轉變教學觀念,從加強學生審美的角度進行分析,引導學生仔細瀏覽文章,把自己想象成為作者去觀察,來感受作者文中的看法和思考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學習中,觀察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它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對語文課文的理解感受能力,將小學生的觀察培養(yǎng)和寫作聯(lián)系起來,學生在掌握觀察方法,更好的觀察事物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寫作能力,熱愛寫作的積極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時候,也要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為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