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蓉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江寧中心小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并不關注學生的閱讀效率,語文授課教師只關注學生的成績,都是運用死板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而隨著新課改的改革,語文授課教師也逐漸的關注學生的閱讀效率,以及不斷改善學生的閱讀習慣。整本書閱讀便符合當下的閱讀教學模式,以及閱讀教育的精神指導方向。所以教師熟練的運用好整本書閱讀教育模式,才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提升。
當前大多數的小學語文閱讀,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語文授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并要求學生對書籍進行閱讀時,教師只是簡單的將書籍閱讀一遍,而后才會進行詳細的書籍內容講解,教師還是習慣于過度講解書本上的知識點內容。其次語文教師并沒有要求學生對書籍進行詳細的分析,忽略學生自我學習以及自我分析的能力培養。這種情況致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對語文書籍的理解能力也無法得到提高。并且嚴重情況則導致學生無法從書籍中,學習到可以提升個人素養的書籍精神思想,使學生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趨于普通化。所以教師改變現在的閱讀學習狀況,才是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對于傳統的閱讀模式擁有突出的閱讀優勢。在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時,運用整本書閱讀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效率得到提升,還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巨大的提升。學生對于一篇書籍進行多次閱讀,詳細閱讀以及多方面的閱讀,可以使學生對于書籍的理解更加的通透。同時可以使學生更加熟練地運用書籍中的中心思想提升自己寫作能力,并且在學生深刻的了解書籍所表達的精神指導時,可以使學生對于人生的規劃以及人生的思想道德得到巨大的提高。所以語文授課教師一定要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運用語文整本閱讀的教學方式進行科學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
3.1 閱讀前引導學生閱讀興趣。對于一本書的閱讀,學生在閱讀前能夠擁有充分的閱讀興趣,可以使學生閱讀書籍的效率事半功倍。所以教師以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理念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時,一定要激發學生對閱讀書籍的興趣性[1]。例如,小學三年級整本語文教材,語文授課教師可以根據書籍的大意,運用書籍中的故事情節以及人文情懷,來吸引學生對書籍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在對書籍進行閱讀之前,便對書籍產生濃厚的閱讀情感,并使學生可以在下一個階段閱讀時,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書籍的含義以及書籍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內容,使學生在閱讀書籍時可以朗朗上口,課堂的閱讀氣氛可以更加的活躍。
3.2 閱讀中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根據教師的引導,學生在對書籍進行閱讀時,便對書籍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而接下來便是學生需要在閱讀中對書籍進行深度的了解,并且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去分析書籍的概要[2]。例如,學生對小學三年級這本書籍進行課文閱讀時,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從書籍的風景描寫以及人物描寫進行詳細分析,并且根據書籍的一些修飾詞用法,以及一些語句的用法進行著重探究。使學生可以在閱讀時,更加深刻的了解書籍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內容,以及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學習中,可以將書本上的寫作手法以及書本上所包含的精神指導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
3.3 閱讀后引導學生總結拓展。在學生對書籍閱讀完之后,最重要的階段便是對書籍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而此時教師應根據書籍所表達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讀后提問,分析學生的讀后收獲有哪些?同時要求學生進行小組之間問題討論。例如,授課教師在學生閱讀完畢之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且要求學生對書籍的閱讀情況以及閱讀書籍的觀后感進行小組討論,而后各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整理,并分享給班級同學,對于有創新思路的小組同學,教師應給予口頭獎勵,并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努力學習。
整本書相對于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來說,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造。整本書閱讀不僅符合當今社會的教學思想理念,還符合學生學習中的人生觀及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加的事半功倍,并且從以往的學習基礎知識,到如今的學習精神素養的提升。整體的教學模式思路的轉變,使得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能夠完全勝任于現今階段的閱讀學習情況。所以授課教師能夠熟練應用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理念,才能使學生在學習語文閱讀中,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書籍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以及使學生精神素養和全面素質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