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蓉
(貴州省平塘縣卡臘小學 貴州 黔南州 558303)
在很多農村小學的教學中,語文教師卻對口語交際教學重視程度不夠,使得口語交際教學呈現形式化,上課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小學生的情感得不到有效表達。身為一名農村的小學語文教師,教師都深知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去重視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每一節口語交際課都必須認真組織準備,讓小學生能夠使用普通話圍繞口語交際主題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使每個學生有勇氣敢于表達,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訓練。
1.1 口語交際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無法形成完整的口語交際訓練體系。目前,基于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其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完整的口語交際訓練體系根本就體現不出來,這是當前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最最重要的問題。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注重的是小學生交際語境的創設,將訓練重點放在學生日常的訓練上。而小學語文教師在學生的口語交際課堂教學中,一味地將口語交際課堂變成了小學生的小練筆模式,只是讓學生能夠依據口語交際的要求去進行寫話訓練,寫出話后再讓學生去說,其訓練僅僅限于課上安排學生進行,根本沒有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去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使得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與課堂教學脫軌,從而導致口語交際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無法形成完整的口語交際訓練體系。
1.2 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認識程度不夠,口語交際教育觀念需要更新。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認識程度不夠,是當前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存在的共性問題。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來自于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積累,想要通過語文課堂的短暫訓練,是根本無法收到效果的,根本就是在浪費學生課堂的寶貴時間,這種錯誤的觀點根本就沒有認識到在學生語文課堂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重要性,錯誤地認為對小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是沒有用的。
2.1 靈活運用教材內容。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編者對小學語文教材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使得新版教材中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但是由于受到生活環境與教育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城市與農村的學生在學習水平上存在較大的差異。為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獨特的教學環境,深入挖掘教材中富含交際元素的內容,并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能夠在興趣的驅使下自主地參與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當學生學習《鳥的天堂》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以教材為基礎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劃分,并進行適當的擴展,以此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再比如,當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動手做做看》的相關知識內容后,可以引導他們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到野外搜集各種各樣的素材進行創作,并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選。通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師均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地拓展與延伸,這種設計方法雖然與口語訓練關系不大,屬于“無中生有”的教學內容,但是卻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話題,使得他們能夠在課堂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
2.2 從生活中選取素材,豐富課堂內容與形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村小學語文課程口語教學可以從生活中汲取素材,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學生展示自我的素材和資源,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夠喚起學生已有認知,對學生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密切關聯起來,這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最終的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關聯,學生對有興趣的事情熱情度極高,強化口語訓練效果。例如:保護有益的小動物口語訓練中,在課前準備活動中要求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源和圖片,通過多種渠道獲取有效資源,如閱讀、網上查詢等等,然后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將搜集好的材料整理清晰,便于在課堂活動中交流。
總而言之,口語交際訓練課程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包含多種認知與技能操作方面的知識內容。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需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探索,摸索出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改善農村教學的現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其日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