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婷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區直幼兒園,山東德州 253000)
在幼兒園日常教學中,設置生成性課程,教師需要明確生成性課程的設置意義,充分發揮生成性課程的優勢,并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思想,使生成性課程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需求,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幼兒在生成性課程中不斷鍛煉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進而充分挖掘幼兒的創新潛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園設置生成性課程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集中精力進行學習,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第二,生成性課程可以培養幼兒的探索求知能力,讓幼兒在探索求知過程中有效培養創新思維,促進他們的創新發展。第三,生成性課程設置能滿足幼兒學習需求的內容,使幼兒在學習中增強與知識的互動性,使幼兒獲得最佳的學習感受。第四,生成性課程可以轉變傳統的幼兒教育模式,使幼兒園利用生成性課程營造創新型教學環境,有助于幼兒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動,鍛煉幼兒表達思想的能力,并且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幼兒健康成長。
生成性課程的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具有理論背景和結構框架的特點。生成性課程是依靠教育理論設置的,能有效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求。第二,具有教學目標靈活的特點。幼兒的身心發展處于初級階段,會在不同時期產生不同的變化,幼兒園根據幼兒的變化,可以及時調整生成性課程教學目標,以便適應幼兒的發展需求。第三,具有開放性和自由性的特點。幼兒園在設置生成性課程時,可以將多項內容融入課程中,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1]。
幼兒園開設生成性課程,需要幼兒教師具備專業的課程設置能力,在設置課程中,一方面,使課程包含豐富的知識,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要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在教學中與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在互動中發現幼兒的創新潛能,以便投入更多的精力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從而促進幼兒的良好發展。
但在設置幼兒園生成性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隊伍存在明顯的階梯性特點,其綜合素質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僅無法設置出科學合理的生成性課程,也不能貫徹和落實生成性課程教學策略。此外,多數教師缺乏對生成性課程的正確認識,只是在理論層面理解生成性課程的開展意義,在實際教學中無法充分展現出生成性課程的內涵和特點,導致生成性課程未能獲得應有的教學效果。
許多幼兒園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向幼兒講解預設的課程,采用按部就班的方法開展幼兒教學工作。盡管許多幼兒園認識到開設生成性課程的重要性,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生成性課程的發展受到極大的限制。
1.整合教師團隊
由于幼兒園教師隊伍有階梯性發展特點,許多幼兒教師專業素養存在較大的差異,幼兒園應加大教師隊伍的建設管理,采用培訓的方式,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并有效整合教師團隊,不斷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此外,幼兒園還應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參觀的機會,讓他們在外出學習參觀過程中開闊自己的視野,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積極學習生成性課程教學方法,在幼兒園教學中更好地開展生成性課程教學工作。
2.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幼兒教師通常按照預設的課程內容開展教學工作,并且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執行者和評判者。幼兒園開設生成性課程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角色定位,使教師成為生成性課程教學的參與者,與幼兒一起進行生成性課程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記錄每名幼兒的學習情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保持耐心和細心,以積極的心態鼓勵幼兒,使幼兒在生成性課程中始終展現出良好的學習狀態,進而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
3.培養教師能力
教師應掌握生成性課程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趣味性問題,使幼兒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學習,使生成性課堂的教學意義充分體現出來。此外,教師應及時總結生成性課程教學經驗,在總結經驗中找出提高生成性課程教學效率的方法,進而增強生成性課程的教學活力。
幼兒教師開展生成性課程教學時,應使設置的課程內容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并且增強生成性課程的靈活性,在教學中根據幼兒的狀態及時優化教學模式,為幼兒創造自主活動的空間,讓幼兒自行探索設置的學習內容,進而幫助幼兒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此外,在幼兒自主探索學習中,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教學法,讓幼兒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使他們在學習中增強合作意識,逐步提高綜合素質。
幼兒教師應在預設課程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生成性課程,使預設課程與生成性課程相輔相成。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生成性課程的類型,并選擇合適的方式介入課堂教學中,使生成性課程和預設課程靈活變化,使幼兒園教學工作保持持續穩定的狀態。在判斷生成性課程類型時,教師應掌握三種課程類型,一是幼兒生成性課程,二是預設課程到生成性課程,三是生成性課程到預設課程。根據不同類型的課程,教師應選擇靈活的介入方式。在生成性課程教學中,如果幼兒對某一知識產生學習興趣,教師就可以讓幼兒自主學習。在預設課程到生成性課程中,教師在導入階段講解預設課程知識,判斷幼兒是否處于成長階段,如果幼兒處于成長階段,可以變換至生成性課程。因此,教師掌握判斷生成性課程類型的方法,選擇合適的介入方式,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生成性課程中,教師與幼兒均需要成為課程教學的參與者。教師在進行生成性課程教學時,可以為幼兒準備豐富的學習內容,開展多種學習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豐富的知識,在學習中與教師和其他幼兒進行熱烈的討論,通過討論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盡管幼兒的思想較為簡單,但是教師應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鼓勵,讓幼兒可以在生成性課程中有效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并且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教師在設置教學內容和組織幼兒參與教學活動時,應遵循以幼兒為本和因地制宜的原則,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良好的環境中鍛煉學習能力、生活能力,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進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發展中,幼兒園應積極推廣生成性課程,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培養幼兒教師,使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掌握開展生成性課程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中設置豐富且具有趣味性的生成性學習內容,以便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同時,在幼兒學習生成性課程時,教師應給予幼兒更多的鼓勵,增強幼兒的學習信心,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