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舒涵
(福建省霞浦縣第一幼兒園,福建寧德 355100)
幼兒的年齡小,尚未形成基本審美觀,而美術教學正是塑造其審美觀的重要途徑,對幼兒未來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幼兒創設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情境,并選取幼兒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作。當前幼兒美術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對教學效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需要教師引起重視,幫助幼兒充分釋放美術創作天性,并使幼兒熱愛生活。
在傳統的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先為幼兒介紹相關知識,再為幼兒示范繪畫步驟。但因為教學方式機械,沒有充分聯系生活,幼兒只能單純地模仿教師進行美術創作。幼兒將教師的示范步驟套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使繪畫成為一種固有模式。在幼兒繪畫中,我們經??梢钥吹角宦傻奶?、小屋、鮮花、綠草等元素,這無疑約束了幼兒創造性的發展,長此以往,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會被扼殺,只會“模仿”。
當下,雖然教師已經認識到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充分發揮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數幼兒園的幼兒仍坐在教室里上課,拿著畫筆憑空想象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另外,在美術活動中,幼兒使用的繪畫工具基本上都是彩筆、水粉、油畫棒等工具,工具存在單一性。這些無疑給美術創作造成了阻礙。但在教學中,秉承生活化思維,教師可以發揮許多巧思,如讓幼兒將石頭、落花、落葉等作為美術工具,賦予美術作品以獨特的創作美感[1]。
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是一種較新穎的教學模式,當下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雖然許多幼兒園已經將其運用于美術教學中,但尚未形成完整體系。大部分幼兒園只在理論層面對生活化美術教學進行了嘗試,還未真正將其落實在日常教學中,其應用開展尚且不足。
幼兒教師在教學時,應依照教學內容來創設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情境,帶給幼兒視覺、聽覺上的感官刺激。美術和生活聯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契合,能讓幼兒直觀了解該活動的教學目的,優化幼兒的美術創作體驗,調動和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和興趣[2]。
例如,在“神奇的帽子”活動前,因為帽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見,所以筆者讓幼兒第二天每人戴一頂帽子來幼兒園。筆者先介紹了自己帶來的帽子,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然后讓他們觀察自己帶來的帽子,看其顏色、大小、形狀等。通過這一情境,幼兒對帽子的興趣被激發,教師適時引導幼兒進行關于帽子的創作,讓幼兒根據自己帶來的帽子的樣式進行創作,同時還可以發揮想象力,在上面添加一些裝飾。由此可見,教師引導幼兒將生活和美術創作相聯系,能使幼兒更好地發現美、創造美。
幼兒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更易接受,基于此,教師可以從生活化教學理念出發,在日常教學中對幼兒強調收集生活中常見材料的重要性[3]。幼兒能將自己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樹葉、樹枝、紙盒、衛生紙筒等收集起來,等積累到一定數量后,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生活化的材料來引導幼兒開展美術實踐活動。
例如,在“制作手工爆竹”美術手工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使用各種薯片桶或衛生紙筒進行手工制作,以薯片、衛生紙筒為筒身,然后圍上紅色的彩紙,就可以制作出一個紅紅的爆竹,接著幼兒還可以在上面用彩筆進行裝飾,創作出各種不同圖案的“手工爆竹”。又如,在“變廢為寶”活動中,教師可以“超市購物”為主題,指導幼兒制作環保購物袋。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廢舊材料制作環保購物袋,并在上面進行裝飾。有的幼兒將廢舊衣物剪開制作環保袋,有的幼兒將好看的宣傳單剪一剪再貼在一起制作環保袋,有的幼兒用舊圍裙制作環保袋,等等。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變廢為寶,創作出來的美術作品十分有創意,也充滿生活氣息。
在信息時代下,幼兒教學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多媒體具有聲情并茂、動靜結合等優勢,一些傳統教學難以表現的內容,都能通過多媒體設備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幼兒面前。幼兒在觀看充滿生活元素的多媒體PPT、視頻、圖片的過程中,能激發學習興趣,主動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體驗通過美術創作進行表現[4]。
例如,在幼兒園“秋天的畫報”這一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欣賞秋天的美,并能用線條畫出美麗的菊花。但幼兒尚不了解菊花,于是教師在網上收集了各種常見的菊花品種,制作成動態PPT 展示給幼兒。幼兒在欣賞時,時不時發出驚嘆,有的說菊花很像自己看過的煙花,有的說菊花像自己媽媽衣服上的裝飾,等等。在幼兒分享各自的想法后,教師解釋這些花都是菊花,有著不同的名字,指導幼兒用線條畫出美麗的菊花。幼兒興致勃勃,迫不及待地抓起畫筆創作起來,最后畫出的菊花十分有特色。多媒體技術能讓原本枯燥的幼兒美術課堂生動起來,并使幼兒聯想到自己日常生活所見,從而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創作出美妙的作品。
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幼兒只坐在教室里進行創作,其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是有限的。教師應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讓幼兒到教室外觀察生活中充滿生命力的事物,如花壇中的小草、花朵,或樹上紛紛飄下的樹葉,或行駛中的小汽車。教師應讓幼兒深入生活實際場景中進行觀察,開展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縮小其和生活的距離,最后創作出更貼近生活的作品。當然,在室外進行實踐時,教師應給予幼兒全方位的保護,避免其受到傷害。
例如,秋天時,教師利用餐后散步時間可以組織幼兒收集樹上掉下來的落葉,然后使用蠟筆、彩紙、橡皮泥等對落葉進行美術創作,如將落葉貼在彩紙上,然后進行裝飾繪畫;或在落葉上涂色,然后拓印在白紙上;或用卡紙制作葉子模型,等等。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親近自然、體會生活,也完成了美術學習。冬天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來到幼兒園的空地上開展美術活動,讓幼兒近距離體會冬天的美好。在畫畫前,教師應先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有更多的生活體驗。玩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保護幼兒的安全,游戲完畢后,讓幼兒以本次活動為主題進行美術創作,將這次活動的快樂用畫筆記錄描繪下來??梢哉f,生活化的美術實踐活動,能讓幼兒逐漸愛上生活,愛上美術創作,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生活化的重要性。教師可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收集生活常見材料、應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幼兒走出教室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審美素養及創作實踐能力,使幼兒形成生活化思維,從生活中取材,發現生活中的美,然后將其通過各種美術創作形式表現出來,實現幼兒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