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國資委委托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的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該基金是繼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之后,國務院國資委委托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發起設立的第三只國家級基金,總規模2000億元,首期募資707億元。混改基金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完善制度、保護產權,嚴格程序、規范操作,宜改則改、穩妥推進”的原則,采取股權投資等形式,聚焦核心領域和核心技術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重點布局國家戰略領域、競爭性領域、科技創新領域和產業鏈關鍵領域。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國務院國資委支持混改基金在深化國企改革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闖出更多新路。(摘自中國證券報)
商務部 2020年12月29日發布的內貿流通“十三五”成績單顯示,五年來,我國內貿流通實現快速發展,在引導生產、擴大消費、繁榮市場、保障民生、增加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55%以上,消費連續6年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2019年,流通主要行業繳納稅收2.5萬億元,占全國稅收近六分之一。流通已經成為市場主體和就業人數最多領域。2019年,流通領域擁有各類市場主體近8200萬個,占全部市場主體近七成;吸納就業超過2.2億人,占總就業人口數量近3成。全國網絡零售額由2015年的3.88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0.63萬億元,增幅高達174%,網絡零售額穩居全球第一。(摘自新華網)
2020年12月13日,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75個重點項目(外資項目14個,內資項目61個)集中簽約,協議投資總額約390億元,涵蓋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三大產業,涉及文化體育、教育醫療、融資租賃、國際清算、金融科技、智能物流、珠寶加工等具有自貿港“顯示度”的領域。至此,海南今年以來已經集中簽約5批314個重點項目。同時,海南自貿港“零關稅”制度安排加快落地。繼原輔料“零關稅”商品清單出臺后,企業自用生產設備、營運用交通工具以及島內居民消費品“零關稅”三張清單也出臺在即。另外,海南自貿港跨境服務貿易清單也呼之欲出。分析認為,利好政策將有效推動自貿港建設,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特別是提升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三大產業發展水平,增強產業競爭力。(摘自中國經濟網)
人民銀行、證監會、發改委2020年12月28日共同發布《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規則統一,完善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制度。我國公司信用類債券主要包括企業債、公司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三種債券的信息披露要求并不完全相同。《辦法》首次統一了公司信用類債券各環節的信息披露要求,對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的要件、內容、時點、頻率等方面要求作了統一。此外,《辦法》還規范了特殊狀態下的信息披露:專門增加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的具體信息披露安排;首次對企業被托管或接管、轉移債券清償義務、債券違約等特殊情形下的信息披露進行規范,保障信息披露連貫性。專家認為,加強信息披露有助于增強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加強監管協同、推動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有助于合理定價、提升市場活躍度。(摘自中國證券報)
繼國務院定調“零容忍”嚴查欺詐發行、虛假信披等違法違規行為后,債市違約事件再次迎來央行重磅發聲。央行2020年12月13日在官網發布消息稱,為進一步規范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央行近日組織召開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座談會,認真總結了近年來信用評級行業發展情況和有關問題,交流借鑒國際評級機構業務開展的經驗,研究討論了進一步規范發展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的措施。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強調,央行將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加強債券市場評級行業監督管理,強化市場紀律,推動我國評級技術的進步、提高評級質量,提升信用等級區分度,進一步推動評級監管統一,真正發揮評級機構債券市場“看門人”的作用,促進評級行業高質量健康發展。(摘自人民網)
創下談判藥品數量之最的2020年國家醫保目錄調整結果出爐。國家醫療保障局2020年12月28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有119種新藥入圍,包括談判調入的96種獨家藥品和直接調入的23種非獨家藥品。此次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力度空前,且首次嘗試對目錄內藥品進行降價談判。共計有162種藥品進行了談判,為歷史最多的一次。最終有119種藥品談判成功,談判成功率為73.46%。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其中,有14種目錄內的、單藥年銷售金額超10億元的獨家藥品談判成功并保留在目錄內,平均降價為43.46%。新入圍的119種藥品涉及31個臨床組別,占所有臨床組別的86%,患者受益面更大。(摘自人民網)
據路透社倫敦2020年12月28日報道,英國和歐盟24日達成了一項貿易協議。該協議保證英國仍能夠以零關稅和零配額進入歐盟單一市場,但這仍將造成混亂。報道稱,英國遵守歐盟貿易和管理規則的過渡期將于12月31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23時結束。由于26日全文公布的貿易協定有1000多頁,工商企業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來適應新規則。在貿易談判結束前,英國就曾敦促工商企業為過渡期的結束做好準備,并稱無論談判結果如何,它們都需要作出許多改變以適應新規。英國政府稱,企業需要了解歐盟和英國之間進出口商品的新規定,以及適用于英國與北愛爾蘭貿易的不同規定。(摘自參考消息網)
德國聯邦議院預算委員會2020年12月下旬通過了鼓勵創新創業的“未來基金”方案,以德國發展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等渠道,為初創企業提供24億歐元資金支持。未來10年,德國計劃為初創企業累計提供100億歐元資金支持,借此吸引200億歐元私人風險投資。為促進初創企業成長,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2018年發起“出發去創業”倡議,并提出“更多創業的十點計劃”,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業思維和能力、為創業者提供更多數字化咨詢服務、為初創企業后續發展提供便利、幫助初創企業參與國際合作等。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初創企業共獲得62億歐元融資,同比增長36%。僅在2019年,就有60萬人在德國建立了初創企業。分析認為,該方案將進一步改善德國創業環境,有利于創業者拓展業務。(摘自人民網)
美國《紐約時報》12月14日報道,美國今年本應減少進口中國商品,但由于長期居家的消費者搶購中國制造的家庭用品和玩具,其交易規模大幅增加。中國11月公布了創紀錄的貿易順差,出口同比增長21.1%,其中對美出口引領增長,創歷史新高。報道表示,盡管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實施了限制,但幾乎沒有跡象表明全球供應鏈正在重返美國,相反,疫情對美國的長期影響似乎只是強化了中國的制造業地位。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瑪麗·萊弗利表示,今年美國從進口總額預計將低于2019年,但中國在美國進口總額中所占份額可能會增加,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及其作為美國在疫情期間進口產品主要來源的地位,已經超過了特朗普關稅的抑制作用。(摘自參考消息網)
據《日本經濟新聞》2020年12月24日報道,日本政府為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計劃于25日作為“綠色增長戰略”公布。該計劃將海上風能和氫燃料等14個領域設定為重點,并提出要將純電動汽車的成本降至與燃油車同等的水平。在核能發電方面,則將推動開發小型新型反應堆。日本政府明確提出了中長期目標和援助措施,以幫助營造便于民營企業投資的環境,進而實現更高的目標。日本政府此前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該計劃的定位則是實現上述目標的時間表,其中會包含各個領域的具體計劃內容。報道稱到本世紀30年代中期,日本市場上允許銷售的包括小型汽車在內的新車,只能是純電動汽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普及電動汽車會面臨一個課題,即如何削減成本。(摘自參考消息網)
據德國《商報》2020年12月22日報道,盡管發生了新冠疫情危機,今年仍是投資銀行家經歷的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年份之一。報道稱,2020年全球共有1322家公司上市,比上一年增長了15%。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一項研究,全球新股發行融資額甚至增長了26%,達到2630億美元,是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報道還稱,美國和中國的IPO業務尤其強勁。歐洲也有上升趨勢,盡管增長率較低。歐洲的首次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17%,達到176家;新股發行融資額上升了9%,達到270億美元。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兼IPO和上市服務主管馬丁·施泰因巴赫說,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了意想不到且不可逆轉的數字化繁榮,科技公司的IPO從中受益并將繼續受益。除了技術領域外,醫療保健領域也在IPO市場上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摘自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