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威
現代師徒制是一種高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同育人的一種人才培訓模式,旨在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素質。在旅游類專業中運用現代師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持續地為企業行業更好地培養人才,有利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我國旅游產業不斷發展,人們在收入提高的同時對旅游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旅游業需要大量新興的技能型人才,傳統的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旅游行業的需求。應用型高校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及要求有別于研究型大學,應用型高校旅游類專業人才培養應側重于對接產業需求、優化專業結構,深化產教融合、緊密校地合作[1],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現代師徒制是一種適應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它能夠充分融合校企平臺的優勢資源,通過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平臺等方式對學生開展系統的理論知識和實訓技能教育。基于“人傳人”形式,通過“企業導師”或“學校導師”的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將其掌握的專業技能、經驗等知識傳授給學徒,并幫助學徒構建“知識+技能”體系。
將現代師徒制運用到旅游類專業中,不僅有利于拓寬師生間的技能傳授渠道,強化師生間的授藝之情,優化學生習藝和教師授藝模式,發揮教師在授藝過程中演示、指導、修正的作用,增強學生對學校、專業和教師的認同感[2],還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其中蘊含的隱性知識。依托實習實訓,參與真實的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可以增強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提升創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斷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引導學生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思想觀念。
導師能夠為學徒提供知識、建議、挑戰和支持,以便學徒追求專業才能和專業認同,與學徒相比,導師具有更大的成就和更多經驗。師徒制在旅游類專業中的應用,能夠提高旅游類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增強其觀察力、創新力,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旅游類專業領域的復合式技能型人才,這種師徒幫帶式的教育方式在實踐中具有積極的效果。師徒制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更強調技能應用的重要性。師徒制的建構則使學生有機會直接、全面地接觸未來職業,在工作的參與中明晰職業價值,讓學生明確未來的職業方向。
在旅游類專業師徒制的育人模式中,強化了師徒間的雙向互動關系,鼓勵學徒在被指導過程中的自主學習和自主反饋,注重改變導師單向性、灌輸性的教育模式,堅持把學徒的反饋與導師的再教導相結合,既強調師生間的交互影響、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也注重師生關系的融洽和溝通。
現代師徒制在教學科研、學生工作、社會服務中的地位尚未得到明確及認可,導致現代師徒制教學模式在學校教學過程中處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地位,無法將現代師徒制落在實處。此外,在開展師徒制教學過程中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將其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必然會帶來機遇和挑戰,面對其產生的問題,應積極解決,而不是逃避問題,要充分認識到有著悠久歷史的師徒制教學在現代的教育中仍然具有活力,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利用傳統師徒制教學模式的優點,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現代技術,通過實踐不斷優化,對實施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重構,以培養出適應現代需要的高端專業技能人才。
師徒制強化儀式感,注重拜師儀式,師徒關系中情感方面的聯系更強,拜師儀式強化了師徒之間情感聯系;強調共同參與,注重職責和任務的履行、活動的參與。但是由于現在師徒制的設計理念基本還處于傳統的“二元”模式,必然會導致師徒圈子的產生,給人才培養帶來一些不良影響。例如,導師不能客觀公正地對待圈內與圈外的學生、導師在情感上更加關心和注重跟自己有直接關系的學生。另外,師徒制導致師生關系的界線變得模糊化,導師在指導學徒過程中,有可能會忽視和避開繁瑣制度,導致出現一些問題,最終造成不良影響。在旅游類專業現代師徒制構建過程中,應該積極探索師徒制在旅游類專業實施的新模式。
目前,現代師徒制在各高校培養知識與能力的“出徒”標準還未明確。若導師根據社會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很難同時兼顧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若導師根據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也很難達到企業的現實需求。當前,導師對人才培養的標準更多地表現在獲得證書、參加競賽、考研究生、發表論文、獲得專利等外在可計量的衡量標準,這一系列標準逐漸脫離了構建現代師徒制的初衷。同時,現代師徒制度的建立,學徒隱性知識與能力的提升更廣泛地被外界關注,導師的隱性知識與能力的發展以及在實踐中的創新則更容易被外界所忽視。教師為導師,學生為學徒,在學徒能力全面提升的同時,導師也需要不斷進步學習,要與時俱進地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在“帶徒”過程中,導師的能力應及時鞏固并不斷更新。但是,目前高校管理制度中缺少針對導師的系統化培訓,未形成針對導師的培訓方案。各高校應該根據學校教育類型及本校的特色、特點,采取引入新知識、技能的“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辦法,提供便利導師交流學習的平臺,通過不同的渠道運用多種措施提高導師的能力與水平。
當前師徒制的設計理念主要以“一師對一徒”或“一師對多徒”的形式為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個性的彰顯與發展以及資源共享的自由,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旅游行業越來越需要新型的復合型人才,某項技能需要多位導師共同指導,所以在師徒制人才培養過程中“多師對一徒”的模式更加適合當今社會的需要,因此,在現代師徒制在旅游類專業的建構過程中應該形成導師組,由導師組中的多位導師共同對學徒進行指導,一方面可以發揮不同導師的優勢,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對學徒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傳統師徒制中師徒圈子的固化。
為完善和創新“師徒制”模式,促進師徒關系從單向到雙向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將具有絕對權威的導師轉變為學徒學習的陪伴者和引導者。師徒的能力在合作中不斷提升,能夠有效促進師徒共進,學徒學習發展時通過運用導師傳授的技能再進行實踐,同時也促進了導師傳授經驗的優化。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及自身需求選擇教師,提交拜師申請,同時教師也可以依據學生平時和課堂表現以及自己是否具備指導該學生的能力考慮決定是否接收學生,最終確定師徒關系。屆時,若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師徒雙方都有權利單方面終止師徒關系。對于達成師徒關系的師生,學校將根據具體情況及相關管理方案不定期對他們進行考評,由此檢驗教師傳授學識的成效和學生的學識成果,并依據考評結果選出優秀師徒,對他們給予獎勵。
為更高效地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旅游類人才,學校應結合企業的需求,制定現代師徒制的資格評價體系以及管理規范,明確企業、高校、導師、學徒的權益以及在現代師徒制培養過程中的權利、義務及責任。此外,學徒需要充分學習導師優秀的專業知識技能和積極向上的道德思想,導師要結合現代先進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徒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培養和諧的師徒關系。學徒在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后,應該運用綜合考評的方法來對學徒的學習情況進行考評,采用綜合考評的方法來評定學徒的學習情況。要綜合考慮操作技能、理論知識、勞動素養和平時考勤等方面,并結合導師以及學徒的特點、能力靈活地進行考評,學徒只要達到相應的標準,即可按照培養方案的相關要求獲得相關的成績及學分。設立靈活的考評標準,不僅可以滿足師徒的不同需求,還可以促進學生遵守相關的職業道德規范。
對于師徒制導師的選拔,首先需要了解教師的意愿以及需求,同時還應該結合旅游類專業的實際情況,立足專業教育和發展現實的需要,制定相應的標準和制度,從制度層面為導師選拔與培訓提供保障,保證導師的選拔程序、選拔過程做到公開公正和導師培訓的具體內容科學合理。只有導師不斷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夠更好地言傳身教給學徒。要充分明確導師的任用職責,將工作經歷和業績情況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教師考核、提職晉級、評優獎勵、進修學習的重要依據。同時,應該在師資培訓、教學成果獎及教改項目申報、“雙師型”教師認定等方面予以支持。
總之,在應用型高校旅游類專業中構建現代師徒制,通過現代師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旅游類專業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有利于提升學生整體素質以及有利于營造師生協同效應,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素質,持續地為企業行業更好地培養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