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仙穎
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如何全程性全方位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如何與企業需求相結合,引導大學生對標企業需求,盡早做好職業規劃,明確職業目標,并在大學三年的學習中不斷結合企業和崗位要求來調整和提升自我,畢業后能在崗位上堅守并有所建樹是我們急需思考的問題[1]。當前,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一階段,課程的設置也在減少,教育形式主要以授課和講座為主,形式較為單一,內容主要集中在主觀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職業規劃,缺乏對企業需求、對行業和崗位的認知等,這些問題影響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
為了更好地了解高職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開展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調查,通過針對高職在校生抽樣調查,了解到目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自我認知是生涯規劃中重要的一環。只有通過全面了解自我,才能確定職業目標,做好職業規劃,當前大學生存在自我認知不夠清晰的情況[2]。通過調查結果顯示,有40%的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性格、特長和能力不太了解,有25%的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和職業適應性等特質不了解,甚至沒有想過。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還是有不少學生對于自我認知不夠清晰,還需繼續加強對自我認知的引導教育。
提前了解職業環境,明確未來就業工作崗位內容對于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至關重要。通過調查結果顯示,有52%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未來就業崗位和就業環境不太了解,即超過一半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未來就業方向不清晰,缺乏對職業環境的探索和了解。
職業目標的確定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和前提。通過調查結果顯示,有20%左右的學生完全沒有目標或者目標不明確,有30%左右的學生對畢業后的去向不清晰甚至沒有考慮過。由此可知,不少學生對職業目標不清晰,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缺乏系統規劃。
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是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和優質就業關鍵一環。現在高職院校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一階段。通過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0%以上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非常重要,有62%以上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貫穿大學三年的時間而不只限于大一開展,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學生還是缺乏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當前高職院校在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達到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構建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教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學生全面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和基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限于大一階段,應需要貫穿大學三年并且持續到畢業后半年期間,針對不同階段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和活動載體,全面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性格、興趣,結合自我認知確定職業目標,做好職業發展路徑規劃并實施。
畢業生穩定就業是衡量就業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教育引入優質企業和優秀校友協助開展,貫穿大學三年以及畢業后的引導教育,讓學生在大一階段就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目標,在大二階段能針對目標做好個人素質提升,大三階段順利進入職場并堅守崗位,降低跳槽率,引導畢業生穩定就業,做好職業發展路徑規劃,實現畢業生優質就業。
在開展用人單位需求調研中了解到,用人單位反饋畢業生存在對自我認知不清晰,就業心態浮躁,就業不穩定等情況,這些內容都與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關,結合用人單位需求開展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畢業生提前確定好職業目標,提升專業技能,穩定優質就業。
結合當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職業生涯規劃全程性教育模式構建的必要性分析,構建分階段、貫穿大學三年及畢業后的“四維一體”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新模式。
規劃初期,學生剛進入大一階段,充分利用活動載體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自我。在新生入學教育方面,可以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講座和生涯體驗活動,喚醒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通過講座和活動,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興趣愛好,結合自身情況確定職業目標,提前做好大學三年的規劃;在課程開展方面,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通過課堂教師講授、學生互動分享環節、測評工具的使用等,引導學生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同時建立生涯過程管理電子檔案,組織學生每學年末完善檔案,將生涯規劃融入大學學習生活,同時組織全校大一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指導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書》,以賽促學方式引導學生開啟生涯探索之旅,用體驗式或主題班會等活動環節引導學生思考當下和未來。在職業環境認知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到專業對口企業參觀學習,了解未來就業環境。通過對外部環境以及自身條件的了解,全面喚醒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全面認識自我。
規劃中期,學生進入大二階段,引導學生全面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為就業做充分準備。通過開展企業人才需求調研,與學生分享企業調研情況報告,同時邀請專業對口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或同專業優秀校友開展職業環境分析和企業用人需求講座,讓學生全面充分了解企業用人需求,提前做好規劃,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另外,在專業技能方面,通過參加各項比賽,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專業技能大賽、各類學術科技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提高專業技能,增強創新創業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組織參觀學習優秀企業,引進企業精英進入校園,從企業需求角度和校友發展經驗方面,積極引導學生在大二期間從哪些方面努力提升自我,提升就業競爭力。
規劃后期,學生進入大三階段,大部分的學習任務已經完成,開始進入實習環節,此時生涯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職業目標,積極參加面試,勇敢踏出求職的第一步,同時也應強化學生價值觀和擇業觀教育,注重職業選擇、就業準備等方面的心理輔導,引導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環境,實現角色轉換。借此契機,學校也需要積極開展就業政策解讀、就業形勢分析等講座,及時發布招聘信息,組織畢業生外出實習,定期組織安排不同類型的招聘會、宣講會等,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作出職業選擇、順利就業,引導畢業生積極參加招聘會和宣講會,通過參加活動獲得更多的求職信息,同時對行業和崗位工作內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認識,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自身問題并尋求解決求職困惑的途徑。在求職技巧能力提升方面,積極開展求職體驗大賽、簡歷制作大賽、求職訓練營等比賽和活動。通過比賽和活動環節提升畢業生的求職技巧和應試能力,讓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完成大學三年定下來的職業生涯規劃短期目標,實現優質就業。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局限于在校生,剛畢業離校的畢業生也是高校工作的重點。到規劃末期,針對已經離校的畢業生來說,學校需要通過輔導員、畢業班班主任、企業指導老師、優秀校友等開展“分類指導,精準幫扶”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針對已經落實單位的學生主要開展穩崗教育,通過聯合企業用人單位和優秀校友,助力引導畢業生堅守崗位,提升技能,在崗位晉升方面做好職業發展路徑規劃,在工作之余不斷提升自我,在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不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針對未落實單位的畢業生首先要了解原因,結合學生當前存在的問題積極開展指導工作,針對要繼續復習專升本的畢業生主要引導學生做好復習規劃,爭取二戰成功。針對要找工作的學生積極推薦招聘信息,引導該生積極面試,實現就業目標。畢業生離校后半年,是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最后一環,也是最關鍵的一環。學生的畢業生是職業生涯的開始,一對一的分類指導、精準幫扶,讓每一位畢業生都能接受到學校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從而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徑,實現職業目標和人生價值。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校就業指導中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是做好高校就業工作的重要保證,是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和優質就業的主要抓手,也是今后一段時間高校就業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構建職業生涯規劃全程化教育模式能進一步推動畢業生充分就業和優質就業,從而不斷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