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榮斌
相比于普通駕駛人員,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除具備嫻熟的駕駛能力外,還應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這是因為駕駛人員本身就代表了機關事業單位的形象。為此,機關事業單位應采取有效的管理對策,加強駕駛人員的培訓教育,不斷提升駕駛人員的服務水平與能力。
新時期,機關事業單位對于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提出了較高要求,不斷提升駕駛人員服務意識的必要性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本身具有提供公共服務的基本職能。步入新時期以來,我國更加注重機關事業單位在社會管理中服務職能的發揮。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是單位人力資源結構的重要組成,駕駛人員對內服務于本單位領導和機關單位,對外彰顯著事業單位自身的形象,因此,有必要開展提升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另一方面,隨著私家車輛的增多,交通事故的發生率處于逐年上升態勢,這使得車輛行駛中所面臨的不可知風險增多。對于機關事業單位而言,不斷提升駕駛人員服務意識,能使得駕駛人員努力提升自身駕駛能力,并在車輛駕駛中考慮交通安全、領導安全,這對于預防交通事故發生具有積極作用,不僅能確保單位領導的安全,而且能有效減少機關事業單位損失。由此可見,提升駕駛人員服務意識是機關事業單位持續、穩定發展的內在需要[1]。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多會通過較為專業的渠道招聘、考核駕駛人員,這使得駕駛人員本身具有較為嫻熟的駕駛能力、安全意識,且能主動地為機關服務。即從整體層面來看你,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良好。然而,隨著交通運行方式的轉變,車輛駕駛的風險性不斷增加,這要求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在車輛駕駛操作時,應持續性地鍛煉并提升自身的駕駛能力,提升自身的服務意識,繼而更好地為領導和機關服務,適應新時期的駕駛需要。
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受諸多因素影響,其中個人主觀因素是影響駕駛人員服務意識的主要因素。駕駛人員個人主觀因素主要表現在心理素質、生理素質和技能因素三個層面:就駕駛人員心理素質而言,其與駕駛人員人格、注意力和行車環境密切相關,當駕駛人員有易怒性格時,就容易發生沖動駕駛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將降低駕駛人員的服務質量。注意力指的是駕駛人員對交通標識的關注程度,而環境因素包括堵車等環境因素,這些因素會對駕駛人員的駕駛操作產生作用,并最終影響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與能力。疲勞駕駛、病態駕駛是機關事業駕駛人員生理素質層面的兩個重要問題,這兩個因素不僅會降低駕駛人員的服務質量,而且會對行車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此外,當駕駛人員具有較為嫻熟的駕駛技能時,其能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進而確保在復雜的交通環境之中保證行車安全[2]。
作為一名合格的駕駛員,不僅要具備較為專業、嫻熟的駕駛技術,而且還應具有充分的責任心、服務情感和服務態度,為乘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這樣才能提升新時期的駕駛服務質量。對于機關事業單位而言,要提升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單位本身就應重視駕駛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在駕駛人員工作之余,積極地組織駕駛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升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保證全體駕駛人員高度重視行車安全。在駕駛人員具體培訓中,一方面,應注重駕駛人員敏銳感知能力的培養,通過該項能力培養,確保駕駛人員能正確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另一方面,駕駛人員應保持良好的服務態度,如面帶微笑地為乘客服務等,這是駕駛員職業道德的重要體現[3]。
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培訓工作實施中,應以每周作為時間節點,然后在安全、服務主體的引導下,及時找出引發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并針對性地設計解決措施,使得全體駕駛人員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駕駛安全與服務。另外,為保證駕駛人員培訓效果,在對駕駛人員進行高效培訓的同時,機關事業單位還應注重駕駛安全、駕駛過程服務等內容的宣傳。即應通過廣播、電視等媒介,對安全駕駛的相關信息進行宣傳,及時有效地普及交通安全法律知識,并對駕駛人員進行獎懲,促進駕駛人員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為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遵守國家交通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的規章制度是駕駛人員的基本素質,同時也是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職業素質的基本要求。而遵守這些規章制度的前提是駕駛人員本身要具有良好的生理素質和心理素質。一方面,在駕駛人員生理要素管理中,機關事業單位應定期開展駕駛人員的身體檢查,準確了解駕駛人員的身體情況,以此來實現潛藏風險的有效規避。在駕駛人員生理要素檢查中,應重點突出駕駛人員的視力檢查,確保駕駛人員能正確識別公路上的交通標志;同時應做好一些隱性疾病的檢查,避免患者疲勞駕駛或者病態駕駛。另一方面,在駕駛人員心理素質管理中,機關事業單位應通過駕駛人員的測試考核,準確了解駕駛人員的性格特點和道德素質。對于存在沖動、易怒性格的駕駛人員,應展開心理輔導,確保這些駕駛人員能保持較為平和的心態。
在提升駕駛人員服務意識過程中,應加強對單位內部所有車輛的管理。其一,機關事業單位應注重車輛管理制度的建設,如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的油料使用管理辦法,對公務用車油料使用進行規范和約束。譬如在福建省內,大多機關事業單位公務用車采用了中石化加油卡,在油料使用管理中,規定加油卡的使用規范,通過實行一車一卡制度實現公務用車油料使用與加油卡的有機統一,并對本單位的車輛維修保養制度進行補充和細化,這樣能為駕駛人員的日常操作提供有效指導,確保駕駛人員駕駛操作的規范程度,提升事業單位駕駛人員的服務水平;其二,應重視駕駛人員培訓管理辦法的補充和完善,在駕駛人員培訓制度建設中,應將“安全是根、服務為本”作為基本的管理要求和原則,對駕駛人員倒車、轉彎、掉頭、會車等技能進行全面培訓,確保駕駛人員具有較高的駕駛水平,同時突出安全意識;其三,在機關事業單位派車中,當前全國及全省都成立了公務用車中心,依托公務用車中心中心開展車輛管理時,一方面,應對派車單制度進行系統管理,加強手機APP或電腦APP操作控制,確保審批派單操作的規范程度;另一方面,應對駕駛人員的行為操作進行約束和規范,如嚴禁駕駛人員酒后駕車、杜絕私自出車;同時禁止駕駛人員將車轉借給他人使用;另外,要嚴格控制駕駛人員的行車時間,做好長途運行車輛駕駛人員的配置,將駕駛人員的行車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內,嚴禁駕駛人員疲勞駕駛[4]。
新時期,要進一步提升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還應充分發揮基層單位黨員干部的引領作用,在駕駛員群體中形成安全駕駛、優質服務的工作氛圍。一方面,基層黨員干部應帶領駕駛員積極學習本單位駕駛人員安全駕駛規范,并配合單位黨建部門,做好駕駛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確保駕駛人員具有較強的政治意識和道德品質,能扎根于本職工作,積極做好本單位駕駛運輸工作。要注意的是,基層單位干部在對駕駛人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時,應充分考慮駕駛人員的個人需要,并努力消除駕駛人員不良情緒,確保駕駛人員能保持積極的心態進行車輛駕駛,確保車輛駕駛安全。另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應在基層黨員干部的引導下,開展駕駛人員的自查自糾活動。此項活動中,應將“四害”違章檢查作為檢查的重點,合理地設計檢查頻率,通過各種手段,降低違章事故問題的發生,并在自查自糾活動中,緊抓超速、超員、疲勞駕駛等行為,將小事當成大事,然后通過懇談會、教育會等方式,進行駕駛人員的安全教育,確保全體駕駛人員具有較高的安全因素,嚴格做到規范駕駛。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時期,要進一步提升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還應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建設本單位駕駛工作的溝通管理平臺,通過該平臺不斷地完善駕駛工作服務內容,嚴格駕駛行為服務標準,通過乘客打分的方式,對駕駛人員的行為進行約束。
提升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對于保證駕駛安全、體現單位形象具有積極作用。新時期,人們只有充分認識到提升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服務意識的必要性,然后立足于駕駛人員服務能力現狀,分析駕駛人員服務意識的影響,并針對性地開展駕駛人員服務管理工作優化,通過對駕駛員的培訓管理來提升其服務意識,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駕駛人員操作的規范程度,確保駕駛安全,保證駕駛人員服務效果,充分展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