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寧寧
(河南省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 河南 濮陽 457000)
“識字”是小學生的一個難關,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識字教學理念,改變以往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方法,探索多元識字方法。讓學生掌握多種識字方法和技能,讓學生真正愛識字、樂識字、輕松識字。逐步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學會在生活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愛動愛玩,尤其是課堂上玩游戲,孩子的積極性會更高。我們可以精心創設識字游戲活動,讓學生由被動消極的接受者轉變為積極參與識字活動的創造者。學生的識字熱情空前高漲,識字量快速提高。
1.1 找朋友。課堂上,讓學生準備好自己精心設計的生字卡片,一個學生拿著“我”字說:“我是‘我’,誰和我做朋友?”另一個拿著“們”的學生馬上出來和“我”合在一起,說:“我是‘們’,我和‘們’組成‘我們’。”全班讀“我們”。我把一些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們上講臺給生字配對組成“好朋友”。
1.2 摘樹葉。我們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樹,再把寫有形近字的樹葉形卡片貼到相應的樹上,如:“地、他”,“桂、掛”,“炮、抱”等。教師讀哪個字,就讓學生把帶有這個字的樹葉摘下來,然后用這個字組詞。
1.3 動物找食。我們在黑板上貼上帶有漢字的圖片,如:蜂蜜、白菜、香蕉、松子,再在貼上幾種帶有動物漢字的圖片:狗熊、兔子、猴子、松鼠,讓學生分別讀出動物和食物的漢字,然后幫助動物找出它們各自喜歡的食物,把它們貼在一起。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讓孩子能夠會獨立識字,我們要教給孩子識記的方法。孩子們掌握了識字方法和識字技能,孩子們的識字量才會提高。
2.1 形象記憶法。低年級剛開始接觸的大多是象形字,所以我畫出找出的簡筆畫圖片,利用PPT展示給孩子們,學生很快就能記住這些字。比如:一年級上冊識字單元中“山、水、火、石”等。學習會意字時,也會借助圖片或者加一加的方法幫助孩子們輕松識字。如學“日月明,三人眾,二木林,三木森,小大尖等。像這樣將字通過圖片、形象等方法,能使孩子輕輕松松識記生字,達到樂識字的效果。
2.2 兒歌識字法。孩子最初接觸的就是朗朗上口的兒歌,對兒歌是莫名的偏愛。我們可以根據漢字的一個特點,選一些或者自創一些孩子們喜歡讀的簡短的兒歌,讓他們互讀和賽讀,即讓孩子們背誦了兒歌,又提高了孩子們的識字量,還加強了孩子的記憶效果。
每個小朋友都喜歡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和故事中,我們可以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孩子們把生字的每一部分當作人來對待,讓它們活起來,走進自己編得故事中,從而記住了漢字,可謂是兩全其美的識字方法。比如:“游:一個小子在方形的水里游泳。”
2.3 生活中識字法。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因此識字活動不應該只局限于課堂。我們要讓孩子們主動去觀察和留心身邊的字。如:回家路上看到的廣告牌,和爸爸媽媽去超市時看到的食品名稱等,既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識字積極性,還得到了身邊家人的鼓勵和表揚。
任何有效的學習活動,都不能單純得依靠課堂,還需要孩子們自己動手實踐和自主探究。
3.1 小老師我來當。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老師是學生心目中“神”,對老師言聽計從,所以能在全班中當所有學生的老師是一件很驕傲自豪的事。識字課上,我先讓學生當小老師,讓他來教自己會的生字,想教哪個字就教哪個字,并說出自己的識字方法。這樣一來,我們的識字課堂,多了很多想到小老師的孩子。當然小老師可以輪流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識字的樂趣和自豪。
3.2 口語交際我能行。過去課本上“聽話、說話”的提法變成了“口語交際”,這不僅是教材的改編,還是語文素養的提高。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在低學段中的主要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態度與習慣,重在鼓勵學生自信地表達。這種能力的培養可以和合識字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既學會了表達能力,又認識很多的字。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下,我們的識字教學也應該是多元化、有效的,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讓我們的孩子多元識字!